“鸽书记”创业当起带富人

2019-12-04     南宁农业

“在这里打工一年多,我掌握了养鸽子的技术,现在正想办法筹措资金,希望早日建起自己的养鸽场,顺利脱贫。”江南区江西镇同宁村贫困户许国锋笑着说,在村里“鸽书记”许国增的带领下,他觉得自己脱贫有希望。


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南宁市按照“扶贫先扶智”“授人以渔”的思路,培育了许多像许国增这样的致富带头人,以典型示范带动群众,有效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瞄准肉鸽养殖 啃下技术“硬骨头”


被贫困户亲切地称为“鸽书记”的许国增是同宁村的团支部书记。他养鸽致富的经历,村民都看在眼里,也心生向往。


“他和我们一样最初也是在外打工,后来有了积蓄回乡创业养鸽子,没几年他家就建起了房子、买了车子,村里好多人都心动了。”许国锋说。


其实,许国增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就在肉鸽养殖有些起色的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让他养殖的1800对种鸽死了差不多一半,经济损失达15万元,养鸽场濒临倒闭。每每回忆起那次经历,许国增都唏嘘不已。“我认识到,要想做大做好做强产业,就要掌握技术。通过不断学习,现在我的养鸽场已经掌握了独家食料配方和养殖技术。”


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许国增免费得到了疫苗,并坚持每个季度都给场内的乳鸽打一次疫苗,同时带领工作团队刻苦钻研、积极探索,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养鸽场从原先的人工喂养模式逐渐转变为孵化半自动化、喂料全自动化养殖模式。


肩扛脱贫重任 免费传授养殖技术


养鸽场的成功创办和经营,让许国增一时间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看着村里众多的贫困户,当上村干的许国增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也点燃了自己创业带富的激情。


说干就干,许国增向上级团委汇报后,依托团支部,通过从广东邀请专业人员到同宁村为青年养殖户讲课、带养殖户到外地养殖场交流学习、定期组织养殖户召开技术分享座谈会等方式,扩大肉鸽养殖规模。“肉鸽养殖见效快,一对肉鸽一次下蛋2枚,孵化后25天就可以出栏,现在我的鸽场每5天出栏一批,一年纯利润高达30万元。只要管理得好,脱贫肯定没问题。”许国增说。


许国增不仅给村民和贫困户传授技术,还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他组织发动村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养鸽场清理鸽粪、打扫卫生,增加收入。“在鸽场打工,一年下来有近2万元的收入,而且可以近距离学习养殖技术,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马上请教,许国增总是手把手地教,现在我的养殖技术学习得差不多了,也想早日拥有自己的养鸽场。”许国锋说。


筹备成立合作社 抱团发展产业链


2018年5月,许国增高票当选江南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联谊会第一届会长。他深知脱贫攻坚是场持久战,在与众多致富带头人交流后,他对带动村民脱贫有了新的规划。


“联谊会里大家都把自己的专长摆出来,有搞种养的,有专门做销售包装的,还有做电商的,交流后大家很快就有了资源整合的想法。”许国增介绍,目前他正在努力申请成立同宁村肉鸽养殖合作社,以新型经营主体的形式带动大家脱贫。村里30多户养鸽户目前已有20多户表示要加入合作社,合力发展。


许国增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后,社员可以一起批发饲料,一起做防疫服务,以“团购”的形式降低养殖成本。他还打算建立同宁肉鸽品牌,集中对外销售,这样在销售市场上能赢得更多议价空间。


“后期,我们还可以研究鸽子蛋和肉鸽菜肴的开发销售。抱团发展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大家也能更快地脱贫致富。”许国增说。


免责声明:本头条号发布的转载内容及配图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内容真实性由原作者保留,本号不做承诺,如涉及内容、图片的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来源:文/南宁日报 图/综合整理

编辑:南宁市农业信息中心

法律顾问单位:广西法严律师事务所

如需转载分享,请注明来源“南宁农业”今日头条号,谢谢合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krM1m4BMH2_cNUgGz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