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读书人最重要的一条出路是什么?不用多想,那肯定是参加科举来做官了,但是当数百万人都怀揣着同样的目标,可想而知,这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多难。而且即便是这些人真的能够成功挤入官场,能不能一路顺风的走下去也是未知数。当了官后,其实遇到的困难会更多,有时候一着不慎,便会落入无尽的深渊。
在唐玄宗的时候,有一位认真负责的官员叫做魏知古,他有点不清楚形势,结果就栽在了高人的手段之下。平心而论,魏知古是个不错的政府工作人员,在地方上的时候,他不中饱私囊,在朝廷的时候,他也不阿谀奉承,升官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
凭借一年又一年的积累,他终于成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丞相)。唐朝有一个宰相特别著名,那就是姚崇,当时的魏知古在地位上和姚崇不相上下——而这就带来了矛盾,其实魏知古早年的时候受到过姚崇的举荐,可谓是姚崇提拔上来的,可如今二人竟然到了平起平坐的地步,姚崇心中自然十分不满,魏知古呢?也当姚崇不过是个尸位素餐的大臣。
高手对决,一招就能决定胜负。姚崇先发制人,向唐玄宗举荐魏知古去东都洛阳负责官员的选拔工作。这看起来当然是一件肥差了,但是魏知古知道此举不过是为了将自己排挤出朝廷罢了,谁知道自己去了洛阳之后,姚崇会在天子面前会说什么坏话呢?但唐玄宗的圣旨到底还是发了下来,魏知古无可奈何,只能过去了。
也不知道是姚崇事先安排好了,还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姚崇的儿子当时恰好在洛阳。似乎他的儿子并不知道两人之间的矛盾,竟然来到了魏知古的府中,以为自己的父亲曾经提携过魏知古,于是向魏知古讨官做。魏知古面脸笑容,愉快地答应了,结果回到长安便向唐玄宗报告了此事。
这下皇帝陛下就坐不住了,自己最为信任的宰相竟然连儿子都没有教育好,公然败坏朝廷纲纪。于是他将姚崇叫到宫中有意无意地提到了姚崇之子:“你的儿子都有出息吗?”
姚崇有条不紊地回答道:“犬子不才啊!我总共有三个儿子,一个在都城,还有两个在洛阳。那两个小子欲望多而智慧少,想来肯定是去烦魏知古了。”
唐玄宗十分疑惑:“你怎么知道你的儿子去麻烦魏知古了呢?”
姚崇低着头,故作无力地说:“魏知古当年是一个小小的官吏,我看他很有才能,于是保护他,不让他受到别人的威胁。我的儿子肯定以为魏知古会知恩图报,于是前去求他帮忙。”
唐玄宗听到这儿,便觉得姚崇其实是一个诚实可靠的好臣子,至于魏知古,不过是个狼心狗肺的小人罢了——自己作为君主,怎么可以尊重小人而疏远君子,重视奸臣而轻视忠臣呢?于是当下就决定要好好处罚魏知古,并且更加重用姚崇。
于是乎,尽管魏知古能力很强,却还是被姚崇用区区几句话解决了。当贬职的圣旨发下来的时候,魏知古还不知所以然,后来才知道姚崇简简单单便“处理”了自己,从此再也不敢小瞧姚崇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iJjFnUBeElxlkkaZnP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