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留守儿童是近些年来一直在讨论的话题,留守儿童就是父母长年不在家,孩子在家跟着爷爷奶奶或者是寄宿在学校的这些孩子。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在他们的印象里父母好像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来住几天,这些孩子渴望父母的陪伴,但是父母在身边的日子屈指可数,所以每一次能和父母见面日子都会特别的期待。
刚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事情,一个孩子的父母亲本来答应来给孩子开家长会,结果因故爽约不来了,孩子一时想不开拿着刀跑到了27楼的天台边上。最后还是民警联系了家长,让家长写了保证书才把孩子劝下来。
真是一个令人叹气的故事,家长给了孩子承诺,却又不兑现自己的诺言,家长总是感觉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今天给的承诺转眼就忘记了。
一位叫“甜甜小汤圆V”的网友评论到:“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诺孩子,你的随口一说孩子可是记到心坎上的,天天看着日历倒数。”
不得不说,真的是非常扎心。不少人在童年时确实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其实父母的这种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如果父母对于老是对自己的孩子失信,对于孩子的伤害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1.亲子关系疏远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亲子关系却不是与生俱来的,亲密的亲子关系是需要慢慢建立的。父母对于给孩子的承诺不重视,这是很多家庭都会发生的事。一次两次的还好,如果多次发生这种情况,孩子会觉得父母说话不算话,或者是偏激的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不爱自己,慢慢的和父母的关系会变得疏远,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会失去威信。
2.不懂承诺的含义
家长应该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孩子才能更好的明白什么是承诺。家长对于给孩子的承诺不重视,说话不算话,导致孩子认为说话不算话也没用什么后果,不了解承诺代表什么,所以孩子对于承诺没有好的认识,自然不懂得承诺的意义。
3.会让孩子变得多疑
不愿意相信他人的性格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由于父母的言而无信,说话不算话,有可能让孩子变得不相信他人。在今后的学习或者是工作中当别人给出承诺时,会本能的认为别人会说话不算话,就算是很亲近的朋友或者是亲人也很难再相信。
承诺是一个有重量的词,承诺了就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要承诺。特别是对孩子更要如此,孩子对于父母是百分之百的信任,不要辜负了孩子的信任,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大家对于父母不遵守对孩子的承诺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