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利用世界的尴尬生存,让我们天经地义地经营自己的幸福生活!

2019-11-18   感知主义者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纲要》(28)

《 我们是存在者还是利用者》

如果生命是有机物质的偶然产物,如果生命是自然世界的附着物,如果人类只是生命中的偶然,是偶然中的偶然,如果存在本身与生命及人无关,存在在我们的存在以外,我们是存在者吗?我们能代表存在本身吗?我们无法作出肯定的回答,因为我们更像是固有存在的附着物、栖居者、匆匆过客,我们充其量只能作为利用者,利用存在生存,利用存在来讨得一份生存的权利。

作为利用者与作为存在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存在者就是存在本身,他的一切存在原理、存在过程,存在形态、存在规则、存在目的等都与存在本身的实际状态吻合,存在者应该是存在的代表。而利用者仅仅是利用存在物来实现自己的存在,这种利用是暂时的、权宜的、局部的、选择性的有限使用,这种利用跟存在的本质、目的与意义毫不相关,并且极有可能存在冲突,因为利用者有自己的利用目的,而这些目的极有可能不被存在所接受。利用者仅仅是存在的局外人,存在对于他只是利用的过程,利用者利用存在来达到什么目的?谁也不知道。

人有幸还是不幸做了存在的利用者?谁让人成为利用者?这可能无从考证,但如果人不把自己作为利用者,谁能把人作为利用者?当人把物质作为“第一性”的存在,当大自然被作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人是不得不作为利用者存在的。人把自己定义为客居在地球上的人,这就决定了其后的一切成为既成事实。人不得不把自己作为利用者,因为客观物质被另行定义为与人无关,而人又不得不使用物质来满足生存需要,选择利用物质成了人唯一的选择。

处于利用世界的地位是让人尴尬的,不但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还有借物不还的嫌疑,更有偷劫抢掠的罪名,我们在地球上的放肆行为都不是天经地义的,可能全都是盲目愚蠢的瞎折腾。因为我们的生存并无目的,无目的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竟然就损坏了地球。艰辛生存的人类其实也活得相当冤屈。利用者的心理地位是卑下的,得小心翼翼、又诚惶诚恐地向不知所以然的物质世界讨生活,因为一切都不是自己的,一切都只是利用之物,人在利用的过程中是没有确定而踏实的地位的,所以,人类把自己跟大自然相比时,自觉渺如尘沙不是没有来由的,自然世界万万年,借居的人类有多少年?人自卑得无地自容不是一个笑话,是一个让人落泪的心理事实。

人偶然居住在陌生又不可知的地球上像在上演一出悲剧,所有的人都在祈祷着不可预测的未来与命运,因为悲剧的主角不可更改,人们能做的就是怜悯自己。

谁不向往着做一个存在者,心安理得又天经地义地经营着自己的家园,没有卑下心态,没有恐惧心理,没有猥琐念头,没有受虐的遭遇,也没有暴虐的行为。有的是与一切的和谐关系,是与一切的共同存在,是与存在一起的整体存在。与存在同一目的是最可靠的归依,与存在保持相同意义是行为的根据,在心无旁骛的目的中存在是幸福的,在实现意义的行为过程中是愉悦的。做一个存在者是最终的归宿。(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二部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书名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