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五部》
有生命就是活着,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活着。这样的解释趋于无效,我们仍然不知道活着是什么?什么是活着?最微小的生物活着就是细胞在活动、在代谢或分裂出其他细胞。它们活动的意义是什么?是在感知外界的存在,即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冷热温度、酸碱度、湿润度……等等它能感知到的一切形态,微生物和这些物质状态做感知互动的存在形态就是活着,我们给活着生物的感知运动现象取了个名称:生命。本来应该是生命就是生物在做感知运动,没有做感知运动的生物就是没有活着,成了被感知的物体。活着就是感知体与被感知体在做感知运动,并产生出感知意识和被感知事物,这就是活着的基本原理。但生命的概念却不是如此,生命的含义是:生命是建立在不可知的客观存在上的一个不可知的独立运行系统,生命与客观存在没有必然关联,生命是偶然产生的非物理现象,生命现象及来由不可解释。什么是活着?生命观就从这里把存在的真相扭曲了。
感知运动是活着的具体解释,生命解释却出现了两个“不可知”,客观存在不可知和生命理由不可知。既然都不可知,为什么生命概念竟然可以成立?这最要命的两大来源都交给“不可知”的事实,我们竟然对生命原理及概念坚信不疑,这不奇怪吗?既然它们都“不可知”,我们怎么能确定它们是成立的?不可知是一口多大的陷阱?我们的其后无以计数的苦难能填满这口陷阱吗?生命观念就从这里开始祸害我们。
放弃主观的蛮横的理念,回到存在的本身来看,活着是什么?活着的实质就是在感知。人是从微生物进化而来,在我们所知的微生物之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感知运动形式。只要感知运动一旦发生,就必然会有感知体与被感知体,也就必然产生意识与物质。存在就是在进行的感知运动,这就是说,感知运动发生之前是没有存在的。没有存在是一种什么状态不能猜测,因为我们的猜测也用的是感知意识的形态,猜测没有感知运动的存在是犯了简单的逻辑错误。存在始于感知,存在就是在感知,这是不可推翻的铁律。所以我们追究大爆炸以前的存在,其实我们就是在追究感知的始点。感知运动是有始点的,我们可能一时追究不到感知运动的始点是什么状态,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感知运动的始点起于非感知。非感知怎么突然爆发出感知运动的始点我们暂时还不清楚,但这始点在逻辑上是存在的,这始点首次产生出感知体与被感知体,产生出意识与物质。感知体就是生物,被感知体就是物质,这种感知运动就体现为存在。所以,存在是不可分割的感知运动,一旦分割开来,存在就不再存在。
就此看出,唯物论的客观存在分割和生命独立存在分割在逻辑上就不成立,而唯心论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也犯了分割的错误,他将存在分为感知的一方和被感知的一方,两方仍然互不相关。由此得出结论,感知体与被感知体是感知运动不可分割的整体,两方不可分开。所以,意识与物质不能分离,存在不是“被感知”,存在就是“在感知”,这是人类至今没有意识到的根本性问题。如果在这个认识上有错,那其后的一切全错。
感知运动始点的存在说明这世界是必然的存在,因为这世界是感知运动的结果,这些结果与感知体不但不能分割,这些结果就是感知运动中意识呈现的结果。一切存在从始至终的发生都与感知主体的存在相关,也就是说感知体一开始就存在,不是后天无缘无故发生的。这原始的感知体进化出人类,由此推断出我们人类一开始就以原始感知体的身份存在,可不是以后再“栖居在这地球上”。可以说,由我们的因素产生出来的一切存在当然不是偶然存在,一切存在都是我们存在的一个部分。这种揭露会让科学界大吃一惊,然后会有理论上的一遍忙乱。
活着原来隐含着一切存在的起始原因,活着的概念里包含着存在的不可分割性和存在所有关系的本质。为什么人类这么久没有理解或意识到活着的真正意义?因为我们统统被无理由无逻辑的生命观念蒙住了眼睛。(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