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把死去爱人的记忆给AI?蔡康永安慰毛冬,黄执中吊打詹青云

2019-12-16   亦君说书

近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关于“离世爱人的记忆该交给AI吗?”

这一期的辩题本身很有意思,非常值得探讨。AI已是大势所趋,那么该不该把死去爱人的记忆交给AI?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也许有生之年,这会是我们每个人所要面临的选择。



这次正方所找的角度非常全面,逻辑性非常强,吊打反方。说实话最后只赢了1票这么惊险,说明这届观众还是不太行。

正方一辩毛冬,让他上场可能是因为他的职业是搞AI的,觉得自己比较有话语权。但其实辩论场上搞科普是最费力不讨好的。

毛冬说了3点:1、记忆和照片、硬盘存储没什么区别。你既然会留下照片,为什么不能接受记忆存储。2、记忆交给人可能会忘记,机器不会。3、爱人已逝,他的记忆代表了你们共同走过的路。

毛冬这段话没有太大问题,逻辑在线,可是居然反向跑票。讲完居然掉了8票,跟乌龙球似的,这就很奇怪了。现场观众是没搞清楚红蓝键的作用吗?

连蔡康永都看不下去了,主动问李诞,毛冬讲的时候为什么笑。李诞说:讲脱口秀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无法和观众建立联结的情况。但是毛冬能坚持把它讲完,非常专业。

这是两位导师的温柔,他们看到了毛冬的不容易,对他做出了肯定。

反方一辩胡老师是我认为今天反方表现最好的一位。虽然她讲话的样子和手势让我想起我的语文老师,她辩论的时候我觉得就像在上一堂语文课,但她的点非常好。


第一,她说到了爱人的记忆里可能有不欲为人知的秘密。(隐私权)。

第二,过于沉溺于逝者的AI会影响你陪伴身边的人。

第三,她用苏轼悼念亡妻的《江城子》来阐述逝者活在活人的记忆里。

最后这个点特别高级,十年生死两茫茫,用在这里特别贴切。尽管如此,我也还是很想反驳她一句,如果苏轼有的选,也许他更愿意有亡妻的AI常伴左右。

然后正方席瑞、黄执中、颜如晶(二排发言),用不同的层次,特别全面地阐述了爱人的记忆有必要灌输给AI的原因。

席瑞:

爱人离世,这题发生的时候比较大的可能我们都老了。对一个老年人来说,每一个记忆都弥足珍贵。


席瑞举了叔叔的爱人离世,留下一只鹦鹉,那只鹦鹉会学叔叔爱人的话,当鹦鹉也死去时,叔叔哭得非常厉害,比妻子死时更甚,因为那是爱人留下的唯一一点念想。这个例子特别打动我,爱人留下的一只鹦鹉,你都想把它留住,何况是记忆呢?


这让我想起好莱坞那句著名的“别惹基努里维斯的狗”。基努里维斯在《疾速追杀》里扮演一个退休的杀人,跟一条狗相依为命。那条狗是他的亡妻留给他的,结果被黑帮老大的儿子好巧不巧把狗弄死了。退休杀手立马变身现役杀手:你敢杀我的狗,我就杀你全家。

如果老杀手能拥有亡妻的AI,也许就不至于为了一条狗杀人。

黄执中:

如果说席瑞对辩题加了限制,说这是一道老年题,那么黄执中就把辩题升了一个维度


每一个普通人的记忆都值得被保留。我们作为芸芸众生,死了便死了。然而现在有一种技术,能把每个人的记忆保留下来,我们或许不是最闪亮的星,但我们一样可以以黯淡的星光照亮世人。

黄执中的爱人是羊葛莉,他保留她的记忆并不是自私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羊葛莉的生平能够慰籍到另一个小女孩。

这是黄执中的浪漫。当时听到这段话简直振聋发聩,以至于后面詹青云说了啥我都没反应过来(后面倒回去又看了一遍),还沉浸在少爷的发言中难以自拔。

更让我奇怪的是,黄执中讲完居然没跑票?然后我就开了弹幕。原来大家都认为黄执中跑题了。

真的吗?首先这是一种比卿卿我我更为宏大的爱情,是相信爱人会被另一个人喜爱的笃定。我想请问大家,你是更欣赏“金屋藏娇”式的爱情——只有我一人见识你的美,还是支持让爱人发光、发亮,站在台前被更多人所欣赏的爱情

我是更欣赏后者的。那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自信,无论有多少人爱你,而我坚信你依然只爱我。

还有人说,你这不是把爱人的记忆公开了吗?

有何不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秘密,但斯人已逝,真的有那么多不可谅解的秘密吗?

我们常说活人不能跟死人争地位,因为活人会犯错,而死人不会。在爱人逝去那一刻,所有的秘密都大白于天下了。那是你最悲伤的时刻,他曾经背着你跟前女友约会,那又如何?往后经年,他都陪在你身边。这有那么不能谅解吗?死人依然是无敌的,因为他不会犯下更多的错。

倘若对方真的是面憨实奸,两面三刀类似岳不群那样的家伙,那也好,节约眼泪了。斯人已逝,活人该好好检讨一下,为何曾经识人不清。

黄执中并没有跑题,而是从另一个更高的层面,告诉人们,你应该留下爱人的记忆。哪怕你唯恐触景生情,也该给你爱人一个机会,让世人见识到他存在的价值。

如果有观众认为黄执中跑题,那么颜如晶则直接打在正题上爱人已逝,你真的忍心销毁他的记忆?说到底,这题无论反方讲的如何天花乱坠,心爱之人离去的那一刻,和他相关的一切,你都会想保留下来。哪怕是一针一线。


除非,你不爱他。

至此,正方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充分诠释了为什么要用AI留下爱人的记忆。

我们再看反方,就会觉得逻辑比较弱,点也很散。

李思恒:1、留不留下记忆应该爱人来决定,而不是我来决定。

这点其实不错,但可以参考遗产分配方式来处理,有遗嘱遵遗嘱,没有遗嘱,由第一顺位遗产继承人来决定。也许有的人自己也没想清楚要不要留,也许有的人走得太仓促,没来得及说。

2、AI处理爱人的记忆,是不尊重死者,想要死者继续为你服务。

反驳:人都死了,那你觉得留下对方的照片和骨灰是不是让死者继续为你服务。太牵强。

3、因为有了AI,对活着的人就不珍惜了。科技是一种诅咒。

反驳:活人死人都分不清的人,不值一驳。

詹青云:1、留不留记忆,应该由爱人本人决定。

这一点和李思恒重复。

2、人工智能无论是强还是弱,它没办法完美地模拟爱人。(后面庞颖说的也是这个点)

反驳:人工智能的作用本来就不是要替代人,只是一个记忆的备份,它如果能完美地替代人,它就成了人工生命,而不是人工智能。今天这个问题是要不要留下爱人的记忆,而不是人工智能能不能完全替代爱人。


3、我们今天习惯了让导航帮我们记路,用日历帮我们记录纪念日。那还有什么是值得我们自己去记忆的?不要用AI,忘记了就忘了吧。

反驳:我曾经是一个超级路痴。十年前我出门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坐出租车。可现在,无论在哪个城市,你给我一个地址,我就能平安妥帖地到达目的地。我感谢导航

对于我们来说科技真的改变了生活,它解放了我的脑容量,可以不去记路,不去记行程。省下来的CPU干嘛呢?做更加富有创造力的事。这不好吗?

我不想要遗忘和爱人家人在一起的美好。别人出门都不停地拍照,可是我不喜欢,拍照这件事,太麻烦了,耽误我玩,我还得不停地要求家人孩子去摆pose,我不要一直拍照发朋友圈,我更愿意用双眼去记录

可是大脑会忘记,好在AI不会。若干年后,我可以通过AI重温当时的美好,这不好吗?


这一场,青云没有提出站得住脚的点,在我看来是被黄执中吊打的。

那么顺着执中的点,对于AI的记忆,我又有了一些脑洞,分享给大家:

在战争里,很多逝去的人都只是一个数字,甚至是被抹掉的零头。那么有了记忆,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前几天是南京DTS纪念日,日本至今有些人对此态度暧昧。如果可以留下逝者的记忆,我希望能让那些人来体会一下这些小人物的记忆,只要8个小时就好。

每一个主战派都应该来亲眼看看这些小人物的记忆,则世界和平指日可待

我还想今后可以废除死刑,只需要让凶手往后余生的每一天,每周一、三、五看看逝者的记忆,体会一下他们活着时的美好以及临终前的恐惧。

二、四、六看看逝者亲人的记忆,体会一下他们对逝者的爱意,以及失去他们后的痛苦。

这个惩罚,足矣。

最后让我用电影《寻梦环游记》的一句话做结尾: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