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农民种植小杂粮致富

2019-12-07   新疆地理百科

金秋九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张杂谷小杂粮基地,低垂饱满的谷穗在微风吹拂下微漾,一派丰收景象。

原州区新星土地合作社负责人陆小军说,张杂谷马上就到了收割期,看这喜人的长势,亩产估计在700公斤,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种植杂粮一直是西海固地区的传统。今年以来,原州区坚持把农村“三变”改革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增强农业发展的总抓手,加大谷子、荞麦、藜麦等小杂粮种植规模,引导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种植大户朱刚说:“今年我流转土地400亩,全部种植谷子,亩产在500公斤以上,每斤按1.8元来算,除去成本费,一年种谷子的收入是我过去搞维修四五年的收入。”


农民有劲干,政府也鼓励。原州区出台小杂粮补贴政策,鼓励区内小杂粮种植主体,按照无公害标准化方式进行种植,免费供应2275公斤张杂谷良种,配发了5台手推式谷子播种机,对种植面积在300亩以上农户及种植主体,每亩补贴100元。彭堡镇新星土地合作社辐射带动1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要想长远发展,高产的同时也要高品质。原州区种子站站长白永强说:“种子站配合原州区科技局,在彭堡镇千亩优质张杂谷基地,采取双垄沟覆膜穴播、全程机械化生产、配方施肥、膜下滴管、渗水膜、病虫草绿色防近控等七大技术,保证品质。”他说,种植的谷子,大多数已经和加工企业签订合同,谷子、藜麦等杂粮,销路一点都不愁。

目前,原州区11个乡镇共种植小杂粮10万亩,小杂粮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产业。为使小杂粮闯出“大市场”,原州区不断引进新品种,通过流转土地,实行规模化种植,并依托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技术支撑,采取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与推广,有效解决了杂粮产业发展品种混杂、技术落后的瓶颈,高产、质优已成为原州区小杂粮“立得住”的品牌特征,很受市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