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学则愚
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人之所以异于人者,在勉强学问而已。好学,犹飞鸟之丰羽翼。学则智,不学则愚。学问之道,贵能下人;能下人,孰能不告知以善!胜我者我师之,仍不失为启予之高足;责我者我友之,亦不愧为攻玉之他山。如此,“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也。
注 释
引自汉朝扬雄《法言·学行》。意为人要是不学习,虽然暂时没有什么忧患,但是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
引自清末康有为《长兴学记》。
源自《庄子》:“好学为福也,犹飞鸟之有羽翼。”
笔者语。
引自唐朝唐甄《潜书·虚受》。下人:谦卑,求教于人。
引自李渔《闲情偶寄·结构》。对于胜过我的人,我拜他做老师,他实际上成为助我前进的骏马;对于批评我的人,我和他做朋友,他实际上成为我纠正自己缺点的戒鉴。
引自《礼记·中庸》:“果能此道,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不学非自然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好学近乎智。学以聚之,问以辨之。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功夫,始得。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吾以愚笨之资,“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
注 释
引自唐朝孟郊《劝学》诗。
引自汉朝王充《论衡·量知篇》。
引自《中庸》。
引自《易经·乾传》。
引自《荀子·儒教》。
引自《朱子语类·辑略》。大抵:大概,一般。资:资质,天赋。迟钝:愚笨。
引自唐朝吕岩《绝句》诗。大道:大道理,至理。
引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为了学习,忙得忘寂寥吃饭。乐以忘忧:乐道而不忧贫。云耳:云,如此;耳,而已,罢了。
非学不成才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贵在用。圣贤为学,虽不废书,实不专于书。读有字书,识没字理。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能读不能行,是谓两足书橱。
注 释
引自明朝郑晓《训子语》。
引自唐朝颜真卿《劝学》诗。黑发:指人年轻力壮时。白发:指人老年时。
引自宋朝陈善继《扪虱新话》。
引自清朝珏琬峰《尧峰文集》。“贵在用”三字为笔者所加。博:广、多。约:简、侧重。
引自清朝王懋宏《穆堂别稿》。
源自明朝鹿善继《四书说约》:“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识:知道,理解。理:含义,道理。
引自清朝黄遵宪《入境庐诗草·感怀》。
引自清朝申居郧《西岩赘语》。
发奋早为好
人不学,不如物。夫才须学,学贵识。才而不学,是为小惠。小惠无识,是为无才。庶物之理,非学不知。生有涯,而知无涯。困而不学,斯为下矣。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然“发奋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
注 释
引自《三字经》。
引自清朝章学诚《文史通义》。小惠:小聪明。
引自明朝王夫之《俟解》。庶物:世间万物。
引自《庄子·养生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没有止境的。以有限的生命去探索无限的知识海洋,需要发奋努力,需要锲而不舍的毅力。
引自《论语·为政》。意为强调困难而不学习,是最不好的。
引自汉朝刘向《说苑·建本》。炳烛:点燃蜡烛。全句说明人无论老少,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会有光明的前途。
华罗庚语。
嬉戏最害人
人才不甚相远,只看好学不好学耳。惟学可以增益其不足,而进于智。圣凡之分,学与俗而已。圣人是肯做工夫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圣人。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薅。人莫不知学之有益于己,然而不能者,嬉戏害人也。有失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 释
引自《仕学正则》。
引自清朝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引自清朝陈确《陈确集·别集·瞽言》。
引自清朝颜元《习斋先生言行录·齐家》。
引自《礼记·礼运》薅:锄草。
引自《怀南子·泰族训》。嬉戏:玩耍。
源自《颜氏家训·勉学》:“人有坎坛,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惜时如黄金
人生百年今几日?今日不为真可惜。少壮及时宜努力,老大无堪还可憎。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精力充沛堪奋勉,莫待衰老空叹息。恨不能挂长绳于青天,系此青天白日。
注 释
引自明朝文嘉《今日歌》。
引自宋朝欧阳修《伏日赠徐焦二生》。无堪:没有所能担当的。
引自晋代陶潜《杂诗十二首》之二。掷:抛弃。骋:发挥,施展。
引自《淮南子·原道训》。尺之璧:直径为一尺的璧,极言其珍贵。
引自唐朝无名氏《金缕衣》诗。金缕衣:用金线织成的衣物,泛指一切贵重的东西。劝君莫要贪恋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但要珍惜少年的大好时光,有一番作为。
笔者语。趁着年轻,精力旺盛,应当发奋努力;莫要等到老了,体力不支,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引自唐朝李白《惜余春赋》。
一刻不敢废
天地有万古,此身难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不学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少年不学堕复堕,壮年不学亏复亏,老年不学衰复衰。一息不学谓之忘,一时不学谓之狂,一日不学谓之荒。“学问之功,圣人亦不敢废”,何况我等!
注 释
引自宋朝高濂《座右铭》。
清代学者黄正夫语。全句意为:一生不学习是第一可惜的事,一天不学习是第二可惜的事,身体衰败了只是第三可惜的事。
明朝赵文肃公语。赵文肃公,即赵贞吉,明代学者。堕复堕:逐渐堕落。亏复亏:逐渐无知。衰复衰:逐渐衰落。一息:一会儿,一刻。谓之忘:忘掉知识。谓之狂:变得狂妄。谓之荒:荒废学业。全句意为:青年人不学习,就会逐渐堕落;中年人不学习,就会逐渐无知;老年人不学习,就会逐渐衰落。一刻不学习就会忘掉知识,一时不学习就会变得狂妄,一天不学习就会荒废学业。
引自明朝吕坤《呻吟语》。
四季勤读书
春读书,精神旺,寸阳分阴须珍惜,休负明媚好时光。夏读书,活力强,田野勤耕桑麻秀,刻苦钻研志气昂。秋读书,笔墨香,天地日月不停转,燕去雁来促我忙。冬读书,兴味长,丈夫欲遂平生志,勤学苦攻莫荒唐。少年郎,细思量,千金一刻要抓紧,老大无成空自伤。
注: 本文系根据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整理。民国年间,湖北崇阳有儒医熊伯伊酷爱读书,博学多才。他不仅能妙手回春,而且能诗善文。熊伯伊曾作《四季读书歌》一首,作为自已的座佑铭。歌曰: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离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冬读书,年去忙,翻古曲,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要学以致用
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滞心于章句之末,则无所用也。故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深沉潜思去理会,切不可粗心。最忌死记硬背,人云亦云,不求甚解。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若可疑而不疑,不曾学。
注 释
引自宋朝杨时《二程粹言·论学篇》。意为读书要穷究事物的道理,要会运用所学的知识。
引自宋朝张载《经学理窟·义理》。
引自宋朝《二程粹言·论学篇》。
引自宋朝黎靖德《朱子语类·学四读书法下》。
笔者据上下文意撰。
引自宋朝黎靖德《朱子语类·学五读书法下》。
引自宋朝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直奔目标去
读书之法,先要熟读。“理会道理,当深沉潜思”,自得自悟。学贵心悟,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读书不在多,但贵精熟,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为学须是专一,直接奔着目标去。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
注 释
引自宋朝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学四读书法上》。
源自上书,“自得自悟”四字为笔者所加。
引自宋朝张载《经学理窟·义理》。意为,学习要带着问题学,通过学习解决了问题就是进步。所以,做学问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
引自清朝丁福保《少年进德录》。
源自明朝王守仁《教约》:“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
源自宋朝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学二总论为学之方》。
笔者据上意增加。
引自宋朝苏轼《又答王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