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全荃 金口新闻宣传中心报道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
手工榨油作坊在乡村随处可见
是乡村的一道独特风景
但随着榨油技术的革新
让20年前金口一带曾经辉煌一时的
榨油坊都逐渐销声匿迹
在金口街旭光村新堤角湾,79岁的老手艺人雷寿树如今还坚持小作坊榨油,干了38年不退休,从古方榨油,到半机械化生产,见证行业兴衰,放不下的是老手艺人的情怀。
金口街旭光村新堤角湾村民 雷寿树:
达到它的熟度,油质就比大榨(大型榨油工厂)的出的少,(但是)我们油质的效果(质量)特别高,特别香。
动作利索的雷寿树正在榨油机前,手动剔除浮在新鲜榨出菜籽油表面上的泡沫,让榨出的油更加纯净。这台机器已经跟了他15年,手脚灵活的他,操作着机械,一点也看不出已有79岁。
金口街旭光村新堤角湾村民 雷寿树:
已有七八十岁了,现在想街坊吃点正宗的油,做不动就不做了,因为年轻的人都不做这个事的,我的三个儿子孙子,都会榨油,他们不做,因为赚不了钱。
雷寿树告诉记者,20年前,金口一带,小型的榨油坊有几十家,现在都不做了,因为赚不了钱。他从41岁开始,从纯靠手工人力榨油,到半机械化榨油,他都经历过。
金口街旭光村新堤角湾村民 雷寿树:
以前榨油,每年能榨上十万斤,就是机械太不先进了,那是老式的机械,我请3个人,一年四季请几个人帮忙,榨不赢。现在我一个人能抵5个人做。
榨油要先炒熟原材料,再榨油,出的油才会香。菜籽、芝麻、花生在滚炉里不断翻炒,掌握火候,判断熟度,温度是关键。
金口街旭光村新堤角湾村民 雷寿树:
把炉子烧好了,把材料倒里面,自动抄,电一推,自己炒,炒到什么程度,烤糊了也不好,生的也不好,油质不好。
如今,家家户户吃油方便,超市里买得到各式各样的调和油。况且,现在做榨油生意也不赚钱,他放不下的是手艺和老手艺人的坚持。
金口街旭光村新堤角湾村民 雷寿树:
手艺好在哪里,就是能吃苦,不搞假的,保质保量啊。
雷寿树大儿子 雷宜斌:
我爸是个热心人,在附近都能打听得到的,不管做什么事都认真负责,他要求我们也这样,要把手艺传下去,特别这个手艺是断不了的,人人都要吃油。
为老手艺人的坚守点赞!
惊艳!8号线三期地铁站内实景图曝光!
重磅!江夏率先开展5G通信网络建设!牵手华为、电信!
警告!金龙大街旁夜里下黑手的人,你们够了!
通了!汤逊湖“喝”上了梁子湖的优质水!
--------------------------
出品/区融媒体中心
本期编辑/倪冲 责编/胡香玲
校对/胡香玲终审/田园 孙庆阳
-------------------------
更多便民信息发布请点击:
江夏房产 | 江夏家装 | 求职招聘 |
二手信息 | 优选商城 | 江夏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