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期《奇葩说》

2019-11-15     Neets电影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你救哪个?”

《奇葩说》播到第六季,上周六是小N最喜欢的一期,前前后后在不同场合和不同的人看过不下四遍。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听到一个陌生的姑娘突然问:“为什么会有人选择救画?”

我不知道猫对她而言的意义是怎样的,但显然画在她眼里没什么价值,因为她觉得,根本就不该有这个辩题。

网上关于这期《奇葩说》也有很多讨论,但都没有比辩手们的观点更精彩。

所以,小N还是从辩手的角度给大家梳理一遍吧:

反方一辩傅首尔一如既往地讲段子,虽然还是有点搞笑的,但是朴素的观点没办法满足朴素观众的不朴素要求。

尤其和后面李诞的段子一比,就真的显得太肤浅了。

傅首尔选择救猫的前三个理由是:

和猫亲近却不认识画、猫的主人还在而画的作者已死、死前抱着猫舒服。

显然都不太有说服力。

她的最后一个理由是要做一个“善良的抱着猫的妇女”,救猫的善良很好理解,但是救画的善良呢?是不是一种还没被理解的遥远的善良?

同是一辩的詹青云继续走严肃路线,不过她的观点也很朴素,她举了战火中人们不惜牺牲生命去保护故宫文物的故事,很感人。

可是因为别人觉得珍贵,并且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所以此刻我们就选择救画不救猫吗?

细细想来,你会发现其实她并没有告诉你,用生命换来的所谓的艺术,到底有没有价值?有的话,在哪里?

但一辩毕竟是一辩,他们是在用朴素的经验推导出结论,然后告诉你:猫和画哪个更值得救。

后面辩手们的排兵布阵稍有些乱了,每个辩手的发光点不太一样,不过观点都还是很清晰的:

正方二辩黄执中的观点稳准狠,他向观众提出了一个概念——“遥远的哭声”

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自己家人死了我很难过,隔壁村的死活关我屁事”,放到这道辩题上就是说,随着画死掉的东西很难被看见,所以我们哭不出来,自然不救。

那么,我们看不见的时候应该怪自己无能,还是理所当然地当做没有?抑或是心安理得地觉得看得见的猫比看不见的任何东西都有价值?

这个问题很尖锐,黄执中的表达很克制。他想要尽量让观众理解,但是观点本身就天然带着一种精英的居高临下的姿态,不讨好。

当许吉如问他,画里面很多人看不见的死掉的价值是什么?黄执中给了一个让人忍不住跳起来鼓掌的回答:“我渴望知道。”

没错,我们应该渴望知道!

到这里你会发现这已经不是救A还是救B的问题了,选择的背后是我们对自己渴望成为什么人的反映。两种选择,没有对错,救什么是你对自己的要求。

正方到黄执中这里基本上已经把观点推到了极致,后面罗振宇又提到了“人应该和永恒一点的东西在一起”

这个问题的表达有点抽象,他需要先解释人为什么要追求永恒,然后解释画里有永恒吗?很难做好。

蔡康永一上来则指出了爱猫的虚伪

一切不过是人从自己需求出发表现出来的虚假感情,比如猫换成熊猫、猪、鸡、蟑螂,你的感情就完全不一样,说好的对生命的同情呢?

首先按照人同情的心理结构,人的这点自作多情不但不是什么坏事,而且值得肯定。其次应该指责的不是人同情A或者B的差别,而在于人同情的能力。

后面蔡康永的表达没有论证,只有观点:人希望通过艺术实现不朽和永恒。这和罗振宇没区别。

与之立场相反的,支持救猫的反方三人——李诞、薛兆丰、许吉如,不管是脱口秀的姿势、经济学的姿势还是哈佛才女的姿势都很好,背后的观点也很有力量。

李诞不愧是脱口秀界的灵魂人物,他确实要形式有形式,要观点有观点。

一上来,李诞就解构了正方的精英立场,他用戏谑的方式让你觉得画烧了就烧了,烧了我们还有个“画牺牲自己成全自己”的故事呢,没什么。

这是李诞的第一个观点,虚无得悄无声息,不仅赢得了阵阵掌声,还赢得了杨超越的倾慕。

李诞的第二个观点同样不正经:因为自私,救画对自己没实际好处,救猫还能撸猫。其它什么“道德之眼”都是俏皮话,姑且听之。

李诞的第三个观点和薛兆丰、许吉如不谋而合,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抛出了反方最根本、最有力的观点:

李诞说,不要老去想宏大的事、远方的事,关注当下、关注眼前才会让世界更好。

薛兆丰说,规则不讲人性,但人性在近处得到展现。

许吉如说,眼前本能的同情都要否定的话,那么远方的同情拿什么保证?

到这里,你会发现这三人的观点和黄执中截然对立。他们关注眼前之事,觉得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黄执中关注远方渴望成的自己,他的确没有说世界会因此更美好。

所以到底怎么选?

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英国警方在一辆大货车里发现了39具偷渡者的尸体,一番波折后确认都是越南人。后来,有民众自发去现场为他们献花哀悼。

他们也许是因为听见了远自越南的哭声吧,而当时也有一些人庆幸着不是自己家人就好。

我想,哭别人的人和哭自己的人没有对错之分,但前者比后者可能更不会去伤害别人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Kscbm4BMH2_cNUguS6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