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里是没有按时、按高度解锁的集束炸弹直接摔在地上的模样,里面几百颗(粒)反人员杀伤弹没有被释放出来,否则就会在6000平方米的面积内(如果里面有300颗“子弹”,每一颗2平米的布撒间隔)形成杀伤和迟滞作用,可见其杀伤范围之广。
集束炸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子母弹”,它是在一个大型的航空炸弹的弹体内,装填了几十到几百颗独立形成爆炸功能小型炸弹,并且这些小型炸弹重量繁多,可以杀伤人员、反装甲、大面积纵火燃烧、覆盖机场这类的大面目标...等等杀伤效能,是一种大面积毁伤武器。
集束炸弹使用的年代比较久远,它在二战期间就被广泛的使用,比如说:军迷们熟知“李梅火攻”,当时李梅将军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所用的M69型“凝固汽油弹”就属于集束炸弹弹种。
它就是在一个500磅普通航弹的弹体内安装了两排38枚小型凝固汽油弹,当轰炸机投弹后,炸弹坠落到距离地面还有500~300米高度时外壳“母弹体”通过加压器爆破解锁,将“子弹药”释放出来,“子弹药”直径3厘米、长20厘米,弹头部有少量的TNT炸药,起到炸开弹体和引燃凝固汽油的作用、尾部有一根长一米的布带,起到减速和平衡坠落的作用。
这样一枚的“子弹药”就能燃烧200平方米的范围,并且形成1000度的高温...凝固汽油弹首次轰炸东京的当日就烧死了8万人!受伤20万人,然后东京就成了图片上的样子...我们现在到日本旅游的时候发现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等等日本城市发现他们的城市规划都不错,其主要原因就是当年“李梅火攻”将城市大面积的烧毁,形成了大片的城市无人区,没人没建筑的羁绊,所以才规划的很好。
由于二战期间集束炸弹的使用效能非常好,有条件研制的国家都大力的发展,出现的集束炸弹型号也层出不穷,最主要的“子炸弹”功能也越来越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集束炸弹里的“子炸弹”的一种,尾部有减速弹翼,弹体上有预制的杀伤弹片、内里有几百颗钢珠...由于它的外形有点像菠萝������,所以俗称“菠萝弹”,是目前集束炸弹里主要是“子炸弹”弹种。
越南战争期间是集束炸弹使用的高潮期,美军为了消灭隐蔽在丛林、村落里的越南游击队和“胡志明小道”上的运输队,大量的使用功能多样化的集束炸弹,在这些集束炸弹当中人员杀伤弹的使用量最大,因为当时的越南游击队也没有什么装甲目标需要打击的,而人员却有都是,经常偷袭美军巡逻队和驻地,让美军头疼不已,所以杀伤越南游击队是头等大事儿。
除了前面说的“菠萝弹”之外,美军还使用了体积更小、装填量更多的“橘子弹”,就是图片里的这个样子,体积大小确实和橘子差不多,这种“子弹药”外壳是铸铁的(爆炸后形成更多的杀伤弹片)弹体表面有三条起到防止快速滚动的“减速楞”,内里装不到40克的TNT炸药,炸伤的概率要大大高于炸死,因为炸死了就地掩埋,炸伤或者炸残需要更多的救护人员护理,同时也给炸伤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这是由于在二战后的历次地区冲突当中集束炸弹的巨大杀伤效能,受伤者的肢体不全...使得世界上要求禁止使用该武器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在2008年通过了《国际禁用集束炸弹公约》,并且在2010年生效,但是美俄没有签署该公约,使其约束力大大的降低。
美俄不签署的原因很复杂,这主要还是集束炸弹在战争中使用的原则问题,比如说:自己的国家受到侵略或者打击恐怖主义者使用集束炸弹是没有错的!更早的“李梅火攻”有没有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禁止使用是没有道理的,当然也有很大程度的存在滥用武力的战争...这个问题就如:AK47突击步枪的设计者卡拉什尼科夫大师说过的,“武器没有错,而是使用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