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高平,环境幽静,整洁严肃,美观大方,辽宁筑港开工纪念碑

2019-10-30     视觉秀旅游

张学良纪念碑,位于辽宁省葫芦岛港码头西山,面面崖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西南是海岸坡地。此碑是张学良将军撰文,并在开工典礼上亲自揭幕的遗物--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碑。198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碑通高18米,造型整洁严肃,美观大方。碑亭基台正圆形,直径72米,边缘设三步阶道。平台上砌0.7米高的方围墙,四面有通道。四根26米高的水泥方柱支撑梁架,亭盖四面陡坡飞檐上翘,顶上有圆楔尖。碑亭通高5米,占地43平方米。碑亭内汉白玉石碑一通,石碑呈扁长方体,两侧有双肩,并以双道圆条纹装饰,立在长方座上,周围8根白色花岗岩方柱,用铁链拉成一八角形护栏。碑身高 1.35米,宽0.66米,厚0.25。碑身正面阳刻隶书大字"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9个大字,背面阴刻张学良将军撰稿的八行正楷碑文,共219字。碑长方体,座高0.45米,长0.73米,宽0.36米。碑座正面阴刻12个正楷字,右起竖排两字一行"中华民国十九年七月二日立"。碑座背面刻粗体"1930"的年代字码;两侧雕刻盾形云纹。碑面朝东方,北依山,南临渤海,东靠市街、工厂,西连山路。地势高平,避风向阳,环境幽静,是理想的碑址。

历史;葫芦岛港位于葫芦岛市龙港区。它背靠京哈铁路和公路,有铁路专用线直达港口,东北西三面环山,是天然避风港,也是中外著名的不淤不冻良港。葫芦岛港港深水阔,现为军商两用。商用设有两个5千吨级泊位和三个万吨级泊位,年货物吞吐能力可达三百万吨。1999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葫芦岛港对外开放,限于国轮外运。

很早以前,葫芦岛荒芜人烟,据考证,其名始于辽金时代,辽称"淘河岛",后改名"葫芦岛"。

葫芦岛港首次兴建于1910年,后因辛亥革命事起,筑港工程中止。民国二年(1913年)再度动工,终因经费缺乏而停办。1929年,当时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将军视察葫芦岛后,决心再度修筑此港。1930年1月,与荷兰治港公司签定了包工合同,预计五年半完工。7月2日,张学良将军亲临葫芦岛主持筑港开工典礼。会后,举行了盛大的纪念碑揭幕式。汉白玉的纪念碑通高1.8米,正面阳刻"葫芦岛筑港开工",碑文由张学良将军亲自撰写。"九·一八"事变,致使葫芦岛筑港工程不幸夭折,但筑港开工纪念碑至今仍竖立在葫芦岛西山坡上。

日本侵略者占领葫芦岛后,为了把从我国东北掠夺来的大量物质财富和资源运往本土,决定重建葫芦岛港。至1940年的3月,逐渐完成了大部工程,至此,葫芦岛港已具有年吞吐100万吨的能力。1945年11月后,国民党军队占领东北大部地区,葫芦岛港不仅未能得到应有的建设和发展,还被作为内战中的重要运输口岸。

1948年11月葫芦岛解放,港口也重新建设和利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葫芦岛港成为中国重要的军用港口。1960年渤海造船厂建成投产,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重要基地。1984年12月6日,葫芦岛港对内开放。1999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2000年5月17日宣布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国家一类口岸。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Ea10m4BMH2_cNUgiZ_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