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戏好不好看?第一和第二集让你入坑,今年的爆款剧就是它了

2019-11-02   冷丝说人文教育

文|冷丝

栏目|谍战剧

谍战深海之惊蛰爆红,不是偶然,一部谍战剧拍得行不行,质量是否可靠,看看第一集和第二集,你如果是谍战剧方面的内行,你基本就知道了。

在冷丝看来,今年最好的谍战剧莫过于《谍战深海之惊蛰》,这不仅是一部爆款剧,也将是一部经典谍战剧。

该剧的开场和第二集就能够让人“入坑”,这样的观看效果是如何造就的呢?

《谍战深海之惊蛰》一开头展现的是电影院的场景:

肖正国正襟危坐地双手抱着文件包,一脸严肃的样子,整个画面的颜色仅有两种——红色和黑色,这两种颜色给人一种神秘、紧张的感觉。

当接头的时间快到了,肖正国一行从电影院出来,他们走过的画面是这个样子:

画面全是红色,这意味着什么?这是不是和过去传统的照相馆洗相片的暗房很相像?

紧接着看吧,肖正国等人走进了这样的画面:

观众可能还意识不到,地面上类似斑马线的线条怎么全是红色的,似乎有点过马路的感觉吧?也有点像日本当年军国主义时期用的太阳旗,这就是电影的画面语言,寓意着“警示”“危险”: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一定是意想不到的突发性事件。

果然不错,肖正国一行因被叛徒出卖而陷入包围之中。

冷丝不得不佩服:导演对电影语言的使用可谓非常的老道!

同时,导演对演员的选用也有独到之处,演员的表演同样有独到之处。

荒木惟为了考验上海滩小混混陈山的间谍素质,用枪指着他的脑袋,要他一一回答刚才看到的一幕幕:

满脸无奈

简直让人崩溃

太让人崩溃了

张若昀的精彩表演

张若昀的表现确实好极了,他把自己内心的绝望演绎得非常到位。

看来,《谍战深海之惊蛰》的演员真是选对了!

近年来的谍战剧最为观众或者业内称道的就是专业性,通过对谍报工作中专业器材、行业术语、行业技术的灵活运用,大大提高了谍战剧的质量。

比如,《暗算》改编自作家麦家的同名小说,原著作者麦家曾经在相关的军事院校就读,从事过与谍报有关的工作,对从事情报的有关人物也有过接触和了解。所以,他的小说就具有别人无法企及的专业优势。

电视剧《暗算》也继承了原著小说的专业精神,导演通过对密电谍报工作的技术、业务内幕的再现,表现了谍报密电工作对人性、人生命运的复杂影响。

因此用谍报的专业手段来设置悬念的方法,更加符合影视艺术创作的原则。

海飞也是10多年集中精力创作有优秀谍战小说、剧本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关注人性复杂性的同时,大多也采用了专业性较强的谍战术语,情节设计也注意到了谍战的特征。

一部成功的谍战剧,不光要塑造正面英雄形象,反面人物同样是故事的主角,反面人物就像是天平的另一端,只有正反人物达到平衡,才会发挥人物在剧中的作用。

谍战剧在反面人物塑造上一改过去阴险、狡诈、猥琐的形象,同样在悲剧美学的 指导下,在反面人物形象塑造上符合艺术规律和生活逻辑,凸显反面人物的悲剧性。

肖正国临死前的一幕

周海潮(孙艺洲饰演)是《谍战深海之惊蛰》的重要人物,他这一次是专门来演坏人的角色,并且要将周海潮这个坏人演绎到底,但是,周海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形象,他也有痴情的一面,他对余小晚的感情是真挚的,虽然有太多的自私自利,甚至是不择手段。

更为重要的是,在主题方面,《谍战深海之惊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在国家和民族意识的主导下,淡化国共之间意识形态的对立,重新阐释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意义,强化民族意识。

毫无疑问,今年的爆款剧就是它——《谍战深海之惊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