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五一”宝坻区村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2020-05-06     网信津南

津云新闻讯:号召村民组团献血、分发千双“公筷”倡导餐桌新风尚、送书上门让孩童阅读充电……这个五一假期,宝坻区霍各庄镇东霍各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接连不断,亮点纷呈。在这里,文明之花愈加繁盛,文明之根越扎越深。

  “市血液中心献血车将在5月2日到宝坻区开展活动,东霍各庄村党支部发出如下倡议:让我们自愿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中,为保障全市临床用血需求贡献力量。请大家踊跃报名!”

  4月28日下午,这条群公告在东霍各庄村村民微信群刚一发出,25岁的大学生辛琪就第一个报了名。

  5月2日,17位村民组团来到了献血车所在地。“一想到能帮助那些危重病人,我就觉得很有意义。”看着血液从胳膊里缓缓流出,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的辛琪坚毅又勇敢。

  最终,8位村民成功献血。其余人员由于各种原因不符合献血要求,留下些许遗憾,纷纷表示等身体条件符合标准后再来。

  “大爷,我们今天是来上门分发公筷的。咱们家现在都是围桌合餐,看起来是亲密,但是容易让病毒钻空子。村党支部购买了1000双筷子,您家几口人就给您发几双,作公筷用。”

  五四青年节这一天,东霍各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们开展“小公筷践行大文明”活动,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公筷,倡导大家培养文明就餐好习惯,守护“舌尖”安全。

  “用公筷公勺不是矫情,而是文明卫生,既保护自己,也保护家人。”75岁的李宝峰接过志愿者送上的筷子后表示,作为老党员,不但要号召家人用公筷,更要带头向村民们宣传。

  自疫情发生以来,“农家书屋”就关起了门,图书蒙上了薄薄一层灰尘。而百姓们宅在家,大多时间用于娱乐消遣,尤其是延期开学的孩子们,网课之余几乎没有其他接受知识的途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辛国征计上心来——村民不能来图书室,就把书送上门。

  5月4日一大早,大学生志愿者辛琪、冀学琪、辛国旺根据借书需求统计表,把学生们要借的书找出来,一本本消毒,并在每本书中夹上一封手写信——“亲爱的东霍娃们,‘疫’样生活中,请收下我们用书籍传递的这份温暖力量。一书在手,未来可期!书籍已消毒,请放心阅读!”

  “我最喜欢看故事书,志愿者哥哥姐姐们给我送到家里来,太谢谢他们了。”12岁的小学生刘庚雨说。

  对于东霍各庄村的志愿者们来说,这个“五一”假期真充实。

  劳动节当天,36℃的高温下,环卫工人们、铁路卡口值班员等户外劳动者都坚守在岗。志愿者们洗好水果,给他们送去一份慰问。5月5日,村里又组织了巾帼志愿者到牡丹园参观游玩,给她们提前庆祝“母亲节”。

  截至目前,东霍各庄村共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57人,共分为党员志愿队、大学生志愿队、巾帼志愿队三个队伍。志愿者们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参与送菜上门、花式喊麦、智安社区信息录入工作,为乡亲们提振必胜信心,让小村充满温暖。

  “我们村每周举办一次文明实践活动已成为常态。很多少年儿童也在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我们正在筹划一支以他们为主体的小蜜蜂志愿服务队,凝聚强大正能量,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明。”辛国征介绍。(津云新闻记者吴宏 通讯员侯倩楠 刘政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DlQ6nEBiuFnsJQV-yU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