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的"大别山第一古寨

2019-11-20     惟亦若矣

@安徽人文地理

在幽秘的大别山中

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古村落

由于交通的不便

以及其幽深隐秘

很少为外人所知晓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井喷

这些古村落才得以展现在我们面前

重新得到发掘与保护

今天我们要讲的便是

大别山中一处较为典型的古村落

|

龙潭寨古民居

它位于安庆太湖县花凉亭水库上游

距县城55公里

龙潭寨位置图,制图@上骑艺林

龙潭寨的神秘

来自其独特的自然环境

这是属于大别山腹地

山峦重叠、山林茂密

龙潭寨山间,摄影师@聂生俊

位于龙潭古寨的 鸡公寨

又名鸡公石

山势陡峭、万夫莫开

据说当年太平天国起义军进驻大别山时

就选择在此处安营扎寨

清军数次围攻破寨

均以失败而告终

龙潭寨古村落,摄影师@胡良胜

今天仍然能见到鸡公石上

刻的“太平天国”四字大字

以及山上驻兵碾米的锥秋和庄眼

鸡公石刻字,摄影师@胡良胜

中国古人非常注重风水

特别是对于住宅

所以在规划和布局方面很注意

讲究两仪四象

靠山为“龙脉”所在

前为“朱雀”,后为“玄武”

左右分别为“青龙”、“白虎”

中间有河水流过

有山有水,山势围合

形成一个藏风聚气的独立空间

山脉风水图,制图@上骑艺林

我们看龙潭寨古村落就能发现

其对于风水是非常考究的

龙潭寨山势图,制图@上骑艺林

六百年前

胡氏祖先 胡诲琏 来到龙潭寨

发现此地龙脉旺盛,溪流灵动

又被两侧山峦兜裹

符合“山环水抱必有大发者”的风水定律

一眼就相中了这块神奇的宝地

于是就定居于此地

此后胡氏后裔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

形成了今天庞大的古民居建筑群

龙潭寨古村落,摄影师@胡良胜,横屏观看

走进古寨

宛若进入了另一个时空

这里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居二十余幢

大多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居住理念

古村冬景,摄影师@胡良胜

古宅,摄影师@上骑艺林

古村一角,摄影师@聂生俊

胡百万故居,摄影师@上骑艺林

龙潭寨的房屋建筑是

徽派建筑艺术和皖西南建筑的典型代表

胡氏宗祠就是代表作之一

这里曾是胡氏家族显赫地位的象征

整栋建筑为土木结构

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

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

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

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徽派建筑

胡氏宗祠,摄影师@上骑艺林

除了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

皖西南建筑特色也在这里充分展现

龙潭寨皖西南特色建筑,摄影师@上骑艺林

今天在古寨边

也有一些现代的钢筋水泥楼房

建筑从古至今

各个时代都在龙潭留下了烙印

颇有一番味道
流淌在古村脚下的溪流

默默的见证着这一切

这条溪流勾串着龙潭大小古民居

是龙潭古寨的母亲河

在河流上有5座石拱桥镶嵌

位于古寨入口的 “五福桥”

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了

是胡氏后裔尚多公带领五个儿子新建

所以取名五福桥

五福桥,摄影师@胡良胜

五福桥有10米长、3米宽

以石条垒砌而成

是龙潭寨四大景观之一

五福桥,摄影师@胡良胜

沿着河流往上走

就可以见到一潭

潭右石壁上有白腊石纹

其形如飞龙

因此取名 “龙潭”

龙潭寨也因此潭而得名

龙潭,摄影师@胡良胜

明清时期

龙潭古寨内高官、富商层出

与这里绝佳的风水是分不开的

除了人才辈出

龙潭还有二大奇特现象

一是人口增减自然平衡

龙潭胡氏虽历经30余代

但寨内人口基本稳定在500人左右

二是古寨炎夏无蚊虫

要知道在山水相间的山区

蚊虫是非常多的

据当地历史传说是因为

北面有烟包山

南面有扇子山

烟熏扇打就赶走了蚊子

其实真正原因是龙潭自然环境决定的

光线、热量以及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

是吸引蚊子的主要因素

龙潭风水极佳、环境清幽

蚊虫自然避而远之

龙潭古村,摄影师@胡良胜

古村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

它们遵从着传统的习俗、古老的仪式

世世代代不曾改变

这就是所谓的 天人合一

村民祭祀,摄影师@胡良胜

婚礼,摄影师@胡良胜

古村生活,摄影师@胡良胜

风水、人文、建筑、自然

在龙潭融合在一起

形成龙潭独有的底蕴和气场

说它是“大别山第一寨”一点不为过

来源:安徽人文地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9lCiG4BMH2_cNUgE3S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