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行路实践团队“云游”教育小镇

2020-09-01     馆陶广播电视台

原标题:中央财经大学行路实践团队“云游”教育小镇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行路实践团队通过“云调研”“云访谈”的方式,对我县教育小镇进行了一次“云游”。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次活动的详细情况吧:

实践 ·背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乡村建设社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对乡村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也日渐提升。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走出学习的象牙塔,立足社会民生,关注最广大人民的生活现状,真正做到青年服务国家,青春彰显担当。

此次实践活动,行路团队将视线聚焦在基层农村,聚焦社会民生,确定调研地点为河北省馆陶县王桃园村。围绕“青春视角·社会民生调研”这一专题,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切入点,展开对教育小镇的乡村文化传承机制的调查研究,探索以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方法,并努力发现一条以文化带动乡村整体发展的新路径,彰显青年担当,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前期 ·准备

7月9日,行路团队将实践地点确定为教育小镇王桃园村。此后,团队成员开始电话联系乡村艺术家王付利先生,进一步了解王桃园村的主要情况和重教文化发展现状。经过商议最终将实践项目确定为“‘重教礼贤乡风传,文化振兴新桃源’乡村文化传承机制研究——以河北馆陶教育小镇为例”,并由此进一步设计调查问卷、访谈大纲,高效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材料

王付利先生的回信

由于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要求,团队决定在实践过程中采用“云调研” “云访谈”的方式,由乡村艺术家王付利先生带领团队成员通过线上视频通话的方式参观王桃园村。

实践 ·纪实

8月5日下午4时,书法家王付利先生与行路团队成员进行远程视频连线,带我们“云游”王桃园村,并与村支书王付庆先生共同接受采访。

视频连线截图

王付利先生首先整体介绍了教育小镇王桃园村。王桃园村位于馆陶县的边缘,地理位置偏僻,但是由于村里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王桃园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据统计,该村125户人口,截止今年一共考出了154名大学生,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等名校,最近8年走出了5名县中、高考状元。由于这种良好的教育现象和积极的学风,当地决定将王桃园村打造成为教育小镇,而这种重教的特色文化也吸引各地人们前来参观实践。

在接下来的云参观中,团队成员看到了新建的书亭、光荣牌和光荣榜、乔十光姥姥家等极具教育风采的标志性景点,通过这些成员们感受到了王桃园村极其浓厚的重教氛围。

乔十光姥姥家

进士牌

除此之外,王付利先生也向成员们展示了什么是“就地取材、打造乡村”。过去农村中常见的大喇叭、老水塔、废铁桶、旧汽车、养鸡房、灌溉机等等这些在先生及其学生的手上,或被改造成为乡村的标志性建筑、旅游景点,或被打造成商店、书屋。这些旧物改造使得小镇焕然一新,也使乡村焕发更蓬勃的生机。

“我们的口号是‘收藏一个乡村’!”王付利先生在采访过程中不断提到。为了响应这个口号,村中所有老百姓在百年石集体宣誓,把村庄收藏100年——街巷数目不变,房屋造型不变,传统民俗文化行业不变。大家对王桃园村土地的热爱令大家十分感动,也让成员们更为真切地看到了乡村可持续发展性,乡村在新时代继续延续的可行出路。

同时,在采访过程中成员们也发现,和中国大部分乡村一样,王桃园村也面临着乡村人口流失、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的问题。据王付利先生所讲,王桃园村有一半的宅子是空的,最近一次处理空心宅基高达68个。这也是如今影响王桃园村发展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空闲宅基

值得一提的是,王桃园村的乡村旅游、研学配套设施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毕。此外,教育小镇将与衡水信都教育集团合作,在王桃园村打造一个能容纳一万人的新校区,预计投资2.5亿,建设信都学校将成为今后王桃园村发展的主线。这不仅能让村民以土地入股、增加收入,还能促使王桃园村保持发展活力,更有助于继承王桃园村重教文化传统,是一个因地制宜、一举多得的新型发展方式。

陶山书院

文庙

衡水市信都学校馆陶县

签约建校仪式

“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根,乡村是中国人的根。乡村未来发展肯定是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让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慢慢有所改善。”王付利先生这样说。

实践 ·小结

通过与书法家王付利先生的视频连线,行路团队成员了解到了中国乡村的真正面貌,更明白乡村文化振兴对乡村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行路团队的成员们也意识到,以王桃园村为例,树立当地独特教育文化在教育小镇未来发展中起到了支柱作用。当然,一切开拓和探索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同学们看到了王桃园村发展面临的瓶颈,但可贵的是,当地村民、文艺工作者都在为教育小镇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地政府也积极寻求新的发展出路,这些都证明了王桃园村发展的希望与曙光。

重教礼贤乡风传,文化振兴新桃源。本次实践中行路团队的同学们看到了文化在乡村振兴的力量,学习到了王桃园村以乡村文化传承机制带动乡村多领域共同发展的乡村发展路径。在接下来的实践中,行路团队也会继续深入访谈,积极调研,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展示青年担当,思考在全面小康背景下中国乡村的未来,努力为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疫情当前 不信谣 不传谣

请关注权威党媒 获取官方消息

声明

凡本平台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zrTSHQBLq-Ct6CZ84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