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19-05-07     人民出版社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它们以弘扬民主和科学为己任,以改造社会为宗旨,积极研究和宣传新思想。

1919 年7 月,李大钊、王光祈、曾琦等人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国学会。

该会会员李大钊、毛泽东、恽代英、张闻天、沈泽民、张申甫等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1918 年4 月,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创立新民学会。学会中许多会员,如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罗学瓒、向警予、谢觉哉等人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和杰出的革命活动家。

1917 年10 月,恽代英等人成立互助社,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是武汉地区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进步团体。

1920年初,又成立利群书社,致力于介绍新文化的工作,出版《互助》月刊。

新民学会中不少会员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蔡和森为此做了大量的组织和联络工作。

1920 年7 月,留法勤工俭学的湖南新民学会会员在法国蒙达尼举行会议,讨论会员发展方针和改造中国的道路问题。

大家议定学会的方针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但在改造方法上出现严重分歧和激烈争论。

以蔡和森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组织共产党,使无产阶级专政,其主旨与方法多倾向于现在之俄”;以萧子升为代表的改良派则主张所谓“温和的革命”。

对此,毛泽东表示,坚决支持革命派,称“于和森的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过不断的比较、不断的实验、不断的斗争,使更多的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的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理论划清界限,一部分先进分子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 年3 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920 年冬至1921 年初,毛泽东将新民学会会员之间的通信先后编辑成《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

1920 年7 月,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为核心在湖南创办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等团体,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1848 年2 月,由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鼓励无产者联合起来发动革命,以推翻资本主义并最终建立一个无阶级的社会,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纲领之一。

1920 年4 月末,陈望道译完《共产党宣言》全文,并请陈独秀与李汉俊二人对译稿进行了校阅。

1920 年8 月,这个第一本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由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用“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正式出版。

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中国许多先进知识青年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革命实践中,发挥了思想灯塔、指路明灯的重大作用,对中国的革命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一批年青的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打好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基础。

来源| 《启航——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点赞本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vBTGWwBmyVoG_1Zvgl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