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燕园家庭教育:人际交往培养,让孩子学会赞美,赢得好人缘

2019-07-29   清大燕园教育

清大燕园全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系列篇(二十四)

家庭教育实例:人际交往培养,让孩子学会赞美,赢得好人缘

案例:赞美让彼此成了好朋友

琴琴和小菲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小菲到老师办公室去修改作业,回家时,天下起了雨,这时候,小菲看到琴琴正在拿着雨伞等自己。小菲很感动地说:“我就知道你会为人着想,太谢谢啦!”

没想到,小菲的一句话,也让琴琴特别感动,她觉得自己被小菲深深地信任着,从此,两个人的友谊更深了。

小可与小鸣本来是关系不太近的两位同学,有一天,小可在小鸣的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了她发的手工作品,非常地精美,还配了音乐。

第二天,小可见到小鸣特意说:“哇,你太有才了,那些作品都是你做的吗?”

小鸣不好意思地笑着点点头。

“怎么做的呀?能教教我吗?”

看到小可那么感兴趣,小鸣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不知不觉中,两个人一下子近了不少……

如何赞美别人才能赢得好人缘

积极关注别人:对对方浓烈的兴趣实际上是一种对对方的积极关注。对对方的深入了解和真正兴趣,会让对方觉察到他在你心目中的位置。比如案例中小可不但看到了小鸣的作品,还很真诚地向她请教,这让对方感觉到被关注的价值感。

赞美要具体,要有细节:虽然夸赞对方聪明、善良、能干等,也会让对方感到被鼓励,但是如果总是这样泛泛地赞美,就会让人觉得言不由衷,时间长了就听腻了。而我们赞美对方,实际上是真正地去欣赏对方,向对方学习。因此,做到具体,不但让对方感觉到你赞美的真诚,也可以让我们自己更好地学习对方的优点。比如,赞美对方善良时,最好要结合一件具体的事情,比如“他特别善良,经常早早到了班里帮助同学打扫卫生。”

借由第三者表达赞美:比起直接的赞美来,借助第三者的赞美方式,更容易被人信服,会让人觉得这种赞美更有分量。因为,这份赞美不仅仅是来自一个人的评价,而是来自赞美者以及传达者共同的评价。利用这种赞美形式,就算赞美词里有稍许的阿谀奉承之味,也因为有了“第三者”而被修饰得恰到好处。在这里,“第三者”的选择是决定此招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讲,越是在对方心目中有权威的人,越容易起效果,这是因为“权威效应”会不同程度地在我们中间起作用的原因。当然,如果“第三者”是对方的竞争对手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毕竟被对手认同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值得注意的是,一定不要选择对方看不上、瞧不起的人作为“第三者”,这样的做法很难奏效不说,弄不好还会牵连了对方对你的印象。比如,赞美对方做事认真,可以说:“那次老师还说,让我学习你的认真精神呢!”“我妈妈经常说起你很认真,让我多向你学习呢!”

赞美别人避免陷入误区

不倾听:如果你赞美别人时,不能耐心地倾听对方说话,只是连珠炮似地不停地表达,则对方很难收到你的诚意,进而赞美也收不到好效果。

过于空泛:赞美不具体,只是泛泛而谈,时间久了,会让人觉得是敷衍和虚假,并不能真正促进彼此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