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放寒假关于过年会有五大期待两大痛苦
1
五大期待
01
买新衣服
每次考试完,不管分数如何所有的爸妈都会带着孩子到大街小巷去逛有讲究的人儿,甚至会不厌其烦的逛上好几天仿佛不给孩子置办齐活过年的一身行头都不能交代这一年的辛苦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上街逛衣服首先看上衣,不能太俗气选中合适的上衣之后配什么裤子、裤子配什么鞋子鞋子里面的鞋垫儿得备上两副(因为鞋子一般会大,
是妈妈怕你长得太快,
穿不到不到明年过年前)
这种关于新年穿新衣的仪式感在除夕夜的时候特别明显包完饺子、吃完饺子、看完春晚、拜祭完天地神灵
的凌晨伴随着一阵一阵的炮仗声妈妈会把准备好的新衣服新鞋子新袜子都放在床边等着睡醒后的大年初一我便将忍了很久的期待释放欣喜地穿上一身精心选好的新衣服出门拜年去
我妈总是说这一身新衣服要留在大年初一穿所以买回来被放在衣柜的衣服每天都被我拿出来试一下再放回去过个干瘾等待大年初一到来的那种等待每天都充满希望、美好大概是年味的第一位“料”
02
祭拜祖坟
旧俗中,在过年前的腊月三十儿或二十九家里的男人们要去祖坟祭拜还有一说是“送吊子”意思就是“要请祖宗回家”在这两天的下午三四点钟,人们就要到坟上旧俗中人们需要在祖坟上“插吊子”又说是“挂钱、吊钱”
什么是吊子?就是用
芦苇秆或细棉槐条把长条的吊子用浆糊粘在条上去坟上祭祖时放置碑旁寓为给先祖送钱财所以以前过年时家家门楼上方两角一边一束垂吊下来五颜六色随风飘扬一说是可以寓意招财进宝还有一说这吊子形如马鞭意为给祖先送马鞭让他们能骑着快马回家过年这些习俗现在已经很少能够见到了但是上坟请祖先的习俗很多地方还是保存下来了尽管我是个女娃儿我从小跟着老爸年年去上坟
看着家族祖坟排列整齐的坟墓这种严肃的氛围里听爸爸介绍着我并不熟知的先辈莫名一种家族的归属感油然而生平日里关于人生的意义的很多怀疑在这种代代传承的继承里突然就消失了时间流逝
带走了许多,但也留下了很多你说不是吗?
03
贴满院春联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那种经历就是贴春联也是可以一家人全体动员的大事儿很多人会说一个门框一管胶水一对春联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吗
自我有记忆起我记得家里是一个大院子,四面都是平房每个房子都有门框窗子爷爷在院子中间支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有奶奶用面粉打好的浆糊糊爷爷用小刀一张一张裁着春联五叔在一旁刷着浆糊刷好一张就小跑着去贴我那时候个头小就在桌角帮爷爷拿着裁好的春联也觉得仿佛参与了一项重大工程,特别开心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全家人的乐趣在这一次贴春联的互动中都能生出无限的乐子那时候的年味儿啊就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去干一件小事儿的热乎劲儿现在呢更多的是家中的爷爷辈的老人和爸爸辈的中年人忙活着买菜、剁馅儿、贴春联的事儿不到腊月二十八这家中的小辈儿还不能踏上回家的路程呢更有甚者回到家中年三十儿的饺子都凉了似乎回家过年就是吃上一顿饭?
那些贴春天、贴窗花儿的热闹劲儿啊本身就是一道年味儿你说忽略了这些是不是年就缺少了很多乐子
04
除夕春晚
再说说这春晚年年三十儿饺子就春晚饺子越吃越香,春晚越看越精神
那时候互联网不是很发达赵本山的小品里一个段子足够乐上来年的春晚现在这些春晚上的段子大概都是从去年春晚开始的网络段子上拼凑过来搞笑不搞笑啊一看观众的心情二看演员的实力咯这怪不得编剧不给力,也怪不得小品没新意实在是网络太发达刚刚发生在北京的小段子用不了几分钟大平洋那边的华人在手机的社交圈都能轻松获取所有的资讯像是提前坐上了时光机飞梭在跨语言、跨地域的所有当代人们之间所以大家开始不断怀念那些“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慢时光怎么说呢现在春晚沦为了桌上的一道配菜你问主角是谁?微信的抢红包、支付宝的五福啊今年估计抖音都能来一波最新的红包潮玩法越来越多新菜不断变花样旧的主食自然略显逊色同样我们怀念的那些浓郁的年味儿啊它看似走得很突然其实是在快节奏发展的时代里跟随着被不经意间忽视掉的复杂又耗时的仪式感一同离开了
现在春晚最后的倒计时环节有多少人会跟着一起倒数?那些年你在春晚上盼了很久的歌手演员现在分分钟都能出现在短视频社交平台给你互动春晚的一首歌又有何新奇呢?
05
放炮赏烟花
过大年,放大炮
正月十五看烟花
这种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
那种鞭炮齐名的震撼
让人们能够彼此呼应
感受到普天同庆的共鸣
如今,工业发展同步带来了空气污染
雾霾重压之下
放大炮赏烟花都被禁止了
想起来,大概三四年都没有
听过鞭炮的响声
闻过鞭炮的胡焦
看过烟花的绽放
这样的烟火味道烘托的红红火火的年味儿
陡然失色不少
当然,这种遗失是一种进步的阵痛
为了山清水秀,这一点年味儿
我们甘愿失去
您觉得呢?
2
二大痛苦
01
打扫卫生
今天吃完糖瓜明天就该打扫屋子了可谓是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以前人们独家独院房子一年到底要里里外外清扫一遍这年前就是大扫除的好时机
小时候看着妈妈擦玻璃我就跟着擦擦到后来每年一放寒假就形成了惯例每天一个窗户,我自己擦完所以那时候倒数擦玻璃的天数少一天就离过年近一天大冬天擦玻璃,一趟一趟接水换水爬上窗台,里里外外都擦个遍竟然能累出一身汗直到从里向外看,看不到任何瑕疵仿佛外面的天空房子都被刷洗干净一般这窗明几净里蕴藏的年味儿,就出来了
现在人们呢扫房子不再是一项过年必备的工作平日里哪里脏休个假就打扫了再不济没有时间大扫除的那一个钟点工就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那种因为要过年给房子来个大清洁的仪式感早就丢失了那年味呢,也就跟着没了
02
寒假作业
过年对所有的孩子都是喜忧参半啊过大年,买新衣服,收压岁钱的快乐支撑着每一个孩子写寒假作业的动力要不是为了大年初一到十五的欢乐何必会着急把寒假作业赶在年三十儿之前写完呢
这个传统倒是被传承下来了前些日子就被爆出来孩子在旅途的往返路程上高铁补作业、飞机补作业作为孩子大概永远对这写不完的作业有着敢怒不敢言的情怀吧一旦毕业寒假作业也就从人生的篇章消失那种学习带来的简单的作业压力却被许多人生中复杂的压力取代比如就业、婚姻、房贷、育儿、养老等等
赶制寒假作业
虽然是儿时年味中最令人讨厌的一环当你回想时竟然也是难以追回的一味现在再也寻不回那时候慌张而有序的紧凑感了
所以呀传统仪式删繁就简过年那股守规矩的“劲头”没了家庭模式愈发单一家族欢聚一堂的“热闹劲儿”没了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盼着过年吃香喝辣的“愿想儿”没了
年味儿就陡然失色了你想想是不是?时代变迁与进步,是不可逆的发展潮流那年味儿的仪式感应该怎么找回呢?一首北京的民谣早就唱出来了: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去灌酒年三十贴门神儿
别忘了新年
窗明几净的家添置一束新鲜的花草与春天一同苏醒寓意新年好景象哪天去置办?这个,很随意咯~
更多精彩,尽在微信【风花草FlowerLife】~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s4oOHABgx9BqZZIpw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