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门”有很多,但不是所有门,都能叫中华门。
在这里,砖瓦堆砌的城墙俯卧在城市心脏,门内是古色古香的老门东景点,门外是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
中华门脚下的这片土地,诉说着一场别样的“城南旧事”。
曾经的中华门,是安邦护城的勋章。
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正南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的美誉。
图源|@小飞718
历史塑造了他的庄严,时代为他添上了更多色彩。
在2014年之前,坐拥数条轨道的中华门脚下,藏着南京交通要塞之一——中华门站。
“中国最繁忙的单线铁路”——宁芜铁路,就在这里。
一百多公里的轨道,成了连接苏皖的重要纽带,每天有近百趟列车往返其上。
彼时还未停运的中华门火车客运站,承载着许多人对南京的初印象。
抬头是城门和高架的新旧交融,脚下是喧闹质朴的人间生活。
2014年10月14日,有着近80年历史的中华门火车站最后一次完成了它的客运使命。
在停运当天,数百人自发前来送别。
所有经停中华门站的火车票瞬间售罄,许多生活在轨道旁的老城南人,在眷恋中写下了与中华门火车站故事的完结。
图源:新浪
中华门站用欢笑和泪水记录了相遇和离别,也见证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而今,中华门站的售票点只剩下一方小小的门牌,藏在货运大院的一隅。
人烟稀少,门前冷清,售票点的景象不由让人怀念曾经热闹非凡的中华门,以及埋在这里原汁原味的城南生活。
如今的中华门,是南京城的一张名片。
在众多地铁站中,中华门的景色最为特别。
从三山街到中华门,眼前豁然开朗,穿过城墙是一片高耸的大楼,低头一瞧,盘错的高架下,藏着一片古朴的民房。
喧嚣与静谧交织,奔忙与闲散相融,老城南的烟火气顿时弥散开来。
熟悉中华门的人知道,除了地铁站周围,中华门城堡、钓鱼台、高岗里、孝顺里、饮马巷、殷高巷、荷花塘、五福里、谢公祠……错综复杂的街巷之间,都曾是一片闲散生活。
我们无法将时间暂停,却能将记忆永存心底,城南的老故事依旧,新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
见证历史的中华门自带一身沧桑,成为了许多人来南京必打卡的景点之一。
在中华门脚下,汇集了太多有趣又好玩的地方。
老门东、大报恩寺、1865晨光创意产业园……
图源|@小飞718
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兴建之前,那里原是一片城中村,而今成了一张流光溢彩的城市名片。
与大报恩寺紧邻的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是南京文化与艺术发展的福地。
人文气息浓郁,艺术展品随处可见,谁曾想到,金陵制造局的旧址竟能变成艺术的乐园。
中华门逛一圈,如同坐了一趟时光机,转瞬便能重温金陵梦。
如果眼睛还没看过瘾,那么剩下的期待就用舌尖弥补吧。
有人曾评价,中华门是南京苍蝇馆子之光,因为在这里,不足五平米的小店,能烹出最地道的老南京味道。
与1865产业园相对而望的,是老南京人都知道的汪家馄饨。
皮薄馅大,一碗抵饱,你可以说它不好吃,但你不能没吃过!
馄饨是南京人的心头好,唯一能与之抗衡的,也唯有面条了。
图源:@吃货羽沫旅行记
在中华门,面条店之多,多如繁星,走几步抬头便能看到一家面条老店。
要说有名的,排起先后来竟让人为难。
毕竟小龙大肉面、无名老卤面、曾记路子铺大肉面、江南春面馆……家家有实力,各有各的特别。
图源:@花骨朵
其中江南春的好味道不仅吸引了南京四方的百姓前来一尝,更是诱得吴亦凡“到此一游”。
来到中华门,一个胃是远远不够的。
喝碗馄饨,吃碗面条,再来一个肉夹馍,那才勉强称得上圆满。
凡是了解中华门的人,没有不知道金陵贺记肉夹馍的。
图源:@Him万魔王
有人冲着数年的名气赶来一试,却被店前的长龙先惊住了。
贺记肉夹馍位于中华门地铁站下,下了楼梯向东走几米便能看见,每每到早晚高峰,排队已成了定时风景。
图源:@Him万魔王
中华门的苍蝇馆子,怎少得了砂锅的位置。
黑皮砂锅的传奇,从巷子前停放整齐的豪车便可窥一斑。
食客从各个地方驱车赶来,只为尝一碗现煮砂锅的浓郁滋味,下午五点营业到凌晨两点,算是中华门深夜食堂的代表之一。
在中华门,没有黑皮砂锅的宵夜是没有灵魂的,深夜吃上一碗,那滋味,可以回味三天。
图源:@过气老贾
中华门的馆子一如这片土地,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保存那份最初的质朴。
老城南的巷子黛瓦如旧,生活变得简单,味蕾得到安放。
是时候,去中华门走一趟,看看岁月不老,时光如初。
-END-
图片来源丨部分取自小飞718微博、大众点评等网络
南京头条整理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法律顾问: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刘俊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