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吴京上瘾的网友,又给《攀登者》打了上万差评

2019-10-01   蝉创意

《攀登者》上映了,热度不低,争议不小。

上映前,一边是预售破亿,一边是未上映就因为主演吴京,遭到了“战狼PTSD”们上万条差评,未映先火。

这些网友,看到吴京就打1星

电影上映后,口碑也是两极分化,有网友表示

“很燃、刺激”

“哭得稀里哗啦”

还有网友表示:

“太尴尬了,《攀登者》应该叫《珠峰生死恋》!”

“用9分阵容拍出了5、6分的水平!”

蝉主也第一时间走进电影院看了。

说实话,《攀登者》自然算不上完美,缺陷很明显,但你要全盘抹杀,蝉主也不答应。

(*文中有剧透提醒,大家放心看)

雪山动作冒险片,中国就这一部

有多少人知道,小时候教科书上写着的珠峰高度8848.13米,是怎么测量出来的?

在没有高科技的年代,那些珠峰攀登者们,究竟遭受过哪些磨难,甚至是嘲讽和不解?

《攀登者》要还原的,正是这段你不知道的历史。

立足于真实事件,给观众还原当年攀登英雄的艰难历程,《攀登者》有一个上好的题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为国登顶”。

你们连山都没有登上过,凭什么说它是你们的?

因为没有从国境内的北坡登顶过珠峰,国际上质疑中国对这世界第一高峰的归属权。

为了捍卫领土主权,1960年,中国组建了国家登山队登顶珠峰,没有优良的装备,200多个勇士集结攀登,但最后登上山顶的,只有3个人。

其中的刘连满同志,受了伤,将自己的氧气瓶和糖给了队友,道了永别。

这也是电影里老队长的原型。

另一位队员屈银华,因为踩着队友的肩膀爬过陡坡,他脱下鞋袜赤脚爬行冻伤,导致半个脚掌被截,成为了一个“瘸子”,这就是电影里张译饰演的曲松林原型。

然而,经历万难的首次登顶,却因为摄影机丢失,没有留下360度的影像资料,不被国际认可。

不甘、屈辱、被嘲讽,遭受生理折磨的几个人,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直到1975年,国家再次组建登山队,这一次终于成功登顶。

9个人,在珠峰顶插上了五星红旗。这也是中国人靠自己首次测量出了珠峰的高度8848.13米(2005年更新为8844.43米)。

了解一下历史事实就知道,每个攀登者都是一本厚重的书。

有了这个历史背景,《攀登者》注定了是一部有看点也有厚度的电影

看点在于暴风雪环境下,人与自然如何作斗争;厚度在于,每一位攀登者在残酷环境下为了同一个目标展现出来的家国情怀、集体精神和人性光辉。

这还是中国电影第一部商业冒险大片

冒险,首先要够刺激,这一点《攀登者》下足了功夫。

几次攀登的戏份,惊险刺激,很有节奏感,完全调动观众神经。

当暴风雪来临时,生命是以秒为单位来计算的。

一场几秒钟的雪崩,瞬间将几条生命吞噬。

夜里,突如其来的大风,刮跑帐篷,人顷刻间被大风吹走。

一个小小的失误,不仅会让你前面的攀登前功尽弃,生命也就此结束。

在还原登山遇险上,导演还是做了很多功夫。

蝉主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大风口的那场惊险的动作戏。

十二个队员,在夜晚支起帐篷休息的时候遭遇了大风,一瞬间人和物品一起吹散,队长急中生智,号召接起了金属梯,绑住大石头才将所有人固定住。

剪辑紧凑、节奏紧张、场面复杂,这场戏非常惊艳。

蝉主很感动,这是第一次在院线看到属于中国的雪山冒险片,属于中国的真实攀登英雄的故事。

《攀登者》有勇气做了这个第一,很够胆。

差点垮掉的《攀登者》,靠演员力挽狂澜

讲真,《攀登者》是蝉主之前最期待的一部国庆档电影,原因当然是因为一票过硬的演员。

吴京、章子怡、张译、胡歌、井柏然、王景春,既有老戏骨,也有优秀靠谱的当红小生。每一个单独拎出来,都可以扛起一部电影。

先说胡歌和井柏然,两个偶像小生出道的青年演员,戏份不算多,但角色都很重要,胡歌的角色杨光有原型,井柏然的李国梁则负责扛摄影机拍照。

千米高原上给一帮老演员做配角,他们没有拖后腿,态度认真,训练场上不含糊;

而著名的戏痴、“无冕之王”张译就更不用说了,一个表情就能让人动容。他饰演的曲松林,也是蝉主觉得最出彩的一个角色。

40岁的章子怡,跟好几年前拍摄《无问西东》时的状态没有太大差异,不管是羞涩大学生少女还是成熟的气象局主任,她演得都很有说服力;

而大家最关注的吴京,他是绝对的主角,也是最有信服力的“攀登者”。

身强体壮,有勇有谋,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惊险戏份。

因为腿伤,吴京还一度带着夹板拍完了危险动作。

几个月的戏拍完,吴京已经从一个白嫩的肌肉男,变成了红彤彤的福娃。

令蝉主惊喜的是,这一次他的文戏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可能是对戏的张译和章子怡带的)

最终的成片效果,也可以看出演员对这部电影的贡献有多大。

动作戏不必说,这是一道硬菜。就连剧本明显的bug,也因为演员的表演挽救了不少

《攀登者》最让人诟病的是比重大且略显矫情拖沓的感情戏。尤其是吴京和章子怡的cp,贯穿了全片。

按说,青涩的图书馆牵手、走铁轨,珠峰上的生死恋,吴京、章子怡本来已经是两个有娃的中年人演起来自然很容易尴尬。

但他们硬是靠细微的肢体动作和眼神表情塑造了一对有信服力的情侣,恋爱约会的甜蜜,生死关头的心痛,都不出戏,尴尬程度减缓,动情之处还能被牵动泪点。

可以说,这部片子很大一部分的成功,除了题材,就得归功于演员。

电影要进步,该骂的还得骂

《攀登者》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被诟病的,主要在于文戏剧情。

最影响观感的,莫过于比重过大的感情戏

------------前方剧透警告------------

------------前方剧透警告------------

或许是为了迎合市场,吴京、井柏然、胡歌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情戏,导致电影有些变味且拖沓。

铁血柔情可以有,但无奈《攀登者》里的儿女情长,不仅干扰了叙事节奏,而且缺少剧情逻辑,强硬煽情,显得很尴尬。

最让人犯尴尬癌的,就是井柏然的杨光和藏族姑娘黑牡丹的感情戏。

负责后勤的藏族女孩黑牡丹,对井柏然饰演的文艺青年李国梁一见钟情。而她是个典型的“恋爱脑”,喜欢人的方式,竟然是帮对方在训练场上“作弊”。登山危急时刻,她还很不合时宜地拖后腿

要知道,攀登前的训练可是关乎性命啊,这个操作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章子怡的徐缨和吴京的方五洲,感情戏就更重了。

最后一场珠峰登顶前的“绝恋”告白,让人看着特别替他们捉急,咳出血的徐缨,非要自己爬山给方五洲发送信号连线,气象局的其他人仿佛成了摆设

无视剧情逻辑的煽情,让章子怡强行“死去”赚眼泪,不仅老掉牙,还弱化了登顶的意义

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徐缨的那句台词:“你登的那座山,在我们之间” ,较真起来的话,这句话有扭曲方五洲登山动机之嫌,实在多余。

感情戏被诟病,自然相关的女性角色也不会讨喜。

几个姑娘在冰天雪地里哭哭啼啼等待求救,大冰块砸到吴京的背上,她们束手无策,只会听指挥,智商和体力同时掉线。

而那位“恋爱脑”的黑牡丹,原型叫做潘多,是世界第一个登上珠峰北坡的女性,她当时已经37岁,生过3个孩子,因为这一次登山,她还被冻掉了5只脚趾。

真实历史照片

潘多是个女英雄,体现中国女性拼搏精神的好榜样,还是2008年奥运会会旗的8名护旗手之一,在电影中对她的训练和登山素养丝毫未提,仿佛脑袋里只有儿女情长。

《攀登者》在历史细节的还原上,有不少缺失。

真实历史中,除了黑牡丹,还有很多藏族人民对攀登贡献很大,最后的真实影像彩蛋也能看到镜头扫过好几张藏族面孔,但片子里对于藏族角色的刻画实在太少。

而胡歌的角色杨光,也有原型,他叫夏伯渝。

1975年,他将睡袋让给了丢失睡袋的虚弱队友导致双腿截肢,2018年,69岁的他靠假肢又一次成功登顶珠峰

夏伯渝

而在电影里,胡歌的杨光,并不是将睡袋让给虚弱的队友,而是因为一次意外心有亏欠,将睡袋割了部分套在队医女孩的腿上。

原本舍己为他人的战友情,被改编成了微妙的男女之情,实在欠妥。

对于一部刻画团体精神的电影,蝉主还有一个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对群戏的处理。

除了几个主角之外,其他队员几乎都缺位了。甚至很多的危急时刻,都是因为队员的失误造成的。

本该体现团队协作的献礼片,却有不少主角方五洲、李国梁的个人高光时刻

骂吴京上瘾的网友,又给《攀登者》打了上万差评

------------剧透结束警告------------

------------前方结束警告------------

首次改编真实历史事件的雪山冒险片,鼓励归鼓励。

但导演李仁港在剧情的处理上不恰当的地方很多,这些该指出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未映先被嘲,“爱国”的吴京有错吗?

《攀登者》问题很多,但尝试也不可谓不大胆。

“为国攀登”,这并不是一个小命题。

既要体现主旋律,又要彰显平民英雄的气节。

在电影未上映之前,豆瓣上就已经有了几千条差评,原因只是因为“吴京”。

很多的网友,一看到主旋律就带着嘲讽的语气,一看到吴京就准备开骂。

讲真,嘴炮爱国青年,真的没这个资格。

就说拿下“百亿票房”的吴京,不论是《战狼2》,还是《流浪地球》,都开创了中国电影商业类型片的先河,包括这次的商业冒险片《攀登者》。

从电影类型不断创新的层面上看,它们存在的意义,并不比《我不是药神》低。

吴京作为这些类型片的演员代表,在精力、体力上的付出是巨大的,他的确身体力行地在“爱国”,这有错吗?

你可以接受史泰龙和汤姆克鲁斯拯救世界,为什么骂吴京上瘾?

在《攀登者》的彩蛋里,有一段非常感人的真实影像资料。

冰天雪地,装备简陋的中国攀登者们,在浩瀚的珠穆朗玛雪地中艰难地爬行,他们有的牺牲倒在路边,有的搭成人梯艰难攀登。

登顶之后的他们,镜头扫过,他们长相朴素却神色飞扬

很多人会想问一个问题,几亿人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为什么要登珠峰?

在《攀登者》的预告片中有一句话: “如果几亿人只想着吃饭的问题,那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虽然成片当中删减了,但这句话无疑是振聋发聩的。

习惯了追求个人幸福的年轻人,实在很难想象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人们,是如何靠着一腔民族信仰艰难挺过来的。

主旋律并没有错,攀登者的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值得被记录、被传承。

作为中国第一部商业冒险片,《攀登者》立足于历史,还原攀登遇险,传递民族精神。完成度不错,这一点上的努力我们不能否定。

如果你只是点评剧情的合理性,没有关系。

但要是还没看片就叫嚷着“战狼PTSD”甚至是“爱国PTSD”,不是傻就是坏了

破除吴京偏见,点亮“在看”

蝉创意是一个全中国最糟糕的公众号,我们专注于人类脑洞开发的事业,对艺术作品、潮流文化、网络热点进行野鸡式播报,在毁灭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向世界传递我们的虚情假意。

微博:@蝉创意 | 微信:chanchuangyi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

投稿、媒体、商务合作

至邮箱:pr@chanchuangyi.com

加入组织,后台回复“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