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拂,万物复苏,又到了春耕备耕的大忙时节。在云南省陆良县宽阔的大坝子里,田间地头,户里户外,一片片泥土散发着春的气息,一幅幅繁忙的图卷到处呈现。
陆良县是云南最大的高原平坝,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蔬菜产业。截止目前,陆良县设施蔬菜、露地蔬菜、水生蔬菜面积60余万亩;蔬菜冷链物流企业21家,冷库416座;蔬菜全年产量160余万吨,销往北京、上海、重庆、湖北、江西、深圳、香港等十余个城市和地区,产值超60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陆良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自二月中旬以来,面对疫情,陆良县不误农时,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全力推进春备耕工作,突出抓紧抓实“菜篮子”生产,保障市场时鲜蔬菜供应。
3月9日上午,三岔河镇紫溪农业基地,农民们正在茭田里忙着清理杂质、移栽茭白。茭白营养丰富、口感甜脆,深受大众欢迎。近年来,紫溪农业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满足市场需求。在提高产量、产值的同时,每年六七月份,成熟的茭白枝繁叶绿、随风摇曳,吸引大量游人前来观赏。
3月9日上午,在云南曦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工基地,以农村中老年妇女为主的劳动者正在紧张的给藜蒿摘叶、分类、装袋、装箱、装车。公司总经理侯胜坤说:“我们每天收割大约5000公斤,都要及时加工、运送出去,保证最快、最新鲜的送到各个城市的菜市场”。
自春节以来,该公司在加紧生产保供应的同时,还先后为武汉、陆良县人民医院捐赠价值50余万元的蔬菜等物品。“我们每天用工需要600多人,大多数每天工价达到100元,年级比较大的也能挣6到80元。藜蒿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江西、湖北、深圳等城市”。
“往年我们都是从湖北引进鄂莲5号、6号、巨无霸藕苗栽种,今年已经预定了,但因为疫情影响,藕苗不能及时拉过来,我们现在种的是从白水塘买过来的种苗。”
3月9日上午,在三岔河镇万清村委会的水田里,正在栽种莲藕的村民王吉贵说。莲藕种植是万清村的产业扶贫项目,是当地群众脱贫的重要产业。面对今年出现的特殊情况,村委会紧急联系有育苗的其它村委会,挤出一部分莲藕种苗支援。
“品种跟往年是一样的,价格略微高一点点,但节令不等人啊!也要特别感谢他们的支持,解决了我们的解燃眉之急。”万清村委会一名干部说。该镇95%的莲藕品种来自湖北,本地老品种因产量低,仅有少量面积种植。
3月8日,在中枢街道中纪村委会大棚蔬菜基地,来自呈贡的承包人张宝明正在指挥工人浇筑大棚撑杆,以修复被大雪压塌的棚架。在仍然完好的大棚内,女工们精心打理嫩绿的幼苗。半个月后,这些幼苗将移栽到修复好的大棚里。
3月10日,芳华镇戚家山村委会山前村的村民正忙着收割青花。这些青花将在中午运送到曲靖,一部分就地销售,一部分打包销往其它城市。“露天的蔬菜比较好卖,过去有时候还会出现收购几伙人来抢购。现在都是早早地预定好了,一成熟人家就来拉了。”村民赵焕芝说,“我们帮人家收菜,大棚、露天的活计都做。收入还可以,多的一天能整得一两百,少的时候也有七八十块。”
记者:韩自光 董宏伟 陈培元
审核:桂云涛
编辑:续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g_813AB3uTiws8KPvF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