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山,潺潺胭脂河。阜平县地处河北省保定市西部的太行深山区,自古便有“冀晋咽喉”之称。阜平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敌后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留下过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生活的身影。这里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范围广、程度深、返贫率高。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发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号召。
中国农业科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农业农村部的领导下,自2013年开始,确定以阜平县作为科技扶贫帮扶对象,充分发挥全院技术、成果、人才优势,制定了一批科技精准帮扶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帮扶工作。为帮扶阜平特色林果业发展,更好地实现院-地对接及技术成果落地,中国农科院选派郑州果树研究所刘济伟同志挂职担任阜平县政府分管林果产业副县长。
刘济伟,男,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林果专家。2014年7月到阜平县挂职帮扶。1年挂职期满后,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挂职时间又延期3年。
在阜平工作期间,刘济伟同志牢记组织嘱托,自觉担负使命,坚持把“挂职”当“任职”,把“异乡”当“故乡”,全身心投入到阜平脱贫致富建小康的事业中。他把自己专长与阜平实际有机结合,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晚熟桃、苹果、葡萄等优质、高效水果种植,在产业助推脱贫方面摸索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好方法,他还深入田间地头,将“农科精神”播撒在阜平的大地上。2018年,全县林果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阜平林果产业的蓬勃发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认可,国家、省、市先后在阜平召开产业扶贫现场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进行了宣传报道,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刘济伟同志为“林果县长”。
2018年4月,刘济伟同志已到退休年龄,但他考虑到当地林果产业发展基础还较弱,有些产业才刚刚起步,如果自己选择退休,将会给阜平林果产业带来严重影响,于是他毅然决然申请延迟退休,继续留在阜平。
“思路一变天地宽”
阜平为全山区县,人口23.04万人,山场面积326万亩,耕地面积仅21.9万亩,人均0.96亩,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过去种植玉米,每亩效益超不过1000元;种植大枣,由于管理粗放、模式落后,效益低下。刘济伟到阜平挂职后,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难题。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林果产业发展现状,他白天深入乡镇、农村和群众座谈交流,晚上加班加点查阅资料,撰写总结报告,分析林果市场需求,经常两三个月不回家。到阜平半年时间里,刘济伟走遍了全县13个乡镇的209个行政村。
经过深入调研,刘济伟发现阜平县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条件良好,并且山地冷凉、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高效林果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刘济伟向县委、县政府积极建言,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专家评审论证会,集思广益,就阜平县产业结构调整思路进行讨论、分析、汇总,阜平县把发展林果业当作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明确了“以发展苹果、晚熟桃、葡萄等为主的果树种植,全力打造京津冀地区优质特色果品生产供应基地”的产业发展定位,并确定了“集中建设西部高山苹果种植、中北部晚熟桃树种植、东南部葡萄种植三条林果种植产业带”的发展目标。
为破解林果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在刘济伟的主导下,县政府制定出台了《阜平县林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参与林果产业发展的企业、团体和个人均可享受金融惠农政策,获得贴息贷款;对新建果园并实行标准化管理种植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性补贴最高达3000元/亩;凡阜平范围内的农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均可参加农业保险,县财政予以保费补贴,对因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成本损失、因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伤亡和损失提供全方位保险保障。
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出台扶持政策,为阜平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林果产业快发展明确了方向。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发展“苹果、晚熟桃、葡萄”等水果种植,对于阜平县大多数农户来说是“新生事物”。为帮助群众转变传统种植观念,让“新型林果种植”在阜平落地生根,刘济伟亲自联系指导,在阜平县重点乡镇建设高标准瓜果种植示范园,用事实和成果来说话,打消群众对林果产业发展的顾虑。
2015年3月,刘济伟指导阜平县固镇村建设葡萄种植示范园。从果园选址到现场施工,他都全程参与指导。按照设计好的园区定植图,帮工人一起拉线、撒灰、开沟、施肥,安装节水灌溉和电力设施。根据当前国内葡萄生产销售情况,挑选出8个优良葡萄品种,带领葡萄园负责人奔赴几百公里采购种苗。栽植、修剪、抹芽、吊蔓、掐尖,不错过任何一个环节,为工人讲解相应技术知识,同时严格要求按照技术标准操作。2016年,葡萄首年挂果,亩产就达到700多公斤。在周围县市葡萄批发价格只有每公斤3元左右的情况下,阜平葡萄种植园产出的葡萄因品种优良、管理规范,品质极佳,售价高达每公斤20元,供不应求。
2015年,在刘济伟的指导下,阜平县辛庄村建立了第一个礼品西瓜种植示范园。短短3个月,示范园便成功种出了富硒礼品西瓜。该品种西瓜因甜度高,品质好,很快打开了市场,畅销于北京、天津、山西等周边省市,每亩种植收益达到了4万元。与此同时,晚熟桃、苹果等果树种植示范园和两个晚熟桃种苗繁育基地,也成功建立起来。
截至目前,阜平共建设完成现代高效林果种植农户示范园12个,农业合作组织示范园6个,龙头企业示范园3 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示范基地1个。种植示范园区的成功,激发了农民发展林果产业的热情,带动了阜平林果产业的迅猛发展。几年来,阜平高效林果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累计发展种植面积6万余亩,走上了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2018年,丰产果园亩均增收达万元以上,当地群众通过园区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和经营果园等多种方式获得收益,全县共有6804户贫困户总计21187人因此实现稳定脱贫。
“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随着阜平县林果产业发展规模的快速扩大,掌握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成为当务之急。
为尽快见到效益,经过实践探索,刘济伟将过去桃树的“三股六杈十二个头”树型改为“Y字型”树型栽培模式,通过增宽行距,缩短株距合理密植的方法使每亩地栽培数量比过去翻了一番,既增强了透光性便于机械化作业,又增强了果品品质,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
除了先进栽培模式的推广,施肥、剪枝、病虫害防治、套袋等常规技术,刘济伟也事必躬亲。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果农,不厌其烦的讲,手把手的教。刘济伟常说,技术服务,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只有扑下身子,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能赢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五年来,刘济伟坚持自己能到的地方,就自己去;能在田间搞的培训,就不让群众跑腿到县城来;自己能解决的事情,就不劳烦别人。
刘济伟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当地果农,很少顾及家人。“刘县长,果树是不是该剪枝了?”“刘县长,过来给指导指导,俺这样拉枝行不行啊?”……果农和农场场主的一个个咨询电话,成为了这位县长的工作任务:不分白天黑夜,他总是随叫随到。
2015年11月,正值阜平县果树秋冬季栽植的关键时期。一天,刘济伟正在阜平镇指导果农种植果树,突然接到电话,他妻子胳膊摔伤骨折需要手术,要他赶紧回去。在工作和家庭的两难选择中,刘济伟歉意地给妻子打电话:“我实在离不开,你先住院,我安排妥当了就回去。”他的举动令现场的果农和工作人员深受感动。
刘济伟抓紧时间安排好县里的事情后才回到了郑州老家,等妻子做完手术拆线后,就立刻带着她踏上了返回阜平的列车。就这样,刘济伟白天下乡指导,晚上照顾妻子,直到妻子痊愈。
随着阜平县林果产业的发展,刘济伟觉得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满足果农的技术需求,他建议县委、县政府组建一支县级林果产业技术队伍。经过精心筹备,2016年6月,该县成立了林果特色产业专家服务组,每种果树聘请3名实践经验丰富的果树专家,每天在县内巡回指导,为各个果园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并定期组织果农进行技术培训,提升果农果树种植专业知识。
2018年以来,阜平林果种植逐渐进入丰产期。刘济伟同志充分利用阜平与其他地区林果产品生产错峰优势,不断开拓市场,推动果品销售。他多方联系省、市电视台、报社等部门,为阜平林果扩大宣传;与北京、石家庄、保定等各大超市对接,商谈合作事宜;联系深圳、广州等各地水果经销商,并争取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对阜平农产品的支持,把阜平水果销售到全国各地。同时,组织县内几大龙头农业企业,建立果品销售专业队伍,与果农签订销售合作合同,对符合标准的水果产品,按保护价统一敞开收购,实现林果订单化生产。广大种植户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销售无忧。
在阜平的几年时间里,刘济伟走遍了阜平的山山水水,每处果园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是刘县长让我们由种玉米变成了种果树,由果树管理‘门外汉’变成了掌握技术的‘土专家’,由亩收入不足千元变成了上万元。俺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底气更足了!”广大果农从心眼里感激这位“林果县长”。·············
扎根太行深山区的“林果县长”
——记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阜平县挂职副县长刘济伟
(来源:旗帜网)
果树下站着一个人。
眼前的这个人,个头不高,两鬓花白,脸庞黝黑而憔悴,脚上一双沾着泥巴的运动鞋,挽着裤腿,把双手往裤腿上蹭了蹭,握手时竟然从肩上掉落了几片翠绿的树叶。
这就是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阜平县挂职副县长刘济伟?
“这几天一直在地里转。”迎着记者惊诧的目光,刘济伟解释说,阜平县王林口镇前岭村苹果基地正在搞苹果春耕管理培训,让他过去看看,村民这个请那个拽,争着抢着叫他给苹果树“把脉”。
2014年,刘济伟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到阜平县担任挂职副县长,一头扎进了太行山。去年4月,为了不影响当地刚起步的林果产业,本该退休的刘济伟向组织上申请继续留在阜平扶贫。
把“异乡”当成了“故乡”,把“县长”做成了“农民”,刘济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太行深山中、在山区农民心中留下了好口碑!
他懂得农民,不断奔波只为他们脱贫致富的梦想
“刘县长快给我们讲讲吧!”4月16日上午,阜平县王林口镇前岭村,刘济伟刚到苹果基地,就有村民围上来急切地说。因为错过了剪枝疏花的最佳时机,苹果基地负责人宋文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像这棵树,凡是往上长、往起抬的枝,超过40厘米一概不要。眼下不舍得剪,以后就流失水分和养分不利于生长……”刘济伟一边手持剪刀,一边向果农们讲授果木剪枝技术,手起枝落,动作娴熟。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围在他身旁的农民们纷纷点头,笑声不断。
初次见到这一幕,谁也不会把眼前的这个人跟县领导联想到一起。来时路上,刘济伟的一句话一直回响在记者耳畔,“我没把自己当作副县长,我就是一个林业专家,做好林业工作,一定要了解农民,懂得农民。”
阜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人口23.04万人,山场面积32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0.96亩,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在这样的条件下,阜平县到底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呢?
为了寻找答案,刘济伟刚到阜平县不到半年时间里,爬过了一个又一个山全县13个乡镇209个行政村。
刘济伟发现,阜平县生态环境良好,山地冷凉、昼夜温差大,适合发展高效林果产业。他多次主持召开专家评审论证会,帮助县里确定了“集中建设西部高山苹果种植、中北部晚熟桃树种植、东南部葡萄种植三条林果种植产业带”的发展目标。
然而,林果种植对于阜平县大多数农户来说是“新生事物”,当地百姓对发展林果产业普遍信心不足。
“农民最讲究眼见为实。要让大家伙相信,就必须让他们早点尝到甜头!”刘济伟决定先弄块实验田,尽快做出实绩来打动群众。
2014年,刘济伟找到固镇村村民霍文会,他出技术,霍文会出资金流转土地,一起种葡萄。
“一开始我心里也没底儿,几十万投进去了,以前也没人做过,万一赔了咋办?”霍文会回忆说。
不仅仅是霍文会,那些把土地承包给霍文会的村民们很多一开始也不相信。“一家一户就几分地,以前种玉米、土豆,玉米棒子种了都不够吃,种葡萄能行?”固镇村党支部书记杨占军告诉记者,“我们是贫困村,大家穷怕了!”
“从哪儿找来的‘小老头’忽悠我们?”土地流转那段时间,刘济伟天天戴着草帽、拿着皮尺,在霍文会的地里丈量行距、指导种植。村里的群众怎么都想不到,一个副县长会跑到田间地头干农活。
经过反复做工作,霍文会最终以每亩1000元流转了40亩地,这就成了刘济伟在阜平县的第一个林果示范基地。
“到第三年的时候,葡萄园净收入近20万元,把第一年的投入都收回来了。”尝到了甜头的霍文会后来主动找到刘济伟,在他的帮助下又流转了400多亩地,种上了晚熟桃。
地租每亩1000元,还可以在基地里打工挣钱,固镇村的村民们也乐开了花。到今年底,固镇村184户545人建档立卡户有望全部脱贫。
他创新实干,孜孜不倦只为那荒山种出“金疙瘩”
提起刘济伟,阜平县溪谷果树种植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建利话语里满是感激:“刘县长可是我们的大救星!”
2014年,吴建利眼馋樱桃市场价格高,种下了30亩樱桃树。可是,树上迟迟不结果,当初卖苗的人也不接电话了。吴建利经人介绍找到了刘济伟,请他为园区支招。
“刘县长很快赶到我们园里,第一次见就觉得怎么还有这么平易近人的县长。”吴建利说,刘济伟水都顾不上喝就到樱桃园里转。
“一是因为砧木选择不当,导致樱桃树挂果时间延长;二是技术措施不到位……”刘济伟的一席话道出了原因。
刘济伟帮助吴建利重新对樱桃园进行了规划设计。5年里,刘济伟几乎每个月都过去进行技术指导。后来,在他的指导下,吴建利所在的合作社又在流转的600亩偏僻山地上种植了晚熟桃树。
有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加上林果示范园的成功,人们对发展林果产业越来越有信心。可是,阜平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如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刘济伟的答案是,向荒山要地。
近年来,阜平县根据刘济伟和专家组的建议,将近4万亩荒山变成了果园,形成了企业、基地和农户的荒山整治模式。
2018年,阜平县共种植苹果、晚熟桃等高效林果2.2万亩,全县绿色高效林果发展到5.6万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如今,荒山上种出了“金疙瘩”。丰产果园亩均增收达万元以上,当地群众通过园区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和经营果园等多种方式获得收益,全县共有6804户贫困户总计21187人因此实现稳定脱贫。
他安于奉献,痴心不悔只为咱百姓多干事干成事
“刘县长,果树是不是该剪枝了?“”刘县长,过来给指导指导,俺这样拉枝行不行啊?”……不分白天黑夜,果农和农场主的一个个咨询电话,刘济伟总是随叫随到。
“我们这里的农民没啥见识,文化素质比较低,别人一天就学会的,在这里得十天半个月。”前岭村党支部书记李占明说。
为了让村民们尽快掌握技术,刘济伟走遍了阜平的山山水水。五年来,他坚持自己能到的地方,就自己去;能在田间搞培训,就不让群众跑腿到县城来。他把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果农,很少顾及家人。
2015年11月,正值阜平县果树秋冬季栽植的关键时期。
一天,刘济伟正在阜平镇指导果农种植果树,突然接到电话,他妻子胳膊摔伤骨折需要手术,要他赶紧回去。在工作和家庭的两难选择中,刘济伟满怀歉意地给妻子打电话:“我实在离不开,你先住院,我安排妥当了就回去。”
直到安排好手头的事儿,刘济伟才回到了郑州老家,等妻子做完手术拆线后,又立刻带着她踏上了返回阜平的列车。就这样,刘济伟白天下乡指导,晚上照顾妻子,直到妻子痊愈。
“葡萄丰产了,销路怎么办?”4月17日,在易家庄村村委会会议室内,老百姓主动围在刘县长身边不让走,把最关心的问题抛给了他。
“我们已经在王林口乡建设了一个大型水果交易市场。下一步,我计划推动建设一支阜平县的专业营销队伍,专门对接市场,建立稳定高效的销售网络,解决产品销售难题。”
刘济伟说,“做一名挂职帮扶干部,说难不难,说易不易。若要混吃混喝混日子,就很安逸简单;若想真心帮扶出成效,就必须花大力气、下苦功夫。”
辛庄村的村民们送来了香甜的西瓜,易家庄村的张金虎送来了可口的葡萄……每到丰收季节,老百姓们就会主动给刘济伟送去些新鲜水果,他们说,大家从心眼里感激这位“林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