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
文|储杨
如果把“民国女子”和“离婚”联系起来,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是张幼仪,而第二个便是“冬皇”孟小冬。
曾经的徐志摩为了能和林徽因在一起,就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哪怕那时她才刚生下幼子,但她同意了,这样的事若落在旁的女子身上,仿佛天塌一般,但在张幼仪这里,又平静得像那场风和日丽的天气。
徐志摩要抛弃是他的事,而不纠缠、不抱怨也是我的事。
那句古话说得好,你若无心,我便休。
这是中国历史上依据《民法》实施的第一桩西式离婚案件。从此,江湖路远,她与他再无瓜葛。但张幼仪绚烂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那么,孟小冬呢?
她年少成名,是中国京剧史上的“首席女老生”,被盛誉为“梨园冬皇”,只要站在舞台上,便是无可比拟的光,可辉煌的演艺生涯,不足以概括她传奇的一生。
关于她那两段绕不开的爱情故事,前一位是京剧大师梅兰芳,而另一位则是青帮大佬杜月笙。
离婚时,她可以对梅兰芳说:“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跟杜月笙在一起,她可以把所有耐心都给了这位已千金散尽,辉煌不再的英雄。
其实,从风霜雨雪中走来的孟小冬,能打动她的,从来不是真心以外的任何物质。她有骄傲,更有果敢,她的遗世而独立,其实从年少之时,就已入了骨。
01.宿命中开出一朵花
孟小冬
小冬,本名令辉,乳名若兰,自小就生得粉雕玉琢,但说来奇怪,她不爱婉转多情的青衣旦角,却喜欢沉厚老生的唱腔,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世家渊源,这样的孟小冬,生来就与众不同。
那一年,小冬才八岁,父亲孟五爷在天津搭班演出,结果却不小心摔倒一时间无法继续,这时候,孟小冬站了出来,一张小脸上没有害怕,反而对父亲说:“爹爹,您请多歇息一会,我上去给观众唱一段,别冷了场。”
上台之后,落落大方的一曲《捉放曹》,让她博得了满堂彩。但孟五爷恪守艺人的品德,最后强撑着完成了演出,却不料由此中风,往后缠绵病榻两年之久,才得以痊愈。
那时,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孟小冬被父亲送去拜师仇月祥,但从此,她的天赋便开始展现于世人。
有人说她是老天爷赏饭吃,一副好嗓子,干净清灵无雌音,却不知她从小跟着父亲在戏班里辗转的艰辛,她耳濡目染的,是“唱不好,就没戏”的人情冷暖。
张爱玲曾说过,成名要趁早,但如果没有扎实的本领,何以成名,何以拥有顺遂的人生呢?
新学一句唱词,要反复唱十遍八遍才能往下,如果碰到大段的戏文,更是要反复二三十遍。
磨心亦磨性,孟小冬沉淀下来的,是上天赐予努力者的礼物,时间在走,而未来的“冬皇”,每一天都在重复着练功,此时的她,等的是一个机遇,一个爆发。
02.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孟小冬
在孟五爷和仇月祥悉心教导孟小冬数个寒暑春秋之后,也到了让孟小冬出去历练的时候了,只有走过人间的烟火,才能唱出感情,唱懂人生。
此时的孟小冬,已有十足的技艺挑帘登台,而在那个烟雨江南的无锡城,真的有一场机遇在等着她。
那会,无锡新世界的经理正在各处寻人,为剧场找一位功夫到家的老生,当孟小冬出现在他们面前时,稚气未脱却一派胸有成竹的模样,经理心下一惊,便让她唱一段试试。
小冬信手拈来那一出《逍遥津》,便将那宫廷无限伤心事唱得高低委婉,如泣如诉,听完这段戏之后,经理立马拍板孟小冬,那一年,她才11岁。
假如上天,给世人都发一副牌,那么孟小冬的第一张牌打得不错,不过,即使抓在孟小冬手里的是烂牌,以她的韧性,也一定能打好命运的牌。
一曲《逍遥津》唱罢,她从此火遍无锡城,当时的《锡报》评论:“前晚整个剧场沸腾了,观众席上一片惊叹声:这是奇迹!她才12岁,孟筱冬毕竟不凡,可谓大器早成。”
那年,她在无锡历经两个月,共唱了将近70场戏,观众欲罢不能,每晚座无虚席,据说“后至者几无插足之地”。
开场的轰轰烈烈,注定着她未来不凡的人生经历,如若只是唱下去,没有遇到那个让她尝尽感情挫折的梅兰芳,会不会早一点与良人相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多一些安稳,少一些颠沛流离呢?
可惜没有如果,遇见了,就是命中的劫数,躲也躲不掉了,遇见梅兰芳那年,小冬17岁,他们的情愫始于舞台,两个人唱着千古流芳的故事《四郎探母》,在性别互换的角色中,记住了对方的一颦一簇。
这一发不可收拾的浪漫,即使北京城已经开始传着龙凤配对的风言风语,他们也装作不知道,所以,凡梅兰芳演对手戏,孟小冬必到。
这就是孟小冬,爱就爱了,她没有丝毫退缩,即便梅兰芳那时已有两房妻室,但她还是顺从内心,要和他在一起。
永远也不要低估一个女人的决心,为了梅郎,为了爱情,她甘愿做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她在风头最盛的时候毅然地离开了戏台。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说:“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这段感情的背后,孟小冬是委屈的,因为即使是在“名定兼祧”下的婚姻,梅兰芳也始终没能给孟小冬一个名分。
但梅兰芳一定是爱过孟小冬的,毕竟,她风华绝代,才气逼人,是世间少有的女子,只不过他更爱自己,更珍惜自己的羽毛。
03.敢爱敢恨的女子最美丽
孟小冬与梅兰芳
有人说,女人的心,一般不会死在大事上,而是那些一次一次的小失望,成了致命伤。
对于孟小冬而言,除了一次次的失望,死心的最后一刻,是那场受辱的吊唁。
那一天,她一身素衣,剪断了头发,前往梅府吊唁梅兰芳的祧母,却不想连门都进不去,伤透心的是,她深爱着的梅郎竟不为自己说一句话,只是让她自顾回去。
明眼人看得心疼,不过,孟小冬浑身是傲骨,她怎么会纠缠呢?主动放手,才是孟小冬会有的模样。
分开时,孟小冬对梅兰芳说:“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说到做到,此后,她重登舞台,拜师余叔岩,浴火蜕变,最终成就一段梨园传奇。
“冬皇”的尊号,也是此时戏迷赋予她的名号,如此有魄力、有力量的女子,谁又会不喜欢?
离开梅兰芳之后,她的确有过一段消沉的时光,甚至一度吃斋念佛,不闻窗外之事。
但这是短暂的,聪明的女子懂得如何自救,她明白自暴自弃或者逃避都不是办法,唯有走出来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分手应该体面,不拖泥带水,不委曲求全,世人既然想要知道真相,那不如一次做个了断:
“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还是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
这段摘自她亲笔所写的《孟小冬紧要启事》中的文字,铿锵而决绝,在民国时代,这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气,大概只有像孟小冬这样的女子才有。
她敢于面对感情的挫折,爱过也恨过,即使受辱,也都不重要了,过好往后的生活才是该做的事情。
正如孟小冬在《搜孤救孤》中唱到的那句:“娘子不必太烈性。”放手吧,没了爱情的女人,还可以活得更漂亮。
但这样美好的女子,怎会只有一个男人对她动情呢?
其实,在孟小冬年少时,就已经遇到杜月笙了,只是那时候,缘分尚浅,而她年龄尚小,只有杜月笙一人将喜欢的种子埋在心上。
这个曾在上海叱咤风云的人物,充满着邪气和霸气,虽颇受争议,却也是正人君子,爱慕他的人不在少数,可他却偏偏钟意那个孟小冬。
那么,命运的决定权再次转到孟小冬面前,你,还敢不敢爱?
孟小冬与杜月笙
她重登舞台,享受荣光,但爱情来了,有勇气重新接受,那这辈子才算活得彻底,没有后悔。
在晦暗动荡的年代,在离开梅兰芳之后,杜月笙成了那个最懂她、最疼她,待她最为温柔的男人。
记得《时有女子》里有这么一句话:“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孟小冬虽然一身孤冷傲气,但内心是温柔的,想必,她亦渴望还能有这么一个人出现。
当他出现了,孟小冬的心也被慢慢融化,那时候,时局已变,杜月笙已经千金散尽,病入膏肓,但孟小冬依然不离不弃。
一生清醒与执着的孟小冬,定也是爱了,才会从此为他停留。
她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她也不曾畏惧过什么。那颗见过尘世沧桑的心,依旧如少年般爱得坦荡真切,从此,直到杜月笙走后,她也守着诺言,再未登过台。
有人说:“孟小冬如一块上好的白玉,沾染在浑浊的世态中,也不会被熏上些颜色,反而将那熹微的光芒,照射进现实醒不来的地方。”
她纯粹,她素雅,红尘半世的缱绻,让世人看到了一个有光亮的傲气女子。
参考书目:
《孟小冬艺传:流诸记忆的冬皇遗音》,作者:谢国琴
《梨园冬皇—孟小冬传》,作者:徐锦文
《唱不尽的锦瑟流年—名伶孟小冬》,作者:颖玥
作者:储杨,十点读书签约作者,以书为伴,走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