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人生若只如初见,深沉恋情的背后是细微体现的柔情

2019-12-22     书筋巧谈

随着中国影视行业的迅猛发展,在古装电视剧这一块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样子,各类古装剧应有尽有,从仙侠到宫斗、从修仙到皇位争夺,大有一副空前繁荣的样子。在这之中就有着这样一部古装剧一直在剧情上饱受争议,它就是一个月前开始播出的争夺皇位类古装剧——《鹤唳华亭》。相信稍微有些许了解的人都多多少少知道其中的剧情,那是一位无实权、受尽磨难的太子的自我救赎。人生若只如初见,再做一次选择的太子还会不会选择 这样的 人生呢?这样看似充实还有很多生活乐趣的人生或许才是一代皇位继承者应该有的际遇,素衣披肩着期盼美好只能在梦里实现。或许人们只看到那深沉的虐心、虐情,但又有谁能够细微地去体会那灰暗背后蕴含的柔情呢?

含冤去世的老师最后眼中是那般的柔情似水,严师的背后是对太子百般的呵护

太子萧定权(由罗晋饰演)的老师是由先帝钦点的尚书令 卢世瑜(由王劲松饰演),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但只有萧定权清楚在平日里老师对自己而言既是严师又是益友。在平日里的逐渐相处中,慢慢的老师变成了比自己父亲还要重要的人,这也自然是为什么之后老师离去时太子是何等的伤心。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不仅仅是萧定权的老师,更是太子最信任也最值得去交托真心的人,在他们的身上似乎很少见到所谓的君臣有别,更像是平常百姓里父子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太子以兼济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储君应该具备的品质的话,那么无疑太子的老师就是一路指引着萧定权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那个人。有着恩师的谆谆教诲,才有了后来对事务左右逢源的太子殿下。在之后的一次罢试事件中,太子被罢去原本的官职被迫下放到昭陵,在古代下放就意味着远离朝政并且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就在这个关乎天下社稷的节骨眼上,尚书令做了一件感动天地的事情——把全部的罪名都包揽在自己身上,随后因为无言面对天子恩德而撞死在太子殿边上那冰冷的利器上。

那句“臣去也”哪怕现在都依然回荡在观众的耳畔,或许大家只见到了那眼中的决然,但是否细细品味过那从眼眸深处散发出的柔情似水般的关怀呢?人死不能复生,恩师已经仙去,但他的灵魂会以另一种形式存活下来,一直呵护着太子,直到看到他真正做到独挡一面得地步。


从未启口的爱、未曾给出的温情照料,一味地打压是父亲对孩儿的考验、对继承人的检验

一直以来在《鹤唳华亭》里的这段父子情就是广大观众的吐糟点也是遗憾的地方,从本剧首播起直至现在,《鹤唳华亭》就向观众亮相出一番不一样的父子情,两人似乎一直就处在对立面,又针锋相对又以另一种形式相爱着。这样看似虐心的父子爱实际上是在为后来的剧情发展做推动,是在为剧情深度横延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是参照作者原文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做出的抉择。

或许很多观众只看到了明面上 的虐心就开始逐渐厌恶起这部电视剧了,在这个快时代的当下,选择非常多,与其看着这样那样的虐心情节委屈自己,不如出门左转看点心情愉悦的。这个时代的人们都可能是这样的急躁,殊不知只有一番深入品味过后才更能体会生活的美好,才会更加珍惜身旁那来之不易的幸福。

这样君不为君、臣亦非臣、父子不合的 局面下,明面上的责备与谩骂要显得更为令人印象深刻,可有何人能真正看出皇上(由黄志忠饰演)的一番苦心呢?从剧情一开始,皇上就不喜欢先帝立下的 储君,这也就导致了整部剧的前半段也即是直到现在三十来集,太子殿下都是一个“爱哭鬼”的形象,但一定意义上也只有这样卑微的样子才更能引发观众的同情。身在高位的皇上难道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难道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就这样对待吗?不,不是的,人们只看到了表面,皇帝也是普通人出身,又怎会没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呢?只是他不能也不允许这么做,因为他是皇帝,他有权利更出于义务需要为天下百姓负责。在有意为难储君的背后,是一声声无言的呵护,自己的骨肉连疼都来不及,又怎会去责备呢,那在接受范围内的责罚难道不是罚在儿身痛在爹心吗?

那无言的细微呵护、无声的温情以待,以责骂的形式给予于孩子,那一味打压的背后是来自父亲严厉的关怀,而那更是皇帝对未来继承人的考验。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禅让就把如此艰巨的任务交托到太子手中,那将是对天下百姓的不负责,更是置一手打下的江山于不顾。这才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君王,于情于理太子接受这些在接受范围内的责罚都是应该的。在那虐心的背后,皇帝眼里的深情该与何人诉说,眼底的柔软又该置于何处?



手足情深,为数不多的挚友死于怀中是生命的交托,更是不言分说的祝福

萧定权身为一朝储君,按理来讲身旁的挚友应该是数不胜数,但在他这里却不见得如此,手足虽多但能够称得上知己的只有小表哥顾逢恩一人(由郑业成饰演)。从剧情发展到现在来自上层老一辈元勋的挤兑以及爹爹的毫不关心都一度让萧定权感觉人生毫无可恋。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他人生里的阳光出现了,从小缺乏母爱的萧定权对亲友的陪伴看得比任何人都要重,这也是后来两人关系过硬的重要原因。

顾逢恩对萧定权这位名存实亡的太子而言,不仅仅是朋友和亲戚,更像是出生入死的兄弟,是那种最纯粹的过命兄弟。但是他们两个就像是不同世界的人,太子早期的生活经历决定了自幼就寡言少语还伴随着些许压抑忧郁的情绪,而顾逢恩就像是那个乐天派的代表填补了缺失的欢乐。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某些原因曾经的挚友在自己的怀中死去,死前他轻抚着太子的脸庞,那是生命的交托,眼中无尽的深情是不言分说的祝福。看似亲友一个接着一个离去的那种虐情的背后,是对世间各种真情的更全面的体现,相信若能够重来一次太子还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哪怕这个选择路上充满了生离死别。

从一定意义上讲,喜剧给人来的喜悦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一周,但悲剧刻在心中的痛却会延续好几年甚至是永远。现在的社会被急躁的气氛所充斥着,越来越急功近利的人们会宁愿选择枯燥无味的电视剧,也不愿意去看这种虐心的悲剧。这或许是时代变化的更深层次的体现,但一定意义上讲难道不是一种退化么?空洞的喜剧或许是能够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慰藉,但更多意义上还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是不满足于当下生活但又迫于现实的合理反击。



只有经历过悲的痛苦才更能领悟生活的真谛,一味地寻求喜剧的快感是不可取的,生活本就是有喜有悲,这有这样悲喜交加的人生才更为精彩。于情于理,《鹤唳华亭》作为古装类悲剧的代表是值得去尝试的,在一番细细品味各个演员的本色出演之后恍然悟出的人生哲理才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那看破世事艰辛后的畅然痛快也是命运最友好的馈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dY2Lm8BMH2_cNUge-b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