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延期,如果没考好,你会把问题怪在“疫情”吗?

2020-04-02   杨小米的情感专栏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一起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淼月 编辑|欣欣

3月3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

湖北省、北京市则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另作安排。

消息一出,引来众人关注与评论。

知乎上有人问:如果2020年的高考和中考失利,你会把问题怪在“疫情”吗?

三百多条回答中,有一位高三学生桑德斯闪电的回答格外引人注目。

“怪疫情,骂骂冠状病毒,如果只是作为情绪的宣泄口,那就随意吧。但如果你真的发自理性内心地认为你考差了是因为疫情,你可拉倒吧。至少,有条件在屏幕前刷知乎的各位,大多数是没有权利去这么认为的。”

“我们更应时时刻刻活在当下,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失利了,要是真的为未来着想,就关掉知乎,去学习,去提升自己。

坦然地接受,缓和心情后选好复读还是往前走,制定详细的奋斗计划。这才是一个理性积极的青年应该做的。

所以我的答案是不怪疫情,不仅是不怪疫情,而是不怪任何东西。看看前方,干就完事了。这将是6月8日前我的最后一篇回答。道阻且长,祝你我好运。”

客观理性,且斗志昂扬。

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全球人民带来了巨大影响,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细枝末节中。

高考延期,给予考生更多备考时间,是制度上给予的公平竞争机制。作为考生或是家长,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此事呢?

01疫情之下,需克服重重困难,莫失良机

疫情席卷全球,众多学生的状态皆是一样的,停课不停学。无论你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山村。大家都要面对网上上课的现实状态。

客观环境上,城里的学生相对于偏远乡村的学生,拥有更为畅通的交通与网络条件。

同时,偏远乡村的学生拥有更为广阔的学习与生活空间,且感染新冠肺炎的几率更低。

二者虽生活环境不同,却各有困境与难处,拼的是心态与效率。

杨一帆

2月,武汉各社区疫情爆发,很多家庭均住进了放舱医院,杨一帆就是其中的一员。

杨一帆是江岸区某省级示范高三学生。家住在花桥,爸爸是最先感染的,爸爸住进了长航医院,杨一帆1月27日就有了发烧症状。

后来妈妈带他一起去进行核酸检查,结果妈妈和他都显示阳性,都属于轻症状,2月9日他和妈妈都住进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杨一帆每天都把自己安排得很紧凑,一般上午两门,下午两门,晚上两门,主要进行复习巩固,然后做一些习题。

“我要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进行最后的冲刺,不能掉队。”杨一帆如是说。

与杨一帆不同的是,那些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是“追着信号跑”。

2月10日,宜宾市叙州区龙文学校已开始网络教学。

藤星怡家住宜宾叙州区泥溪镇,爸爸妈妈是医生,在当地疫情防控一线。由于没时间管孩子,父母就把孩子送到翠屏区白花镇的舅舅家。但舅舅家手机信号不好,要走到特定地方才有信号,家里也无WiFi。

为了找信号上网,藤星怡和姐姐可算是伤透了脑筋。先是蹭河对面的信号上网课,结果被人发现,彻底关闭了WIFI。最后,姐弟俩拿着手机在舅舅家附近“搜山”,终于在一块菜地里找到了满格的手机信号。

于是,姐弟俩搬上课桌,在山上的菜地接收手机信号,使用流量上网课。

杨一帆身居方舱医院,藤星怡姐弟俩身处偏远乡村。前者抗击病魔的同时,还要专注备考;后者相对安全,无疫情之忧,却要漫山遍野寻找信号上网课。

世事无完美,只要愿意想办法,困难总是能够克服的。

脱离课堂后,有多少学生趁机开小差,遇到难题,找各种理由能逃就逃,能躲就躲。

缘由千千万,世态恒久远。有人趁势奋起直追,有人借机懒惰懈怠。

选择不同,结果亦不同。

02公平皆是相对而言,拼尽全力才是王道

曾读到这样一句话: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公平。在一个天平上,你得到越多,势必要承受更多,每一个看似低的起点,都是通往更高峰的必经之路。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教育资源、成长环境、生活的时代。

但我们可以选择运用智慧竭尽全力去做好当下此刻的每一件事。

3月初,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贫困户家的二女儿服药自杀,只因没手机上网课。

李汉党由于自己左腿残疾,不能种地,平时在街上给人补鞋来维持生计,妻子患有精神病,常年吃药,每个月药费要几百元。家中三个孩子都在上学,日常开销也不小。

疫情期间,三个孩子为抢一个手机上网课,二女儿急得没办法,一气之下将母亲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大量吞下,生命垂危。

此事曝光后,附近的乡亲自发组织捐款,一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李家的例子应该是一些贫困家庭的一个缩影。相对于李家,中国很多家庭已处于中产、小康水平,还不至于买不起手机,用不起网络。

优良的学习环境下,彼此之间比拼的是自律与方法。

有的学生能够规划好每日的时间安排,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80%-100%达标;而有的学生在家长监督下是一个高效的好学生,一旦脱离督查环境,犹如离囚之鸟,彻底放飞自我。

学霸学渣,有时只是一念之间,越笃学者越精进,越惰者越荒废。时日愈久,差距愈大。

学习这件事上,成名不一定要趁早,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反而要趁早!

03人生漫长,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我早已不再是考场上的一员,但从人生的角度而言,高考成败确能影响一个人后续的发展,但非决定性的因素。

高考带给你的大学通知书,四年后会转化成你职场的敲门砖。大学带给你的文化熏陶、技艺练就、人脉拓展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你迈出象牙塔后的走向,这些积累可以让你拥有更多选择和机会,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是否考取名牌大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真正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深度与广度的,是他的三观、意志力、格局、眼光、好奇心、学习力。

赵小兰是美国内阁首位华裔,同时也是美国的交通部长。在60年代种族歧视盛行时,赵小兰刚满十岁,父亲带着一家人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对于完全陌生的环境、不同的语言和差异极大的思维观念,他们一家人过得极其艰难。

她在上学时因为不懂英语,也没有同学的帮助,每次只能把作业抄下来后拿回家让父亲翻译,然后她和姐妹一起跟着父亲学英语到深夜。果不其然,在她坚持卯足了劲的学习态度下,最后突破语言障碍,适应了美国的生活。

赵小兰的家庭里,每个人都要不断接受各方面的挑战和锻炼,以此来塑造强大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这会使得她们有能力应对新的环境,有勇气,有热情的踏出舒适区,创造新世界。

世间之事,所有可能与不可能,皆在于自己的那颗永不言弃、迭代不止的心!

愿2020年所有中、高考的莘莘学子们,不负韶华,力争上游,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