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经常出现"无名火"?有必要"扩充心理容量",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2020-04-28   大宝的小海疼

刚刚点开这篇文章的你先不要急着往下翻,让我们来仔细回想一下,当看到孩子挑食时;当孩子写错字时;当孩子不小心将自己的小玩具弄坏时......当孩子出现种种无关痛痒的小问题时,你是否有对孩子大发无名之火?是否会对孩子进行各种与此时所发生的事八竿子打不着的责骂?对于以上种种提到没提到的情况,或许你会说:"开什么玩笑,我是孩子亲爸妈诶,怎么可能会对孩子做出这样的行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事实就是像以上所提到的那样。

在好多年之前,有一次坐火车的时候(大绿皮)看见这样一对母子,妈妈身形消瘦带着两个娃出门,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偏大一点三四岁的样子(对这样的组合一定会有好多人投以羡慕的目光,儿女双全好幸福)。故事是发生在中午,妈妈要喂饱两个孩子,于是去泡了一桶泡面,回来后等泡面泡好妈妈选择的是先一口一口将小儿子喂饱,但对大女儿几乎没怎么管。后来小儿子在妈妈的怀中,女儿见此也想让妈妈抱,不料却被妈妈揍了一顿。

对于上述故事不可否认的是,那位妈妈一定会存在有重男轻女的心理,但我们却还能够从其中看出似乎还藏有一些其他原因。大女儿想要让妈妈抱这有错吗?没有任何问题,而妈妈揍女儿要么是不喜欢女儿,要么就是因为妈妈自身的心理容量不够大,所以才促使女儿的求抱行为导致了她产生出无名之火来。说到这,什么是"心理容量"嘞?

其实"心理容量"是在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专业名词,其所指的是一个人所能够承受得住的心理负荷,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都会有不同大小的空间,而每个人的心理空间大小却又不尽相同,例如心理容量比较大的人他们所能够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就相对要更多一些,身为成年人的我们在职场中经常可以看到,每当公司需要冲业绩的时候,身边总有一些同事会表现出心态极为平静放松,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一样,而这就表明了这个人拥有更大的心理容量去承载这些压力。而如若当外界对其的刺激、压力要远远超过其所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时,那么他则会表现出情绪极为不稳定的状态,就比如我们在开头所提到的那样。

会影响到"心理容量"的三大因素:

压力水平因素

所谓的压力水平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所反映出的是我们心理容量的剩余有多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当一个人的压力水平越高的时候,那么他的心理容量则会越小,所以导致他情绪爆发的很可能仅仅是那一根微不足道的稻草。例如,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在经历着工作5/6天休息1/2天的工作制度,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前五六天的工作压力已经几乎快要填满了我们的心理容量,我们需要休息一到两天来完成对心理容量的扩容。又例如,当一个人工作奔波听领导唠叨了一天,可晚上回到家后却对妻儿说的话感到无比厌烦,也是因为压力水平增加而导致心理容量缩减的原因所在。

知识水平因素

在知识水平这一因素中,既包括有对知识的储备量,也包括有对知识施以运用的程度。在如今全民学历、文化都得到了提高的年代,好多新手妈妈除了会去向那些有经验的长辈讨教育儿经验外,还有大多数的宝妈会利用网络、翻阅书籍等方式来取得育儿经。然而在这其中往往却有很多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经"是取到手了,但对"经书"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将其用在现实所发生的事情上却是一窍不通。因此,经常会出现父母不懂得应该如何处理孩子的问题,从而对孩子大发无名之火。

健康水平因素

这里的"健康水平"所指的是,身为父母的我们自身的身心健康程度。中国著名作家、心理学博士毕淑敏在其所著的《心灵七游戏》一书中写道:"自己是无法真正被委屈的,那些被压抑和扭曲的能量,会以另外畸形的形式爆发出来。"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经常对孩子发火的父母,他们在平时待人处事时都很可能是极为亲切和谐的,而之所以经常会对孩子大发雷霆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吸收到了太多的"杂质垃圾",但他们又找不到合适的宣泄口,因此才会对孩子大发无名之火。

在生活中父母应如何避免对孩子发无名之火?

首先要学会降低音调,控制好情绪

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曾经说过:"父母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就会听得越认真,所起到的教育效果也就会越好。"陶虹曾在节目中讲述了她在女儿犯错时所展现出的两种处理方式:其一,当看到女儿将牛奶打翻在地时,她下意识的对女儿吼骂导致女儿面露惊恐,用一双极为恐惧的眼神看着她。其二,当陶虹看到女儿那惊恐的眼神后,开始反思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几天后女儿又将牛奶打翻在地,这次陶虹虽然情绪依然有所起伏,但她却是走上前去将女儿抱住并对其安抚,而她女儿这一次也并没有出现惊恐,在被妈妈安抚之后一字一句的说出了打翻牛奶的原因。

对于孩子的解释,家长应给予尊重并认真倾听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在其所著的《正面管教》一书中写道:"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就会明白,自己的行为无法带来想要的效果。"有很多家长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孩子哪怕是犯了一点点的小错,都不会去听孩子解释而去责骂孩子,殊不知孩子正是因为犯了一个又一个的小错才得以更好的成长。所以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去学会听孩子说,让他们能够讲清楚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就像上述陶虹对待女儿的那个例子一样。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都会将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一样,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但在很多时候我们去责骂孩子真的不是因为孩子犯下了多大的错,而是我们自身的心理容量太小,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学会将自己的心理容量进行扩充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