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怪癖,心理问题起源其实都是小事

2019-09-25   牛妈彭小蹦

原创:牛妈彭小蹦







大家可以脑补一下,

如果一个人需要随时带录音笔,

才会感觉到安全,

别人会是怎样的感觉?

你身边是不是有这样行为怪癖的人?

生活中,

这样行为怪癖的人,

别人会怎么对待他?

当收到孩子类似的信息,

父母一定要重视,

不要坐视不管。































只有多陪伴,才能知道孩子有了不良情绪,

才有疗愈孩子的机会。

只有倾听,才能让孩子说出不良情绪,

而叙说本身就具有疗愈能力。

允许孩子有情绪,孩子不良的情绪才能得到安置,

而不至于累积在心底,

情绪才可能有健康的结束。


牛妈心语

明代吕坤《呻吟语》: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其中就讲到暮夜不责。

第一次听的时候,我还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暮夜不责呢?因为让不好的情绪过夜,孩子在晚上还会胡思乱想,这种没有解决的负面情绪,就会累积起来,久而久之,就如长在孩子身体一样,一到了某种情景之下,这种负面的情绪就会呼之而出。

有一个例子,一个年轻的女孩和妈妈在火车上发生了争执,妈妈转身离开,女儿冲上去给了妈妈一巴掌。经过多次心理辅导,女儿才发现,自己最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看妈妈的背影。儿时,每个月都要经历和妈妈的一次分离,看着妈妈的背影,就等同于被抛弃、孤独、痛苦和无尽的想念……这种情绪从来没得到过任何安抚,没有过健康的结束。

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情绪,情绪没有好与坏,都是客观的存在,如果一个情绪没有健康的句点,就会累积成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久而久之就成为心理疾病。

你有没有冤枉过孩子?当孩子被冤枉了,你是怎么说的?是如何处理的?一起来说说吧。

我是牛妈彭小蹦,两个孩子的妈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国际鼓励咨询师,30岁自学漫画,推送了600多篇原创育儿漫画,关注我,一起让育儿更从容,让妈妈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