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所了解的历史大多都是通过流传下来的文献中记载的,但不排除古代的笔官有讨好皇帝的倾向而对一些人物进行“丑化”处理。因此,随着一些文物的出土,一些人物的形象也会被“正名”。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考古的发现,此墓主是皇帝刘贺,墓中出土大量高雅文物,专家直言:误解千年啊!
刘贺五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世袭了父亲的王位,成为西汉的第二位昌邑王。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也就是刘贺的六叔,因为没有子嗣,权臣霍光在刘彻众多的儿孙们中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刘贺为下一任皇帝。
就这样刘贺成为了比自己仅大两岁的六叔的继子,并立为皇太子,既而成为皇帝。《汉书》记载:“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将军霍光请皇后征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尊皇后曰皇太后。”
为什么选刘贺,其实霍光有自己的想法,霍光本身是当时的权臣,大权在握不说,如今上位的太后还是自己的外孙女,在朝中的地位可见一斑。选其他皇子后面都有一定的根基,而刘贺父母双亡,从小在昌邑长大,在京城自然没有什么根基,对霍光不会产生太大的威胁。
只是刘贺登基之后明显“膨胀”了,幸福来得太突然,大概是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晕了头,登基几天之内就做出了一系列让人感到特别荒唐之事。
“国丧”期间要吃素,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歌舞,而刘贺并没有管这些,派人私下买鸡、猪来吃;先皇的棺椁还在前殿,便叫人取出乐器击鼓弹唱;灵柩下葬后,刘贺更是命人载歌载舞;又在掖庭嬉戏,与宫人行淫乱之事,并要挟不让外泄,等等。
《汉书》载:始至谒见,立为皇太子,常私买鸡豚以食。……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会下还,上前殿,击钟磬,召内泰壹宗庙乐人辇道牟首,鼓吹歌舞,悉奏众乐。……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淫乱,诏掖庭令敢泄言要斩。
而这是刘贺所犯“罪行”的凤毛麟角,当刘贺即位十天的时候,霍光便与其他大臣开始合计要废了他,最后列举了他一千多条的罪状,让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打道回府”。之后被后来即位的汉宣帝贬为海昏侯。
恶名在外的刘贺最后在海昏县去世,死的时候才33岁。但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当刘贺的古墓被发掘时,历史的真相也被揭晓,刷新了史书上对刘贺的认知。
刘贺的墓中除了葬有大量的的汉代黄金之外,还有很多“高雅”的文物。比如成套出土的有编钟、编磬、琴、瑟、排箫、伎乐俑,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极其喜爱音乐之人。
如果这些不能证明他人品的高雅,那么在主椁室西室被发现的漆器屏风表面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则会进一步证明他本是儒雅之人;另外考古专家们还发现许多典籍,这些典籍全都是儒学经典,甚至,还有一部早就失传了的《齐论语》。
只有生前尊重孔儒之人,才会在死后葬入墓中,因为墓中通常陪葬的都是主人生前喜爱之物。而崇尚孔子、喜爱读书之人,又怎么会做出那么多的恶行呢?不由得让人深思与反省。因此专家们直言:这真是一个千年的误解啊!
由此专家们大胆推测,当时的霍光为了专权,大概是刘贺不听从他的指挥而让笔官给他编造的“谣言”,把他推下台再弄一个懂事的上来。
欲加其罪、何患无词,刘贺是一个被误解了千年的皇帝,而“海昏侯”更是对他最大的侮辱,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吧,最后实在是抑郁而终。
参考资料:《汉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