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熊孩子打赏主播40万,父母欲哭无泪,培养孩子金钱观刻不容缓

2020-03-25     教育思享

今年的“寒假”特别长,急坏了家长,也让一些孩子彻底放松在漫长的宅家过程中。

不久前,江苏的一个宅在家里的熊孩子就闯了大祸,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他和另一个13岁的朋友一起打赏主播、玩游戏,花光了家里仅有的40万元卖房款。

据知情人介绍,江苏的盛先生几年前做生意亏了本,欠下70万元的债务,为了还债卖掉了房子获得了80万的房款,自己和11岁的儿子住进了哥哥家里。这80万房款其中30万还了部分外债,剩下的本准备年后还,就存在了自己母亲的银行卡上。没想到疫情爆发,道路封锁,还款日期一再延后,而当疫情好转,盛先生父母取钱的时候,才发现,这40万元只剩下了两毛三。

通过银行流水发现,大部分钱都被花在了一些网络平台上,盛先生这才知道,自己的这40万元准备还债的钱都被11岁的儿子用来给主播刷礼物和充值游戏了,盛先生是欲哭无泪。

其实近年来熊孩子打赏主播、玩游戏花光家里钱的新闻屡见不鲜。2020年初,陕西渭南一个11岁男孩用自己妈妈的手机以查作业为名一周花掉了3万多元的“救命钱”,打赏给了网络主播;2020年2月,陕西大同韩女士发现,仅仅3天的时间里,自己10岁的儿子就因为打赏主播而花掉了自己银行卡上近10万元……

在网上随便一搜,熊孩子瞒着家长打赏主播、玩游戏而花费巨额资金的新闻铺天盖地,而且想要维权和讨回资金更是难上加难。我们还看到,这些孩子的年龄大都集中在十岁左右,他们已经学会了花钱,但是遗憾的是,却根本没有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不懂节制,更不知道钱应该怎么花。

孩子打赏主播、玩游戏背着父母花费大量资金,这其中孩子固然是犯错的主体,但父母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实上,在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很多时候家长更加看重对孩子智商、情商的培养,而恰恰忽视了对孩子“财商”的教育,特别是对涉及到金钱方面,有些家长总是绕道走,错过了培养孩子“金钱观”的最佳时期。

著名教育学家罗伯特·清崎曾说过的:“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有其他人取代你教训孩子,这个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事实上,培养孩子的金钱观越早越好。应该要让孩子从认识货币开始,明白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卖光,购物的时候必须做出选择,要让孩子知道货币的价值,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对一个家庭来说,小孩子不会理财,是富不过三代的。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呢?

首先,应该让孩子越早认识金钱越好。

在孩子启蒙阶段,就应该教会孩子分辨不同的硬币和纸币,让孩子明白金钱不同的价值,这个阶段越早越好。孩子们之所以“视金钱如粪土”,实质上是因为没有对金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仅要让孩子认识钱,还要让他们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有的孩子天真的以为钱是从父母那里来的,其实这是不对的。只有让他们明白,钱是通过付出劳动和智慧获得的,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会平白无故就可以获得。

当孩子对钱的来源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它。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

钱固然重要,但钱也并非是“万能”的,要让孩子明白,很多东西是用钱买不来的,比如亲情、比如友谊、比如健康、比如生死。

有些东西是需要用心去浇灌的。如今的生活太浮躁,似乎很多人都在向“钱”看齐,往往少了很多温情和陪伴,这样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往往容易让人走上歪路。要让孩子知道,我们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成为金钱的奴隶。

第三, 让孩子学会面对和管理金钱

对待金钱的态度和方式,决定了一个人将来是贫穷还是富有。科学管理金钱,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本钱、风险和债务。懂得管理好金钱的人,才能成为富有的人。

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跟钱的事情无关,他们没有能力,也不需要管理金钱,这样的观念其实并不对。我们可以先从教会孩子存钱开始,帮助孩子养成存钱的习惯。同时,也要教会孩子花钱。当然,这个花钱不是随意的、无度的挥霍,而是当孩子的钱少于想买的东西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将想买的东西都列出来,然后帮助孩子认识到:哪些是必须的开销,哪些是无用的花费;哪些花销是重要的,哪些花销是无关紧要的。

有了这样的先后顺序,孩子就能够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钱到底应该怎么花。

最后,除了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还不要忽视对孩子的陪伴

有些家庭家境殷实,但父母为了事业,总是把孩子扔在一边,甚至什么都用钱来解决。这其实是对孩子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相比于金钱,孩子更加渴望的是父母的陪伴。

而缺少陪伴的孩子很可能造成内心的空虚,现实世界中无法找到安慰,就会寻求虚拟的网络世界来寻找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他人的肯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小小年纪,却容易做出打赏主播、玩游戏充值的行为来。

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诱惑,很多时候就连成年人都沉迷其中,更何况孩子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他以后的人生都有着巨大的好处,这和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同等重要。

我们可以教孩子知识,教孩子道理,但也不要忘记对孩子的陪伴,我们既然给予了孩子生命,就要对孩子负责,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引导孩子走向光明的未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GGaEnEBrZ4kL1VieTe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