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才没身份如何混成东北王?善谋略懂人心,为盟友慷慨解囊

2019-11-04     古凌

说到北洋军阀时期,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张作霖。他是三大军阀中奉系一脉的首领,盘踞在东北三省地区,有着“东北王”的称号,到后来更是控制中国的半壁江山,是中国处在分裂混战时期的一个枭雄。

张作霖这个人不同于其他军官,他没有上过军校,也没有留过洋,就连出身也低微。这样看起来没学识没显赫身份的一个人怎么会成长为“东北王”呢?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父亲这个人比我厉害,他很会利用局势操作局势。”张作霖是很有政治头脑的人,他善于谋划,也喜欢结交朋友,对人仗义,有着一份难得豪气,这些性格特征非常有助于他成为一代大军阀。

让我们从他过往的经历寻找蛛丝马迹,看看他是个有着怎样格局的人物。

张作霖出生在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他家境贫寒,14岁父亲张有财因欠下赌债,被追债人活活打死。至此,他就和母亲妹妹相依为命。他做过很多份工作,当过木匠、做过卖货郎,还去卖过包子,学过兽医。在这些经历使他沾染着市井气息,也影响着他的圆滑处事。

至于他真正发迹的开端,应该是他做保护工作,收取保护费的时期。晚清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我们的大片土地被侵占。沙俄这时候,意图侵占我们的东北地区,再加上胡匪作乱,东北这片土地极其不安定。

张作霖发现这个绝好的机会,在这里做起了收保护费的生意,他组织几十队人马,收取保护费,维护这里的治安,后来几十队人马不断扩大,他担任起管辖二十几个村子的责任。这就是他奉系军队的前身。

他做起的这桩生意真有点绿林好汉的味道,一个没有什么正经事做的穷小子当收保护费的头子,势力还不断扩大,从他早年这段经历,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端倪:他对时局认识清楚。张作霖是善于谋划的人,他对自己的要求远不止于做一个小小的绿林头目,他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1902年的时候,他便接受晚清朝廷的招安

1904年的时候,日俄战争爆发,而他所在的辽西中地区,正是一个争夺的焦点,日本,沙俄,还有清政府,三方的压力,让他在夹缝中生存。如果换作其他人一定很难应付这种局面,可是偏偏他还游刃有余,周旋于三方之间。到了1905年的时候,他的兵力不但没有损失,反而扩编了三个营。

这就是他的本事吧!敏睿的头脑与直觉,以见风使舵的能力使自己在夹缝生存,还成长壮大起来。不得不说他的这能力真让人佩服。

张作霖这个人有着让人称赞的政治头脑,他身上的那股绿林好汉的豪气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一生结拜许多兄弟,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冯德麟……,他对这些弟兄都很仗义。当他和兄弟冯德麟关系紧张时,他不计前嫌,把被段祺瑞关押的冯德麟释放出来,还给了他一份不错的差事。

张作霖这份气度一般人都比不上。对待兄弟讲义气,有江湖道义。他与孙中山联盟时,对孙中山的态度、做法堪称处世大道,把他的豪气展露无遗。

北洋军阀军阀中有三大主力,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的直系军阀,而吴佩孚的军事实力最为强大。

在这样的战略环境下,二人因有着共同的敌人——吴佩孚,孙中山与张作霖就建立了联盟关系,展开合作

1924年,直奉大战开始,张作霖率先带兵入关。按照计划,一个月后,孙中山应该带兵北上,哪曾料到陈炯明突然叛变,打了孙中山措手不及,无奈,孙中山只能带兵逃往上海。刚开始,合作就失利,对吴佩孚的讨伐一筹莫展。

而被困上海的孙中山十分窘迫,急需一笔钱来作为军费。孙中山只好写信向张作霖求助,希望能够借一笔钱款。

两人合作未能顺利进行。对于孙中山这个没有提供到实质性的帮助,反而拖了联军的后腿的盟友,张作霖非但没有嫌弃他,还很爽快的答应借钱给他。

后来,张作霖还写信回复孙中山,宽慰他说“孙先生不必介怀,这次战事失利,都那个姓陈的小子坏事。孙先生只是个文人,不善打战,情有可原,只求孙先生专心于国家民族的大事,至于这帮杂碎有我来解决。”

在战争中信任盟友,和其保持良好关系,维持联盟的稳定,面对盟友的失败,战局的困境,张作霖镇定自若,一方面宽慰盟友稳定军心,一方面另做筹划,重整旗鼓。张作霖战略眼光与气度真是非同一般。

张作霖原本打算借款给孙中山十万银元,他把这件事交给心腹韩麟春去办。韩麟春听到张作霖居然要打十万块给孙中山,心中一惊,孙中山和和我们奉系军阀本来就没有什么关系,现在只是暂时的合作,再说他带军也没帮上忙于是他偷偷扣下七万银元,只送三万过去。

后来,张作霖知道这件事 非常不高兴。对心腹韩麟春说:“你小子怎么不按我说的办,居然还偷偷扣下七万块,赶紧把剩下的七万给我不过去。”韩麟春认为孙中山又不知道原本要给他十万军费,既然他领了这三万块的人情,就没必要再把这七万军费送过去了。

张作霖听到这话,痛骂了韩麟春一顿。说道:“我是一军的大帅,这点军费都要省吗?我说给十万就要给十万。”

于是韩麟春只好把剩下的七万军费送了过去。有一就二,孙中山看出了张作霖的豪爽阔气。1923年当孙中山收复了广州革命根据地,需要军费追缴叛逃的敌军时,又向张作霖借款。面对孙中山的再次求助,张作霖依然很爽快答应了,给他送过去60万银元做军费。

第二次直奉大战就以张作霖的胜利告终。乱世的英雄仅仅有学识是不够,想要在这纷乱中某得一席之地,要有谋略,懂得人心,善用人。古有汉高祖刘邦善用人,在韩信、张良的能人帮助下从市井小民成为开国皇帝。

近有“东北王”张作霖,豪气万丈,为盟友慷慨解囊,从出身贫寒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为北洋军阀末代掌门人。

文/古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GF9QG4BMH2_cNUgw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