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过年不去婆婆家之后,我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2020-01-22   心之助卢悦



年度送命题:过年回谁家


年关将近,一年一度的过年送命题来了:今年过年回谁家?


许多人说,这是比“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救谁”更难回答的世纪大难题。


中国青年报社调查就曾显示,70%的已婚者被“过年回谁家”的问题困扰过。


这也就意味着,每10对夫妻里,就有7对因为这个问题发生摩擦,甚至大打出手。



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处理得好,皆大欢喜,处理不好,影响夫妻关系,甚至家庭和谐。


对于老家不在一个城市,又是独生子女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去年年前,就曾出现过这样一则匪夷所思的新闻。


33岁的湖南男子刘某,因过年回谁家的问题和妻子闹掰了,一气之下将妻子告上了法庭,要求其退还结婚时的彩礼。


刘某表示,妻子是山东人,不愿意随他回湖南过年,两人因此闹得不可开交,开始分居,感情急剧恶化。


有经验的人对此却嗤之以鼻,这有什么可闹的,只要理由够狠,手段够硬,吵赢伴侣让他妥协就是分分钟的事,比如:


“你老家太冷,我一回去就流鼻血”;


“我奶奶年纪大了,今年不回去可能以后就见不到了”;


“我爸妈已经辛辛苦苦准备一个月了,一听我们不回来了,我爸心脏病都气犯了,药也不肯吃……”


虽然理由千千万,但真正落到自己身上,许多人依旧为此苦恼不已。


闺蜜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郁闷了。


她不肯跟老公回哈尔滨过年,但她老公却撂下狠话:如果不回去,这日子也别过了。


闺蜜无奈地说,虽然去年是在娘家过的年,但是今年情况特殊,因为弟媳生了孩子,妈妈去城里伺候月子了,老家只剩爸爸一个人。


她不忍心爸爸一个人在家过年,想回去陪陪他。


无奈老公执意坚持,去年回去过了,今年无论怎么都轮到回自己家了。


眼看年来了,两人对此还在僵持,谁也不肯妥协,关系闹得一天比一天紧张。


闺蜜的苦恼和纠结,并不是个例。


据调查显示,回谁家过年,最近几年持续荣登年底夫妻吵架排行榜第一话题。

只要搜索“回谁家过年”的新闻,就会发现全是火药味儿。


可谓真正的不提“回谁家”相安无事,一提回谁家就鸡飞狗跳……



过年新自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亲密关系中的争执,归根结底争的是话语权和决定权。


就是说,对于一件事,夫妻之间各有想法,各有坚持,但是两人都想让对方听自己的,谁都不肯妥协,所以才产生了冲突。


这样的冲突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


你觉得赚了钱就要当下享受,否则等年纪大了再想出去看世界,身体和精力也不允许了;而他觉得赚了钱就要省着存着,以后再用;


你认为和婆婆分开过才有助于家庭和谐,而他认为把老人接过来才能互相照顾,更好地敬孝;


你觉得过年回娘家就是要带礼物,而他认为是自家人什么都不用买,空手去就可以了。


所有问题,最终都会回归到一个问题:听谁的。


听你的我觉得委屈,听我的你觉得不甘。


于是,彼此僵持,摩擦不断。


其实,婚姻里许多问题,并不需要非要听谁的,让谁服从谁。


夫妻本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许多事分开来做也不是不可以。


就拿过年回谁家这个问题来说,不一定非要你听我的跟我去我家,或者我听你的随你回你家。

两个人分开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又未尝不可。


在综艺节目《拜托了,冰箱》中,papi酱就曾坦言:


她和丈夫老胡恋爱十年,结婚五年,没办婚礼也没有蜜月,甚至连双方家长都还没见过面,就连过年的时候,也是各自回家,各找各妈。



这一独特的婚恋观,让在场的所有嘉宾目瞪口呆。


对此,她解释到:


“对你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儿子最重要;对我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女儿最重要。”



所以其实女婿要不要带回来,儿媳要不要去,这个都是次要的,我们先去陪各自的父母比较好。”


有人说,Papi酱的婚恋观虽然另类前卫,可并不适合所有人。


但大多数人却举双手赞同:我们常年在外,一年到头能陪父母的时间本来就少之又少。好不容易等到过年,终于能挤出点儿时间陪陪父母了。何不各回各家,分头尽孝,让两边老人都高兴呢。


的确,如今,许多年轻夫妻都是独生子女,并且两人老家不在同一城市,双方父母凑到一起去过年又不实际。


所以,各回各家,不失为一种谁也不得罪的最好解决方案。


当然,也许有人担心,各回各家影响婚姻质量,甚至引起七大姑八大姨质疑两个人的夫妻关系是不是出了问题。


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好的婚姻,一定是有弹性的,它受得起长期共处的考量,也经得起短暂分离的考验。


正如何炅形容Papi酱婚姻的那样:


“她和老胡之间的关系,是彼此独立又互相依赖,就像橡皮筋,可以扯开,但是那种亲密的联系又拉不断。”


亲密关系中矛盾的本质:权利话语权的争夺


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中习惯了只有两种处理方式:我听你的;你听我的。


却忽略了其实还有第三种处理方案:各听各的。


各听各的,不是意味着两个人婚姻出现了危机,互不干涉彻底疏远了,而是恰恰证明了作为夫妻,我们不可分割,但又彼此独立。


健康的亲密关系就是如此,不需要事事一致,时时一起,两个人亲密,但有间。


朋友乐乐,前两天刚跟她老公张元因为回家大吵一架。


两人都想让对方妥协,因此一直争执不下。


这段时间,乐乐都快抑郁了,这日子,是不是没法儿过了?


那当两个人因为回谁家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做呢?


错误示范:


张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回男方家过年就是天经地义,你别痴心妄想搞独特,不跟我回去,这年也别过了。


乐乐:这都什么年代了,你还跟我扯这些荒唐的东西,你这个人真是又封建又固执,什么都想别人听你的,你以为你是谁啊!


正确示范:


张元:宝贝,你今年要是愿意回我家,咱们就一起回,如果不愿意,咱就各回各家,孩子可以轮流跟你或跟我。千万不要委屈自己,无论回谁家,只要咱们都开开心心,和和气气就是最好的。


乐乐:亲爱的,我今年确实是想回娘家,谢谢你这么体贴,理解我。以后,咱就各听各的,想回哪边就回哪边吧,谁也不强迫谁,只要我们自己心里舒服就好了!


如此一来,不仅避免了争吵,还增进了感情。


对于一些磨人的问题,与其争得脸红脖子粗,不如放下执念,不要强迫对方服从自己。


婚姻里,许多事并不是非要谁听谁,各听各的,分开来做也是可以的。



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控制伴侣来取得掌握权,而是共同成长,相互宽容。


健康的亲密关系里,夫妻之间也一定是各自独立,互相体谅、彼此尊重的,而不是以爱的名义试图控制对方,逼着对方放弃自我,依附和听从自己。


就像你吃不惯我家乡的菜,我听不懂你那边的话,都没关系。


重要的是你不用为了我放弃自己的坚持,我也不必因为你收起自己的主见。


我们谁也不控制谁,谁也不束缚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让彼此都舒服自在,就够了!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本文由心之助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