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钢筋水泥造就的城市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在乡村,特别是小山村,一幢小小的老式瓦房和石板房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事实上,它存在着,犹如饱经风霜的老人般顽强地屹立着,它不仅陪伴着住着老人走过了艰辛的人生路,还是我们的乐园。
最近几年骑行外出,有时也拍到一些老房子,我们车友经常去的,都知道的葫芦套、上九村,这些地方都是老房子。
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我们看看这些老房子,就明白过去的主人的命运。
现实生活中也许存在着令我们心情沮丧、失意的挑战,在这时,我们不妨拿自己看看这些老房子的厚重感,想一想老房子的主人,就会发现这些也不算什么了。
那一年我们7、8个人骑行方峪,那是个古老的山村,这是在哪里拍到的老房子。
当我们用平静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发现事物,对待事物,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都会迎难而解,我们眼前的路会不断的拓展,加宽。老房子静静地在哪里给主人遮挡风雨。
老房子如一位墨发白衫的仙子,若隐若现,有几分神秘。小河也被老房子深深地吸引,静静地看着它,满眼都是它的样子。风吹奏着动人的夜曲,水波荡漾,老房子的倒影便随之晃动,跳起灵动的舞蹈,如梦似幻。
曾经的每个月夜,月光都会柔柔地包裹老房子,好像是在呵护最珍贵的宝物;而这样美好的事物,却也终究经不起人世的变迁。于是,老房子就成了文物,旅游景点。南有周村,北有窑湾。这些都是不同的老房子罢了。
瓦间长着一片片的青苔,本来房子已经很老了,这样一来,更让人有一种封建旧社会的感觉。这是南阳岛上的老房子。
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它记录着我们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幸福和欢乐。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曾经的老房子被一栋栋的高楼大厦所代替。我们是否都有时回想老家里的老房子?
人生的旅途,岁月的行程,不停,亦不息,那点点泪,那苍苍的身影,一闪而过,无法捕捉,捉摸不透。可那老房子永远在哪里。
这一组老房子记得是在上分水岭村拍到的,除了有几个老人还住哪里,年轻的都搬到下分水岭去了。
我们都远离家园,丢掉了们壳,只为了寻找我认为的美好。为了美好,我们拼搏奋斗,挣钱。壳结局只是一种悲惨,沧桑;我们丢掉了我们生命中真正的美好。那就是我们的老房子。
“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诗情画意中的山村,往往都有一套老房子。
古老但却亲切,简小但却安逸。打开我们记忆闸门的门把,心中都有自己老家里的老房子,哪里有自己美好的童年,欢乐与笑声。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怀念那些物质不充裕的时光,是痛觉自己日益增加的物欲,还是斥责社会中那些渐渐面目全非的性灵。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记忆和视野中,有的是那些我们向往的光鲜亮丽的影子和背后暗黑的性灵。要守住了老房子,正是我们要守住的性灵之光啊。
去这些老房子的地方,往往老早就听到群蛙的共鸣声,唔哇唔哇绞成一团,清晰中也有些烦躁,不过单调的声音也很悦耳,还参杂着锃锃,嘚嘚的蜫虫叫声。想起小的时候度过鲁迅的《三味书屋到百草园》,那也是鲁迅的老房子吧!
这是雪山下的石板房,里面住着两位老人夫妻,记得当时去时,他们已经88岁,身体换很硬朗。我们车友有和主人和的影。
我最近再去找不到了这个石板房了,问村里邻居说走了,这个走了,就是去世了。全部盖成现在的平房了。
这是去太行山时拍到的老房子。
我们去过小三峡的车友不少,去过北台村的不多,这就是我们当年去过的北台村。
现在已经对这些才去保护开发了。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一口口棺木,一个个亲人,一阵阵惊天动地的哀嚎,老屋也在这个规律里历经亲人的离去曾经老泪纵横,每一次的喜悦,每一次的离伤都让老屋有过许多的沧桑。
老房子,你历经了世纪的变迁,经过了无数次风霜雪雨的洗礼,生老病死、酸甜苦辣;这里,有过的哭声,有过的笑声,还有过的读书声……
老屋的墙是用黄土夯起来的。用大块四方的条石砌成屋基,条石两边固定好模板,山上刨来的黄土晒干了水分,用筛子筛过,拣去较大颗的石子,掺入石灰,加水搅拌均匀。然后装进一个个竹篾里,大人们提着竹篾,把调好的土倒进模板,模板边上,早已有人候着,他们拿着木槌,一锤一锤把模子里的土夯实。一层一层,打好的土墙坚硬厚实,最能扛住风雨——着是对老房子的回忆。
屋顶上盖的青瓦,现在已经少见了。四四方方的一片,中间凹成一个弧面,小时候,村子里的房子几乎都是盖着青瓦,下雨天,雨水从瓦片中流淌下来,珠帘一般密密的滴在矮矮的墙头上,炸开一片水花,“滴答滴答”,单调,却是千百年来不变的隽永弦音——回忆老房子是美好的。
屋子年久了,墙角就长出青苔,有时也会有蕨藓,从巷弄里走过,总能闻到空气中氤氲的湿气,像一坛刚打开的上好的花雕酒,清晰淳朴,让人觉得踏实,这是陈年的味道。
水泥钢筋和红砖代替了黄土,陶瓷瓦代替了青瓦,老房子被推到、铲平,盖起了漂亮大气的楼房。
偶尔,还是会想起,记忆里沉淀着的那个存放着最纯真年华的老房子,还有光着脚互相追逐的背影。
这老房子,也像失去了魂一般。变得破破旧旧、全身满是窟窿。可大家清楚只要有一位老人在,老房子就必须在。那就是灵魂。
以上这组是在北台村拍的老房子。
这是我去“云水禅寺”,的地方,车子往里面是不能骑,得走步行过去。
这里也是一个很古老的小山村,在山亭东南方向,山沟里。
但这里有一位高人,就是摸骨,我空间里写过一篇摸骨高人就是在这里遇到的。
读书就像品茶,,越品越有味道;看老房子也是这样,越看越有味道。
每一个老房子都有一个故事或者很多故事。
沧桑、厚重,让人留念。
以上就是上九村了,已经成文物了。老房子就有这个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