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微信真有“匿名踩”“语音进度”“定向屏蔽”,可能早凉了

2019-08-08   科技知声

张小龙曾说过,微信用户每天都在教他们怎么做好产品。在知乎、豆瓣、微博等各种社交APP里,每天都会有人吐槽微信各种不好用或者没做好的地方。

比如在知乎“你希望微信增加什么功能”这一问题下,一共聚集了1423个回答;微博上有关#微信 新功能#的条目中,用户对微信的修改意见已接近3000条。

其中,最热门的几个就是“匿名踩”“互删好友”“语音进度条”“定向屏蔽”等功能。

这些意见科技君已在各个平台看到了许多次,微信怎么就能每次都“视若无睹”呢?


简化、简单、简洁!

作为目前国民度最高的聊天软件,微信在一定程度上“包办”了智能手机用户平日的联络方式,尤其是在4G已如此普遍的当下,用户已经默认了微信在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之地位。

可见,微信任何一个改动升级,影响的都是成千上万用户的使用习惯。

微信就不得不十分谨慎了,任何一个行将踏错都有可能被骂、被抵制甚至被卸载。简化使用中一切可能出现的“麻烦”,实属必要。

同时为了尽可能照顾到更多人,微信还要做到的就是让页面足够“白痴”,足够简单。

这很好理解,微信的用户年龄跨度极大,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手上可能都用着微信,微信便不能出现仅针对“小部分人”起作用的功能。

这些都有了,微信还要干什么呢?简化页面,尽可能让一切功能一目了然,一切操作尽可能“一步到位”。

这些都做到了,才让微信操作使用起来极其简单,上手率极高,逐渐变成了人人都离不开的“国民应用”。


避免一切“麻烦”

理解了上面那些,就会明白,诸如“语音进度条”这种功能,在微信中大概率不会出现。

为什么呢?即使很多人抱怨过在微信上听语音,就算一点点没听到就得全部重来,那些动不动几十秒的语音再听一遍真的十分浪费时间,但“进度条”却迟迟不上线。

听上去“语音进度条”的确是刚需,但微信不上线该功能理由也是充分的。

此前,子弹短信上线过语音进度条,一度被称为与微信竞争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但科技君试用之后,就明白了微信摒弃它的原因。

首先最重要的是,一旦给语音加上进度条,会增加语音操作的难度,使用逻辑会变复杂,也会使页面不再“简单化”。

以前,用户听语音点击语音条就行了,可一旦加上进度条,用户可能要对语音进行拖动、双击、长按等操作完成相关功能,语音条上也必须加上展示时间进度的设计——作为年轻用户,理解这些是很简单的,可是对于孩子或者爷爷奶奶辈用户来说,误触这些简直就是“麻烦”——再说简单点,语音加上其他“繁琐”的功能,就会脱离原来最直接的单一使用逻辑。

所以微信给每段语音设置了最长只能发60s的限制,较为平衡地中和了没有进度条带来的麻烦。

“互删好友”“定向屏蔽”这种功能的逻辑与“语音进度条”也是差不多的。

试想一下,某天你找某位好友有事,却在好友列表里找不到他/她了,这时候,你肯定会怀疑是不是好友改名了,或者是微信出BUG了,你又要千方百计求证一番自己被删的事实,还不如到时候一个红色感叹号来得直截了当不是吗?

“定向屏蔽”更是无稽之谈。

用户想要在朋友圈屏蔽某些关键词、特定内容,这样的操作更多会带来许多未知后果,比如重要的信息被屏蔽,朋友圈互动率降低等,身份转换一下,千辛万苦发的朋友圈,0评0赞……

至于“匿名踩”,大概也是微信永久不会上线的功能了。

“踩”,明显包含着非常负面的情绪展示,你高高兴兴分享在朋友圈里的内容,被莫名奇妙来了个“踩”,还是匿名的。一旦接收到这种反馈,用户还会选择在朋友圈发送容吗?这后果显然是微信不想看到的。

这样看下来,微信不会允许出现任何“麻烦”,虽有人批评微信为此不够“办公化”“专业化”,但为了留住更多用户,微信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牺牲。

不然,面对隔三差五就冒出来的竞争对手,微信差不多早就“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