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来袭,乡村教师何去何从?

2019-09-03     龚老师说教育

上岗的老师要承担过去两个到三个老师的工作量

一方面是在岗老师累死累活,另一方面是大批老师无岗可上,无课可教,工资被扣发。

9月1日正值全国中小学开学的日子,按理说,这一天正是教师们迎接新生最忙碌的时候。

然而某地有600多名教师已经没有办法迎接新生,因为他们都被下岗了。原来当地今年实行教师选聘政策,有将近600多名一线教师不能上讲台了。

改革后的结局是上岗的老师要承担过去两个到三个老师的工作量,一方面是在岗老师累死累活,另一方面是大批老师无岗可上,无课可教,工资被扣发,好多人都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压的透不过气来,工资没了,父母谁来赡养,儿女的奶粉钱从哪里来?更不用说怎么还银行的贷款了,乡村教师算彻底被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据老师们讲,当地已经超编几百人,尤其农村教师超编严重。农村教师超编一方面是因为每年都招聘了很多特岗教师,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学生越来越少。

从2015年开始,农村开始疯狂的撤点并校,很多乡镇只留下一两所学校,很多家长咬牙把孩子送进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或千方百计送到城区学校,农村生源大量流失,农村教师成了多余的人。

老师们质疑教育局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对老师的考核选聘没有拿出具体详细的方案,都是由各乡镇各学校自行掌握,出台方案五花八门,又缺乏必要的监督。

城区学校面向农村招聘教师只招45岁以下的,又将老教师排斥在外。

众所周知,“县管校聘”在某些地方已经推行了好几年的时间了,推行“县管校聘”改革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也是为了实现城乡之间师资力量的流动,同时提升教师参与教学的工作积极性。

“县管校聘”是为了实现教师在区域内的流动,并不是为了减少教师,显然很多地方在执行这一政策时走样了,把“县管校聘”变成“末位淘汰”。

县管校聘政策实行后,能决定教师去留或者决定教师能否与学校签订合同或者解聘的人,肯定是掌握学校发展或者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话语权的人,

说白一点就是校领导,如果校领导能决定教师的去留,这种县管校聘政策是否又会演变成继职称竞聘之后,又一个打击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一个好的政策,能够得以正常的实施,必须有一套科学到位的监督机制。

“县管校聘”在实施中谁来监督权利的使用?

如何聘用,聘用谁,应该怎样来评定?如何保证过程的公平 、公正?这些都是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是“龚老师说教育”,专注教育,分享教育故事,欢迎关注!

图文来源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FL-9mwBJleJMoPMcS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