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蓝藻,导致鱼类肝脏病变。防治蓝藻,也要注意鱼类肝脏的修复

2019-08-27   水产养殖小贴士

近几年鱼类养殖火热,养殖朋友追求高产量高效益,密度越养越大,随着而来的就是投喂量的增加,特别到了养殖中后期、高温天,由于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的不断积累,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水体pH值升高,蓝藻大量爆发。


蓝藻堪称池塘养殖的噩梦,每年因蓝藻爆发导致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池塘里的蓝藻水华,藻类死亡以后能够分泌出一些毒素,使鱼类的神经麻痹,反应则变迟钝,造成加州鲈肝脏的损伤。

鱼塘蓝藻产生的原因

1、受其它藻种的生长制约,蓝藻并不可能在常温条件下大规模暴发,但当水温25—35℃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故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2、池塘水质过肥,养殖水体中富营养化,水色偏浓,水草活力不强,乱用杀虫杀菌药物破坏菌相、藻相平衡,不经常换水的池塘气温升高后,易造成蓝藻爆发;

3、外源水富含蓝藻,高温条件下进水,造成蓝藻爆发;

4、不懂生物制剂品种和功用,乱用生物制剂,造成蓝藻爆发。

鱼塘蓝藻爆发对鱼类的危害

1、影响摄食,蓝藻死亡后产生藻毒素,会造成肝脏中毒;

2、导致水质浑浊、乱、老化,易缺氧,造成浮头、泛塘;

3、蓝藻爆发的池塘,一般高pH值,但同样因为缺氧,会引起氨氮、亚硝酸盐偏高。

4、大部分蓝藻外层有一层胶被,难消化,加州鲈摄入后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鱼塘蓝藻暴发的处理

1、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治理蓝藻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除去有机磷。

2、实行生态养殖。不用或少用杀虫杀菌药,可经常使用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调节水质,维护菌相、藻相平衡。

3、蓝藻暴发时一定要双管其下,防治结合,重点预防。先清除水中蓝藻,其次保持水中的溶氧,然后解毒,在杀蓝藻的时候蓝藻会释放大量的蓝藻毒素,防止鱼类中毒。

杀菌处理水质时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用于杀菌,去除海藻、杀藻除臭为一体的药剂,使用高效方便。后平衡氮磷比例,加快培育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类快速生长成为优势藻种来抑制蓝藻生长,从而改善蓝藻过度繁殖的状况。

注意使用微生物制剂过程中必须防止鱼塘缺氧,天气闷热时不应使用,而使用时则应开动增氧机。


鱼塘蓝藻造成鱼类肝脏损伤的处理

由于蓝藻分解的毒素可以主动通过鱼鳃的上皮细胞吸收,从而使鱼类的血液、鱼鳃、肝脏以及肌肉中积累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直接损伤鱼类肝脏,肝脏的损伤或病变往往会引起鱼类营养代谢失调,免疫系统紊乱,抗病力下降,并极易引发其他继发性疾病的暴发,引起大量死亡。

在处理好水质的前提下,主要做到以下几点,有效治疗鱼类因蓝藻造成的肝脏损伤。

1、科学投喂

亚硝酸的产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饲料产生的,所以严格控制投料的合理性和控制养殖数量。

2、日常保健

在饲料中加入胆汁酸,鱼类日常保健很重要,尤其是对肝脏的保护。胆汁酸能够与肠道内的霉菌毒素、重金属离子、细菌内毒素等结合并将其清除出体外,减少毒害物质对动物肠道、肝脏及机体的危害;强健肝脏功能,提高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进受损的肝脏再生和修复;


不仅仅是亚硝酸盐,养殖过程中还有很多危害鱼类健康的因素,平时多注意监测,保持水体环境,进行日常保健,能够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鱼类胆汁酸的作用

1、减少脂肪在肝脏和腹腔的蓄积,预防脂肪肝和肝胆综合症等肝胆疾病;

2、清除毒素、疏通胆道,修复肝胆损伤,治疗肝胆病,5-7天控制住伤亡;

3、提高鱼类抗应激能力,提高拉网和运输的成活率;

4、提高鱼类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率,改善鱼的体形体色;

5、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促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