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42岁的徐先生是一个老烟民,
每天都要抽2包烟。
有一天吃完午饭后,
他突然感觉嘴角麻木、左侧颈部发胀。
徐先生以为是上火引起的牙周炎发作,
就自己买了消炎药服用,
谁知几小时后,不适症状越来越严重,
傍晚时胸口更是有间断性的隐隐作痛。
意识到事情严重的徐先生
赶紧前往长沙市中心医院看急诊。
医生在综合考虑了患者长期吸烟史和发病症状后,
认为非典型心梗的可能性很大。
随后心电图结果也显示:前壁、下侧壁心肌梗死。
急诊科立即联系心内科医生紧急会诊,
并启动绿色通道立即进行支架植入术,
所幸最终徐先生转危为安。
市中心医院急性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主任蒋路平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的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心内科的常见危重症。
急性心梗的症状分典型和非典型
典型症状表现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
非典型症状表现为嘴角麻木、牙痛、下颌痛、颈部有压迫感、上腹胀痛等,大约在30%的急性心梗病人身上会出现。
注意:不排除部分患者感觉不到任何症状,比如糖尿病患者痛觉感受机制出现障碍,对一些症状的感知会非常微弱。
心梗出现时及术后处理要点(很重要)
心梗症状出现时
家属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注意不要自己开车或者打车去医院,也不要随意搬动患者,这些行为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危及生命。
家属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服用对症急救药物,比如速效救心丸,可以为救护车赢得抢救时间。
急救服用药量为10~15粒,舌下吞服,在救护车抵达之前,最多可连服三次。若病人牙关紧闭,无法服药,可以将速效救心丸放在牙床部位,滴几滴水,促进药物的溶解的吸收。
心梗术后
心梗急性期(心梗发病48小时内)
活动量要求低一些,主要是上下肢的被动运动,应该由专业的康复师来执行。期间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和抬高下肢,否则会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
亚急性期(心梗发病3~7天)
回到普通病房后,患者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在监护下于室内走廊步行运动,完成心肺运动试验评估。
出院早期及门诊康复期(出院到心梗后3个月)
可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及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来制定患者的运动处方,方便在家进行康复。
18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更新了第四版心肌梗死的定义,对心梗的分型、治疗等都给出了新的指导建议。
由于却血缺氧的原因不同,目前国际共识将其分为5个类型:
1型 自发性心肌梗死
如斑块破裂引起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梗死。
2型 继发性心肌梗死
心肌供氧和需求失衡导致的心肌梗死。
3型 猝死性心梗
心肌有缺血症状且发生了猝死。
4型/5型 均因手术导致
前者指介入治疗或放支架引发的心肌梗死,后者则与冠状动脉搭桥术相关。
心梗的诱因有很多,
常见的有过劳、情绪激动、大量吸烟喝酒、便秘等。
而这些与现代生活的节奏不无关系:
工作时间长导致过劳;
社交矛盾多让人们情绪敏感;
抽烟喝酒来缓解工作压力;
饮食作息不规律导致便秘。
心梗是致命的,这些习惯的积累也同样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