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死了,到底是多热?

2019-07-27   樊樊老师



热死了

随着伏天的来临,“热”恐怕早已成为生活中最高频的词汇之一了。然而每天高呼着“热死了”的你们不知道的是,“热死”并非传说,如果温度继续上升,地球很快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

词条


2019年,全球正在经历着史上最热的夏天。从上个月的数据来看,2019年6月是欧洲、南美洲和非洲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西欧和中欧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日平均气温比正常水平高出10度,而欧洲还将在下周迎来新一轮热浪。按照目前的态势,我们似乎正在经历“史上最强”的7月。


我们看到90%的“最热的6月”都发生在2010年以后,这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正在加快,尤其是我们所在的北半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气温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高温干旱的天气使得海冰范围缩小,森林干涸且更加易燃,我国的高温预警已经取代前期的暴雨预警成为新的“流行”信号。


35℃,这是人类的宜居温度线。也就是说超过35℃,人体就会产生热应激反应。2003年,欧洲也曾遭到严重的热浪侵袭,平均每天有2000人被“热死”,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国家,共有约1.4万人被“热死”。


高温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句“热死了”而已,持续高温将会为人类和地球带来灾害,而且在此前早有实例。例如去年冬天,极地地区遭受了一次连续数天的高温炙烤,结果导致了永冻土层融化,融水渗入了挪威设立在斯瓦尔巴的“全球种子库”。所幸的是,库内种子安全无恙。


全球种子库坐落于距北极点一千多公里的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上,旨在把世界各地各种的植物种子保存在地下仓库里,以防因全球物种迅速缩减而造成的物种灭绝。而相比于可修复的种子库损坏,更令人担心的是冻土层的消融。北极永冻土内包含1.8万亿吨的碳,一旦消融,就会以甲烷的形式蒸发,造成比二氧化碳强32倍的温室效应。


如果持续升温并保持,除了极地地区,其他地方会怎么样呢?上升2℃,海中的珊瑚就会出现区域性死亡;3℃,海平面开始大幅上升;如果地球温度再上升5℃,并持续下去,就会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这意味着在本世纪末,我们会有超过现在50%的人口需要供养,而粮食的缺口也将超过50%。


如果上升6℃,鱼儿们将尸横遍海;上升7℃,庄稼地将近乎颗粒无收;上升8℃,大部分陆地将被淹没,大海成为主宰;上升10℃,南极的万年冰川将逐渐融化成大小不一的冰块……根据NASA的研究显示,南极近几年来正在急剧融化,4年内损失的冰量等同北极近40年的损失量,并且仍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