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耍赖”,家长不应一味妥协,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

2019-09-02     嗯哼妈妈

文|嗯哼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定的规矩轻易就被推翻

妈妈带着宝宝一起逛超市,在快要路过玩具城的时候,妈妈赶紧把宝宝的脸遮住,快步走过。朋友觉得很好笑,就问她为什么这样。宝妈无奈地说,不敢让孩子看到玩具城。因为每次进玩具城孩子都要买很多玩具。之前已经和他订好了规矩,每次只能挑一个,但是受不了小宝的软磨硬泡,撒泼哭闹,最后总能如小宝所愿,抱一堆玩具回家。宝妈抱怨自己家孩子太爱耍赖。

为什么孩子爱耍赖

孩子耍赖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

  • 和父母争夺控制权

孩子从2岁开始就有了独立的意识,随着他们能力的不断增强,他们越来越不喜欢被约束,所以他们反抗父母,用耍赖抗拒父母的指令。比如:

家里规定宝宝8点必须上床,但是宝宝耍赖不执行,这就是和父母争夺对自己生活作息的控制权。

  • 寻求父母的关注

有的孩子耍赖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父母更多的关注。比如有的二胎家庭,家长的注意力大部分放在需要照顾的小宝宝身上,老大发现自己越乖获得的关注越少,

所以可能会采取耍赖的方式来获取家长的关注,强占父母的陪伴。

  • ​探测父母的底线

通过耍赖来探测家长的底线,孩子想知道家长能做出多大的让步。宝宝不好好吃饭,吃饭时候总是溜下餐桌到处玩,奶奶就打开电视让宝宝边看边吃。

可是没过多久,这个方法不好用了,宝宝又不好好吃饭了,于是奶奶就拿出手机让宝宝边玩边喂着吃。最后变成了到了吃饭时间,宝宝就坐在沙发上边玩手机边让奶奶喂饭。

  • 父母不经意的鼓励

宝宝第一次耍赖要买东西的时候,有的父母面子上挂不住,于是就妥协了。第一次的妥协不经意地鼓励了孩子的耍赖行为。下次孩子会复制他自己的成功经验。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与制度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不守规矩,如果家长强硬拒绝,孩子不仅不会信服,还会认为家长是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强迫孩子接受。这会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对抗家长和逆反的心理。

但若是家长无条件地满足,事事顺着孩子,又很容易把孩子宠坏,让孩子养成没有规矩,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健康的成长环境应该是有规则和自由,孩子拥有有限制的选择权,而家长有权威。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与制度,单纯的放纵或是强硬的管理作风都是不健康的。

面对孩子的耍赖、无理取闹,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也要坚持自己的底线。

面对耍赖的孩子,家长可以这样做

  • 认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对应孩子耍赖的原因,理解孩子耍赖背后的情绪表达。孩子每个不良行为的背后,都是他们希望向外界表达的内心的感受。

若是孩子因为寻求父母的关注而耍赖,父母需要反思是否平时给予孩子的亲子陪伴时间太少。比如二宝家庭中的大宝,原本是很乖巧的小孩,但是等老二出生后,突然变得爱耍赖捣蛋,

这种突然的转变,很大可能的原因就是大宝突然感受到家里的关注点一下子都转到小宝宝身上,乖巧的孩子因为省心,反而没有人关注了。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换取父母的注意。

  • 温和且坚定地坚持原则

父母的底线和原则应该一开始就清晰明确地传递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一时的哭闹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因为受到胁迫,一退再退。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也尊重自己的感受。

妈妈带小明到超市,小明一下子看中了两个玩具,他吵着妈妈要都买下。但是妈妈事先和小明说好了,一次只能买一个。无论小明怎么表示自己特别喜欢,妈妈也坚持自己的原则。
小明软磨硬泡了半天,都不能说服妈妈,他只能放弃。

父母温和但是坚定地坚持原则,不以暴制暴,不溺爱放纵,这就相当于给孩子一个树立了一个行为准则。孩子清楚明白了父母的底线和自己的权利,也就放弃了无用的耍赖。

  • 角色扮演,消除孩子负面情绪

在平时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父母和孩子的角色互换。让孩子感受一下平时自己的胡搅蛮缠,给他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更能接受和理解双方的感受,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

爸爸给宝宝100元,然后带宝宝去超市购买第二天的早餐,和宝宝玩角色互换的游戏。游戏中,宝宝扮演爸爸,爸爸扮演宝宝。
在路上他们已经算好了应该购买的东西,牛奶30元1罐,面包40元1份等。这样算下来还有剩余30元。但是到了超市后,爸爸又要买鸡腿又想吃饼干。
这让小宝左右为难,因为钱不够而且他也想保持自己扮演的爸爸的权威。小宝为了“教育”爸爸,把平时爸爸对他说的话说给爸爸听。

在这个过程中,宝宝理解了父母的感受,今后更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 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

让孩子参与制定与自己有关的规则制度,孩子遵守规则的积极性会更高,比如让宝宝自己提出自己的作息,提出假期的学习计划等。

  • 给予孩子有限的选择权

在孩子和父母争夺权力的战争中,相比父母直接下指令,孩子更愿意接受选择题,因此父母可以给宝宝提供有限的选择权利。

宝宝吃饭不专心,想要一边吃一遍看手机。不允许就耍赖。父母可以在吃饭前给宝宝订好规矩,比如一个晚上可以看两集动画片,吃饭的时候坚决不能看,

但是可以自己选择在看完动画片再吃饭还是吃完饭后看。宝宝有了选择权,关注的焦点就会转变,不再纠结取闹了。

每个孩子都有耍赖的时候,面对孩子的耍赖行为,家长不能让规矩被轻易推翻,关注孩子的心理,找寻行为背后的原因,针对性地加以辅导帮助才是家长应该做的时期。

今日互动: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您了解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lmB-GwBJleJMoPM1LU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