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感受祖国的脉搏|暑期“三下乡”

2019-08-04   大学生杂志官网

西南大学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7月上旬,学校2019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1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将奔赴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基层一线,开展主题宣讲、田野调查、科技支农、教育帮扶、留守儿童关爱、文化宣传、卫生知识普及、环境保护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



我校学子在田间社会实践


教育

学校各学院(部)教育关爱服务团搭建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的对接平台,打造特色课堂,陆续奔赴湖南湘西、四川广安、重庆大足等地,为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心理援助等形式的精准教育关爱活动,发挥大学生智力优势和专业特长。

体育学院

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在乡村普及体育知识,丰富居民体育意识、健康意识,体育学院实践团赴重庆市合川区小沔镇展开实践教学与实地调研。此次教学活动围绕“体育教育”“青年精神”“合作共赢”三个主题展开,充分发挥体育学院的学科特色,为合川区小沔镇八角小学的孩子们带来别开生面的课堂展示,包含花样跳绳、篮球、武术、足球、篮球、网球等运动的教学及展示。



文学院

为提高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作用,文学院教育关爱团前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活动。实践团就花垣县的教育现状及教育扶贫工作成效与工作人员展开深入交流,结合当地典型事例对现阶段教育扶贫工作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实践团发现“空城计划”“送教到家”等方式让县里的教育情况有了较大改观,并且值得宣传推广。


数学与统计学院

为提高儿童对火灾中的逃生自救能力,数学与统计学院实践团来到重庆市大足县通桥街道,通过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针对当地学生展开教学。针对茅店社区的青少年孩子,共开放“折纸与数学思维实验课”“火灾逃生自救”“生活中的急救安全知识”等课程。折纸与数学思维实验课是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明星课程。此外,实践团还深入大足县通桥街道针对当地文化、科技与卫生方面的建设情况开展问卷调查。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为丰富社区居民生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关爱服务团与重庆九龙坡团区委携手推进“暑期嘉年华”项目,组建“专业教师+学工队伍+学生骨干”的人员队伍,赴华岩镇民安华福公租房社区开展了“青春奋进庆华诞,科普惠民进社区”师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还带来了“小小书法家”毛笔书法课、“小巧手、大智慧”手工制作、“少儿启蒙礼”礼仪课等九节内容丰富的七彩课堂,获得社区居民一致好评。



国防生

为弘扬红色精神,发扬青春正能量,国防生实践团奔赴邓小平故里、朱德故居、张思德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和留守儿童聚集的村落,温党史、铸军魂,感悟革命精神、传递理想信念。国防生实践团来到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沿口镇青华寨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还将参访红色教育基地的感悟和故事分享给留守儿童们,给他们树立热爱祖国的精神信念。除此之外,国防生们还就村内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情况与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


艺术

文化艺术是引领社会风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为切实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各学院(部)社会实践团前往重庆市北碚区、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等地,展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积极推动城市、乡村浸润文化艺术氛围。

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为弘扬以插花与汉服为重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增强人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华伟社区举办暑期的文化课堂,传授汉服和插花知识。


新闻传媒学院

为展现这个时代的国家实力与青春力量,新闻传媒学院实践团以“碚影”为主题,进行微电影拍摄。整部影片以卢作孚先生为起点,用镜头还原了多年前卢作孚先生与其胞弟卢子英的对话,展现出自建国以来北碚乡村建设、交通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的巨大成就,表现了卢作孚先生多年前的真知灼见。与此同时,镜头还对准了参与本次社会实践的青年大学生们,以纪实性的眼光,追踪、记录并呈现这些为献礼祖国70周年而不懈奋斗的大学生们的足迹。


音乐学院

为弘扬孝老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文化,音乐学院组建了一支由26人组成的实践团,赴北碚区第二社会福利院开展为老人送温暖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文艺汇演和歌曲教唱的方式为福利院的老人们献上丰富的节目和满满的关怀。随后,队员们为老人们教授歌曲《浏阳河》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美术学院

为让孩子们更多的去了解美术和学习美术知识,学校美术学院退休教师、曾自驾走完红军长征路的著名红色写生艺术家刘增宪教授带领我校美术专业13名大学生,组成“艺术关爱凉山行”暑期“三下乡”文化艺术服务团,来到我校对口帮扶的西昌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开展“大手牵小手”儿童美术教育等实践活动。13名大学生分散到西昌民族幼专四个班级,开展水彩技法、速写、现代舞和现代摄影艺术基础四门课程教学。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介绍

今年,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紧紧围绕教育部“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和团中央“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两大主题,着力构建“市队-校队-院队-小分队-个人分散”五极梯队(其中市队20支、校队3支、院队36支、小分队204支),重点开展三个专项行动,即助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专项社会实践行动、大学生“百千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宣讲行动、“万名学子助脱贫”大学生暑期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力争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部)的支持下,我校的“三下乡”活动取得巨大成就。自1997年,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开展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学校连年被评为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校团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优势,主动融入学校“大思政”格局,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的重要抓手,力争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和价值引领贯穿社会实践全过程,引导广大同学在实践中实现青春梦想;坚持系统设计,推进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围绕调研选题、宣传、调研等方面内容,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活动质量;坚持交融渗透,推动社会实践与青马工程“香樟计划”、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劳动教育等融合,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坚持体认教育,注重专业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一线,亲身感受国情、社情、民情。

编辑:史家宁 田华枭

内容来源: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