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呼吸治疗“特种兵”不眠不休守护患者,曾历经SARS、H1N1流感、H7N9洗礼

2020-03-11     浙大一院

呼吸治疗是在重症医学领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基础氧疗到危重病人呼吸机支持与气道管理等,学科交叉和专业技术较强为其特色之一。浙大一院是国内最早设置呼吸治疗建制的医院。从2009年起,医院成立呼吸治疗科,浦其斌是浙大一院呼吸治疗科的团队带头人,是浙江省呼吸治疗的领军人物之一。同时他也是医院急诊科第二党支部纪检委员。

呼吸治疗团队,全力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浦其斌是经历过SARS、H1N1流感、H7N9等“战争”洗礼的老将,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他带领的呼吸治疗团队运用专业的呼吸治疗技术,发扬团队精神,为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竭尽全力。

2020年1月28日,浙大一院之江院区ICU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呼吸师何国军、韩一骄进驻ICU,作为呼吸治疗专业人员,他们不分昼夜,随叫随到,不畏艰辛,不畏疲劳,坚持24小时作战,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随着ICU危重患者的增多,2月10日,浦其斌和陈爱君、孙丽君一起入驻之江ICU,2月17日呼吸师戚智洋也加入之江ICU救治团队。

就是这样一支与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形影不离”的团队,在这次疫情中表现不俗,他们克服各种困难,竭尽全力救治患者。

浦其斌与“战友”方强老师17年后再次并肩作战

呼吸治疗工作是富有成效的,他们与重症医护团队一起,通过经鼻高流量氧疗的实施避免了许多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通过保护性通气策略,尽可能的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他们重视人文关怀,对患者倾注了大量的爱和心血。

最早进入隔离病区的何国军(左)和韩一骄(右)

要救命,更要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对我来说,这种患者的病情其实已经很‘熟’了。”虽然这次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但和浦其斌以往参与救治的SARS、H1N1流感、H7N9禽流感一样,肺都是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危重患者常常发生呼吸衰竭,给这些患者做呼吸治疗,他再熟悉不过

尽管以往积累了丰富经验,但这一次的挑战,更大!“有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很多,新冠病毒引起肺部损伤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很多患者病情真的很重,而且病毒会人传人,许多操作既要守在患者床边又要做好严密防护。”浦其斌告诉我们,ICU里的危重患者,每一个的病情变化就在一瞬间,可能上一秒还是好好地,下一秒就需要抢救了,“神经时刻都是紧绷的。”

右为浦其斌,中间为李彤,左为陈臣侃

让医护人员神经紧绷的,不仅仅是病情,还有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我们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伤害。”要实现这种“双赢”,凭借的可不仅仅是医疗技术,还有对疾病变化趋势的掌控能力和整个浙大一院救治团队的实力

浦其斌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39岁的危重型患者,氧合指数最差时低于100mmHg,要知道这个指标小于150 mmHg就提示呼吸功能受损非常严重。“他的情况在很多医院就可能要气管插管了,但我们还要综合考虑,要看得更远。”浦其斌说道,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好比一把“双刃剑”,在给予呼吸支持的同时也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严格把握这些有创措施的指征,首选创伤最小的方法进行呼吸支持,这是我们治疗的一个原则,但前提是一定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而患者一旦上了有创措施,怎样来尽可能减少各种并发症,可能是患者最后能走多远的重要保障。”

坚持这个原则并不盲目,反而相当理性。经过严密监测,通过新冠肺炎救治团队多学科会诊,认为患者当时的情况还可以继续观察,通过经鼻高流量氧疗进行呼吸支持及治疗药物进行调整,果然,两天后他的病情明显改善,氧合指数开始逐步回升,患者很快就转至普通病房,现在都已经出院了。

“一些患者在ICU虽然看似风平浪静,没有经历更多的有创措施,但这背后是一系列的个体化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这些患者可以在瞬间变得非常危重,也可能因为我们的严密守护而逐步脱离危险,‘风平浪静’看似简单,其实是团队的智慧和努力的结果,真正获益的是患者。”浦其斌说这些话时有些动容。

永远冲在最前线

提出呼吸支持“浙一方案”

在2月10日进入隔离病房前,浦其斌一直都在“大后方”参与新冠肺炎患者的多学科会诊。“其实在之江ICU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天,我就提出要进隔离病房了,因为每次碰到这种突发传染病我是都要‘进去’的。”

2003年SARS

他是第一批进入杭州隔离病房的医生

2009年甲流

他临危受命,作为专家组成员赶赴义乌参与浙江省第一例甲流危重患者的救治

2013—2018年禽流感

他参与所有浙大一院禽流感危重患者的救治

2020年

他再上前线,带领呼吸治疗团队进入之江隔离病房,参与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救治至今

2003年SARS时的照片,右三为浦其斌

“这些病的靶器官都是肺,患者很容易呼吸衰竭。”浦其斌说,“我就是做呼吸治疗的,有这种任务就得去啊。”他透露,03年的时候自己工作才9年,凭着满腔热血,也没有跟家里人商量,就上了战场。

与呼吸打交道,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们的每一次救治都直面最危险的时刻。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纤支镜治疗”,呼吸师就在为患者进行气道管理;

“一二三,翻!”给危重患者做俯卧位通气的时候,呼吸治疗师就在那协助治疗;

“氧合又下降了!”“先增加氧浓度,立即寻找原因。”送危重患者去做检查时,呼吸治疗师也跟随着应对随时出现的变化……

随意列举的几个工作场景,每一个都紧贴患者,有时甚至需要与患者零距离完成操作,随时可能产生的飞沫,让周围“危机四伏”。

浦其斌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医疗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拯救一个生命就是拯救一个家庭,所以我愿意在这份工作上投入全部的热情与聪明才智。”他这样说。

凭着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在SARS、H1N1流感、H7N9禽流感危重患者救治工作中表现突出,进入之江新冠肺炎ICU后,他和整个救治团队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结合新冠肺炎患者的特点,提出了新冠肺炎患者呼吸支持策略: 浙大一院方案,希望浙大一院呼吸支持方案能为全国更多的患者受益。

左为浦其斌,右为赵雪红

熟悉他的同事都知道,他的白大衣口袋里永远放着一本笔记本,笔记本的更换频率很快,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某月某日某患者病情的某变化,分析引起的原因,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摸索和探究现象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听过他讲课的人都会因他所讲述的病例内容与临床结合的生动性实用性所打动,会为他积极的工作态度所折服。

使命

从他发在朋友圈里的一段话或许能了解到他的心声: 我们都是浙大一院培养出来的孩子,我们为此自豪,我们更会不辱使命!

入驻之江院区的呼吸治疗团队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文/图:宣传中心、呼吸治疗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guYy3AB3uTiws8KnB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