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双子杀手》内地定档 李安再为先驱为播映设下“新白金标准”

2019-08-22     银幕穿越者
一切都注定了《双子杀手》将会又是一部具有先驱性意义的电影。

有消息称,作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电影之一,由李安执导的科幻动作片《双子杀手》将定档10月1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此前该片已宣布北美定档10月11日,中国内地要晚北美一周上映。不过目前,《双子杀手》的电影官方微博虽已上线,但尚未正式公布这一定档消息。

《双子杀手》讲述的是美国国防情报局特工亨利(威尔·史密斯 饰),准备退休之际意外遭到一名神秘杀手的追杀,在两人的激烈较量中,他发现这名杀手竟是年轻了20多岁的自己,一场我与我的对决旋即展开,背后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该片最大卖点,除了威尔·史密斯主演并在片中“自己打自己”之外,就是李安在技术层面的再度坚持“120 帧/4K/3D”的高规格——好莱坞有名的“技术狂人”詹姆斯·卡梅隆甚至把这称作是“新白金标准”。有消息称, 《双子杀手》在国内上映时也将有120帧的版本。

李安的上一部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2016年上映,内地票房1.65亿。该片同样采用的是“120 帧/4K/3D”的高规格,彼时中国内地的影院符合4K、3D、120帧高规格的银幕只有两块,合计座位数约1300个,其贡献票房则达到了3000万元,占总票房的18.2%。业内人士回忆称“当时这两块银幕的电影票售价是380元一张,一票难求,说明这种全新的技术,观众是认可的”。

全数字合成演员真的来了?

据悉,威尔·史密斯在片中将同时饰演51岁的“特工亨利”和23岁的“杀手亨利”。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是一个运用CG技术打造出来的角色。制片人杰瑞·布洛克海默说:“你会看到威尔·史密斯与比他年轻20多岁的自己对打。这对观众来说绝对是一次不可思议的体验!”

事实上,迪士尼在20年前就曾经主导立项《双子杀手》,当时有意邀请《壮志凌云》的导演托尼·斯科特执导,可是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却无法实现“一人分饰两角”和“返老还童”两项要求,这个项目于是被束之高阁。如今,迅猛发展的CG技术终于让这个构想得以实现。

视觉特效总监比尔·威斯坦霍佛表示:“年轻版亨利百分之百是威尔·史密斯的动态捕捉表演。他流下的每一滴眼泪、挥出的每一记重拳……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威尔·史密斯的表演。”

今年可以称得上是好莱坞的“CG电影大年”了,从年初的《阿丽塔》到年中的《狮子王》,我们发现CG技术已经被大范围地运用到了电影制作当中,而演员在每部电影当中所占的比重似乎正在逐渐减少。

《阿丽塔》

威尔·史密斯在为《双子杀手》进行宣传的也说,他以后或许可以“坐着拍电影”,让数字替身来完成所有的拍摄工作。“现在有一个完全数字化的20岁版的我可以拍电影了。”他的这句玩笑话引发了台下的哄然大笑,但他在玩笑中所描述的现实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我们今年在电影《狮子王》当中看到了完全用CG制作的各种动物,如果电影工业能够制作出“真实的”动物,那么制作银幕上的“真人”恐怕也只是时间和成本上的问题。

《狮子王》全CG制作

随着CG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所有好莱坞演员都已经可以扮演任何年龄的角色了,因为VFX特效技术为他们提供了“任性”的资本。

目前最新的VFX(视效)技术可以非常轻易地修改一个人的容貌,这项技术当然不仅停留在“美颜”效果上,它已经可以让一名演员在大银幕上呈现比实际年龄年老或年轻数十岁的面貌。我们在漫威电影中曾经看到过若干个这样的例子,比如二十多岁的钢铁侠和七八十岁的美国队长。

这并不是这项技术所能做到的一切,真正能够替代真实演员完成演出工作的完整的数字演员,或者就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

而李安导演这一部《双子杀手》就是将对这一新科技进行新一轮的试水。在这部电影当中,威尔·史密斯将与年轻版的自己进行同框较量,后者是对威尔·史密斯进行全身扫描之后“自上而下”做出的数字版的角色。

与此同时,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电影《爱尔兰人》也将对这一技术进行大范围地运用,75岁的罗伯特·德尼罗和79岁的阿尔·帕西诺都将在片中呈现几十岁的年龄跨越,这种跨越将通过VFX技术和化妆实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耗资高达1.59亿美元,也是今年Netflix冲击颁奖季的重点项目,但是现在影片在院线上映和流媒体上线之间又陷入困境。而这些巨额的投资中可能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新技术。

一个看起来跟真人别无二致的数字合成演员仍然是一个极难攻破的难关,但它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THR的一则报告中有两位专业人士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Digital Human League的成员克里斯·尼克尔斯表示:“你只能在顶级特效公司看到这样接近成功的案例。这种方法将会‘非常昂贵’,它涉及到团队成员、数月的工作、研究和开发以及大量的修改。如果你有合适的人才,他们会看起来很出色。”

按照克里斯·尼克尔斯的说法,这项技术已经不是一种幻想,而是可以真实实现的了,但是受制于制作成本和相关人才,目前真正进行这种尝试的厂商并不多。

据数字域公司数字人类小组负责人达伦·亨德勒估计,这项技术可能需要耗费50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不等。他还表示,根据现场表演的个人要求,制片人非常有可能需要在任何场景中多耗费3万美元到10万美元不等的费用。

亨德勒对制作成本的精准估计让人觉得这已经是现阶段真正可以实现的技术了,但是最大的问题也出在制作成本上——只有大制作电影有能力在制作过程中使用这项技术,并且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多,这项技术所需耗费的成本也将呈现指数上涨。

我们今年还在动画片《爱,死亡与机器人》中看到了纯CG制作的人像,这些角色“细致到毛孔”的真实度也让人察觉到了动画正在步步逼近真人

这一切都注定了《双子杀手》将会又是一部具有先驱性意义的电影。

“让去电影院变成一件让人兴奋的事”

除了拍摄上的高难度,导演李安对于影片的播映也坚持“120 帧/4K/3D”的高规格。视觉特效总监比尔·威斯坦霍佛表示,观众不用纠结于120帧/4K/3D的意思:“这听起来很复杂,但这背后代表的意义很简单:让观众仿佛和片中演员一样置身于动作场面之中。”

目前,大部分电影的放映沿用每秒24帧的传统技术。2012年,彼得·杰克逊在制作《霍比特人》时曾尝试过48帧。李安在2016年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首度尝试120帧,可惜影片票房惨败,4000万美元的投资只获得3039万美元的票房,被评为当年“五大赔钱电影”之一。但他显然没打算停下技术革新的脚步。许多观众表示,如此高的技术标准对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并没有太大意义,但非常适合科幻题材的《双子杀手》。

李安的坚持缘于他的“担忧”,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你不应该在你的iPhone上看电影。我觉得看电影就应该在影院,但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所以必须做出一些改变,让去电影院变成一件让人兴奋的事。”他说:“那些(24帧的)电影是我生命中最爱的东西,但现在我们有能力看得更清晰,我们这代电影人到底应该怎么做?我已经看到了更清晰的电影,就再也不能假装从来没看见过。”

派拉蒙对李安相当支持,此前专门发信给北美各大院线,询问院线是否可以满足影片的播放条件,同时具体说明高速放映如何进行测试,并形容这是“最原汁原味、身临其境”的放映方式:“我们希望尽一切可能,为观众提供最新的电影技术。”

综合自羊城晚报;反调电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fLp32wBJleJMoPMxNf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