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下午刷到一条微博。
贴的是两张截图,来自武汉中心医院发热病区,蔡毅主任的朋友圈。
面对疫情,我想最令人心疼的就是那些毫不犹豫冲在前线的医护人员们,对他们的敬意,再多的言语都不足以表达。
最近,一名来自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热病区蔡毅主任的朋友圈刷屏了,下面就是他们的心声,书院想借此文章代为转达。
以下为武汉市中心医院蔡毅主任的朋友圈全文,如实转发:
今天本来还蛮开心的,带领小伙伴们查完房后,所有重症患者,都还行,其他患者,心态阳光,斗志昂扬,我的小伙伴,更熟练的和各自患者群沟通治疗,愈发融洽,科室消毒防护,越来越规范,甚至得到了来查重患者的呼吸科胡主任高度肯定,正心情蛮好,准备去18楼清洁区工作,接到我们科一个小护士电话,电话那边再哭,心里一咯噔,匆匆脱了防护服下去。看了她刚拍的CT,看到这几天都看到的那块熟悉的该死的肺部白块,看着她哭着的脸,我不知道说啥,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所有进来的同事,估计也知道了,绕开她走。绕开她走!昨天的同事,今天就仿佛被嫌弃。我知道按照制度,我也应该绕开她,但我真做不到。没有不怕的,我加了层口罩,开着玩笑想让她情绪稳定。问她,回家隔离,还是住院?她慢慢稳定下来,说家里有父母,也不想住院,想在外面租房子隔离,离家近一点的,还不想通知父母。我说好,我们去跟你弄口服药,走吧,去找住的地方。很自觉,她很快从我们医疗职工在医院集中居住的如家酒店迅速撤出来,我背着她,向组织上报,通知她的住所马上消毒。我说我也有点怕,你去清东西,我去洗个热水澡,我开车送你。洗热水澡,杀病毒,没啥不能说的。路上好不容易做通工作,跟她妈妈打了个电话,通知情况。还是个孩子啊,我就听着她父母疯了一样的要往这边赶,来看她,她却哭着坚持不让父母来,我不知道心里啥滋味。到她家楼下,父母和她男朋友远远见她一下,还没说句鼓励的话语,我打断了,身份证快点拿来,你们走!我的同事也冷静下来了,嘱咐她的男朋友,快点带她父母去医院做检查,排查。结果作死的,一家酒店都没开,正无计可施,想着只能回家,和父母分房隔离时,男朋友打来了一个电话,发来了一张片子,父亲,估计被她感染了,但片子,比她更重!活生生的例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在身边发生,当你昨天的战友,马上就有可能变成自己患者群的群友,个中滋味,如何形容?不要说我们自己不注意防护,我们不是傻子,当外面患者一拥而入,我们经验不足的进入刚改,或者没怎么改的病区,穿着不是那么标准的防护服,戴着不如仁爱医院的口罩,给超标准的新型肺炎患者,展开工作,如何规避风险?不要说我们不讲原则,按原则,我们昨天接触了她,我们都应该被隔离14天,我愿意,我们都愿意,那我们管理的32位患者,是否愿意?我们医疗人员,一起并肩作战,还要防范身边的战友,是否可能是疑似潜伏期的带毒者,这个该死的病毒,潜伏期都会传染,这么高压的医疗环境,这么紧缺的医疗人员,这么久的工作时间,如何防护医疗人员之间,潜伏期人传人,谁告诉我?我的心情,没办法开朗,但我是老大,我要顶着,我还要逗他们笑,鼓励他们冲上前线,甚至轻伤不下火线,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了患者,还是在害他们。都是孩子啊!我们都是父母的孩子!我希望,武汉市的市民,请你们配合国家,配合我们,自觉隔离自己,不要出来。将好不容易局限化的武汉疫情,控制住!两周,黄金两周,大家,顶住,好吗?不要对不起医疗人员的牺牲,不要辜负我们的眼泪!
各位,晚安!
发这条朋友圈的医生名叫蔡毅,他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并获硕士学位。作为疼痛科主任,接到医院的紧急部署通知后,他带领自己的团队投入到抗疫一线。
工作在抗疫一线的蔡毅
他曾在中国经营报的采访中说到:“团队,是临时组建的;患者,是忽如其来的;病房,也是刚开的;清洁,我们自己做的;很多困难,都是刚碰到的。”
团队从无到有,在陌生的患者,陌生的疾病,陌生的环境和莫名的恐惧不安背后,是莫名其妙的勇气和熟悉的使命感。
蔡毅和医护团队在工作中
在蔡毅看来,呼吸科的医护团队基本不眠不休,她们更是前线的前线,只有累倒的,没有怨言,没有逃兵。
蔡毅还经常在群里鼓励患者说:“我们的治疗会越来越顺畅,各位患友放心,要相信我们,相信自己的免疫力。”
正如上文中说的蔡毅是老大,他没办法不开朗,但是从蔡主任的朋友圈和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医护人员的百般无奈。
高压的医疗环境,紧缺的医疗人员和医疗物资,过长的工作时间,所有医护人员都得坚持,如果医护人员倒下了,谁去与病毒做抗争?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我认为中国最大的幸运,是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护人员始终冲锋在前,守护生命,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
但是,这些英雄也都是普通人,他们每个人的身影,都应该被我们牢记!
02
在这条朋友圈下面,蔡主任还留言道:欢迎大家转发,希望医疗人员的眼泪能转化成武汉市民对抗疫情的勇气。
并说了两个字:“拜托!”
“可以用我实名转发!”
“我们多做一点,武汉更好一点!”
看到这,我哭了。
这是一个主任医生内心的声音。
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我的心情,没法开朗。但我是老大,我要顶着!”
面对物资紧缺、患者众多、人心惶惶,他内心是崩溃的,但又不得不给年轻医生打气。
让他们继续战斗。
让他们“轻伤不下火线”!
他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他不知道到底是在帮助患者,还是把这些孩子往火坑里推。
这样的内心煎熬大家能体会吗?
03
我们再冷静回头看看蔡主任的朋友圈。
最后他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希望大家自我隔离,别给疫情添乱,不要让医生的眼泪白流。
可是在这条微博下面,网友的留言都在说一件事:我也想隔离,但我要上班啊!
滚君在朋友圈做了一个小调研,初步统计,大概有30%-40%的朋友表示要上班。
按照这个疫情现状,如此大规模的人员聚集真的好吗?
但再不开工,有些企业就只能倒闭关门了。
这些损失不可能有别人承担。
无奈啊!
2019,很多媒体评选出的年度汉字是“南”。
万万没想到吧。
如果现在再让我们回头看,2019年有啥“南”的?
不就屁大点事吗?
都矫情啥!
截图来自文章《2019中国年度汉字》新周刊
现在,没有患病、关在家里的我,是幸运的。
但一想起正在受苦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是我们的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
为什么他们要遭这么大罪?
这样的悲剧到底是怎么造成的?
难道只是天灾?
如果没有人吃野味,病毒还会传染给人类吗?
如果当时有关部门正视事实,认真对待那8名“造谣”的医生,病毒还会传播的这么广吗?
如果防护服、口罩这些医疗物资充沛,是不是医护人员就不会被传染了?
如果医护人员足够多,是不是他们就不用两头为难,该隔离隔离,该休息休息了?
如果……
如果没有如果……
现在后悔已晚。
最后,滚君提醒大家千万要当心,别以为年过完,疫情就差不多了。
有条件隔离的隔离,没条件隔离的带口罩、多洗手。
如蔡主任所言,不要对不起医疗人员的牺牲,不要辜负他们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