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程防骗
收到以下诈骗信息 请一定屏蔽
纸尿裤商家要给“宝妈”退款?
能准确说出“宝妈”的身份信息、购买记录,骗子谎称是纸尿裤商家客服,并称“宝妈”购买的纸尿裤有质量问题能退款。近期此种骗局连续在省城发生,骗子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专骗“宝妈”。
“这种骗局最早是出现在我国沿海地区,骗子在冒充纸尿裤客服拨打电话后,便诱骗对方输入银行账户、淘宝账户、淘宝密码、验证码等信息。”
太原市反诈骗中心的民警介绍,此种骗局中,骗子会以受害人支付信用不足无法到账为由,诱使受害人转账或者从互联网借贷产品中贷款给对方,从而实施诈骗。
而在近期太原连续发生的多起此类诈骗案件中,骗子的套路大都是:谎称是纸尿裤商家客服,并能准确说出受害人的身份信息、购买记录,并称受害人购买的纸尿裤有质量问题,要给受害人办理退款或对因纸尿裤造成的损失进行理赔。在此过程中,骗子表示只需扫二维码输入银行账户、淘宝账户、淘宝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后,款项即刻到账。
值得庆幸的是,截至目前在省城连续发生的多起此类案件中,民警均第一时间开展预警劝阻,所以,太原尚无“宝妈”因此类案件被骗。
在此,太原市反诈骗中心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警惕,银行账户、淘宝账户、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一定不要轻易透露给陌生人。如果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并留存各种证据截图。如果遇到可疑诈骗情形,可拨打反诈专线96110进行咨询。
扫码能得免费拉杆箱?
近日,省城不少市民在微信中都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新品赠送,识别二维码,电动拉杆箱免费赠送。二维码的信息上标明是某商城的活动。
山西晚报记者联系到这家商城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商城并没有类似的活动,并提醒市民不要识别一些不明情况的二维码,谨防上当受骗。
市民李女士是这家商城的老用户,当收到朋友给她群发的这条信息后,她想都没想就相信了,按照操作提示,一步步开始填写资料,包括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还要求将此信息转发两到三个微信群,即可免费领取。
李女士说:“刚开始我看到有那家商城的标志,以为是商城在搞活动。但是随着一步步填写资料,感觉越来越不对,不仅不能直接进入商城的线上网站,而且还需要转发多个微信群,步骤和平时收到的骗子链接步骤一样,我一下就反应过来可能是假的。之后我朋友也告诉我是假的,我就赶紧发朋友圈提醒更多的人。”
李女士还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像这样的链接经常收到,大部分填写信息之后就没消息了,还有个别的会邮寄来一个质量很差的商品,还需要到付邮费,邮费比寄来的东西都贵。
就此问题,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一位在这家商城的工作人员。“我们官方是不会有这样的活动的,大家在收到这样的链接后千万不要相信,谨防上当受骗。”这位工作人员说。
8元进群看美女?
将少妇图片设置成自己的微信头像,个性签名标注为“8元加好友聊天”,3月21日上午,记者从宿豫警方获悉,黑龙江男子李某某通过微信诈骗400万元。
据民警介绍,家住宿豫区豫新街道的吴某,无意间看到这样的微信头像时,很是好奇。接着又看到群名片标注为“8元加同城少妇群聊”,觉得8元钱不是很多,即便被骗也无所谓,于是点击进群。结果他不仅什么也看不到,而且微信钱包被扣800元。
接到报警,宿豫警方展开缜密侦查。3月19日,警方在哈尔滨抓获涉嫌诈骗嫌疑人李某某。
经查,2019年11月份以来,黑龙江人李某某伙同李某、何某某等人通过大量收购银行卡绑定微信号及制作商户号,将微信的昵称和头像设置成充满诱惑的少妇,并将自己的微信个性签名标注为“8元加好友聊天”或群名片标注为“8元加同城少妇群聊”等方式,让被害人误以为是扫码付款8元,但在付款成功瞬间变成付款800元,犯罪嫌疑人以此方式实施诈骗,涉案价值400万余元。
如果你被电信诈骗了
请第一时间这样做!
情形一 电话、网络通讯类诈骗案件
案件特征:犯罪嫌疑人通过短信、电话、网络社交软件与事主进行沟通,诱使事主主动转账汇款。
第一步 拨打110
第一时间电话拨打110报警,详细将骗子的银行账号、电话等相关信息告知民警。如果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转账汇款,要及时提供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号信息。
目前,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相继建立了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反诈中心会联系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对骗子的银行账号、第三方支付账号进行快速冻结操作。需要注意的是,骗子为了逃避打击,会尽可能将资金快速转到下级卡,再经多层转账后取现。所以,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
第二步 取消转账
如果是通过ATM机转账并且未到24小时,可以通过去银行柜台、电话银行等方式提出申请取消转账。
根据央行相关通知规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个人通过自助柜员机(含其他具有存取款功能的自助设备)转账的,延时24小时后到账。
第三步 保存证据
将相关证据资料整理并保存好。其中,一是转账凭证,包括ATM机转账凭条、网银转账截图、银行流水单等;二是与骗子联络的凭证,包括通话记录截图、电话通话详单、聊天内容截图等;三是其他与案件相关的证据资料。
第四步 制作笔录
及时到属地派出所制作笔录,并提供相关证据资料。这些资料是警方开展侦查、串并案件的重要依据。案件破获后,这些资料也会作为证据使用,对犯罪嫌疑人量刑以及追缴赃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情形二 木马链接类诈骗案件
案件特征:犯罪嫌疑人通过发送木马链接,诱使事主点击。在获取事主相关信息后,盗取事主银行卡或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内账户资金。
面对此类诈骗,应对流程与第一种情形基本相同,除了拨打110、取消转账、保存证据、制作笔录以外,还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如果你被电信诈骗了,请第一时间这样做!
1、查询交易对手信息
报警前要及时联系银行查询资金流向,获取骗子银行账户信息。如果是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被盗,要联系相关平台的客服进行查询。特别注意:要通过官方途径联系查询,千万不要与在网络上搜索到的“客服”联系,因为对方很有可能也是骗子。
2、刷机!刷机!
保存好木马链接信息内容及相关证据后,将中木马病毒的手机关机,并重新刷机。注意:不是恢复出厂设置,是重新刷机!并及时将中毒手机内使用过的银行、社交账户密码进行修改。
擦亮双眼 警惕上当
1、贷款必须选择正规金融机构,不要轻信电话及网络贷款信息,更不要相信无息、低息贷款,也不要随意在网上留下个人联系方式等资料,另外,正规单位在放贷之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2、网络投资理财请选择正规金融企业,不要轻信所谓的“专家”、“大师”;遇到拉入群推荐股票、贵金属等,一定是诈骗。坚决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3、只要对方提到“博彩软件”“稳赚不赔”“内部人员”“后门漏洞”这类词,一律是诈骗。
4、不要因心急购买口罩等防疫用品而点击不明链接、扫描不明二维码,物资一定要选择正规购物平台购买,不要相信私下出售口罩等防疫用品的信息。
5、公检法等国家机关不会在电话里办案,不会在电话里询问周围有没有人,要求到僻静地方接电话的或者说这是国家机密,不能告诉任何人;不会要求验证银行卡资金;国家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也没有所谓的资金托管中心,不会要求转账汇款。
6、犯罪分子利用特殊计算机软件,能模拟各类电话号码,收到恐吓威胁的陌生短信或电话,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冷静、沉着,特别是涉及钱款转账时,要立即停止,把好最后一道防范关口。
7、如有疑问,请及时拨打110,谨防上当受骗。
小心!这些网络电信诈骗分分钟套路你!
案例1 网络刷单返利赚钱被骗
2020年3月10日,蔺某某到派出所报警称在网上被骗,其在浏览58同城时看见淘宝刷单的招聘信息后与对方进行联系,对方以承诺利用刷单给予提成返款的形式先后让其利用支付宝花呗付款4998元和微信付款3000元,后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并将其拉黑。
基本套路:
犯罪嫌疑人通过网页、招聘平台、QQ、微信、1069平台等渠道推广兼职广告,以开网店需快速刷新交易量、网上好评、信誉度为由,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后通过话术诱骗受害人刷单,刷第一单时嫌疑人会小额返款让受害人尝到甜头,当受害人刷单交易额变大后,嫌疑人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并将其拉黑。
案例2 网上贷款被骗
于某被电信诈骗案,2019年12月23日于某由于急需用钱,便想通过网络平台办理贷款,在办理贷款过程中被诈骗分子以办理贷款需要办会员、交保证金、操作失误等名义要求其多次向固定账号汇款解冻资金,并保证解冻后会全额返款,在于某多次汇款缴纳55384元表示没有钱汇款后,便拉黑失联。
基本套路:
犯罪嫌疑人一般通过在网络媒体发布办理小额贷款、代办信用卡等钓鱼网站,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接着犯罪嫌疑人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或者贷款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受害人,对有意向者先收取200-500元不等的手续费(代办信用卡类诈骗还会向受害人邮寄一张假信用卡),然后又以交纳年息、检验还贷能力、保证金、税款、代办费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汇款,或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实施诈骗。
案例3 虚假网站、链接诈骗
2020年3月6日,吉林街派出所接到续某报警称在网上软件存钱被骗,续某通过咸鱼软件与一陌生用户沟通,对方让其下载注册一款为“掌嗨”的软件,并在这款软件上与其沟通聊天,向续某推荐链接下载了一款“东嘉轩”软件,称在该软件上可以投资抢单、返现赚钱,续某先后向软件存款款379521.73元,返现161233.93元后平台便不在返款,经统计续某最后共计被诈骗218287元。
基本套路:
犯罪嫌疑人通过制作博彩网站、优惠充值网站、返现APP、提升信用卡额度等虚假网站,然后通过短信、QQ群、微信群进行推广,引诱受害人点击虚假的网址和链接,并诱导受害人输入自己的银行账号、手机号码、验证码等信息进行注册,通过存款返现,中奖返利等形式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提醒广大群众要注意防范涉疫电信诈骗案件,疫情期间不法分子利用市民争抢防疫物资的恐慌心理,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谎称可以代购或者囤有医用口罩、消毒液等物品,当受害人付费购买后,不法分子找各种理由拒不发货或拉黑受害人实施诈骗。
自新型冠状病毒发生以来,为了做好防疫工作,大部分群众宅在家里,通过网络进行办公、学习、购物,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特殊时期在网络上实施诈骗,导致疫期电信诈骗案件多发,高发,给群众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二道公安提示广大群众要在防疫的同时注意防骗,学习防骗知识,提高防骗能力,避免上当受骗。
民警结合案例提醒辖区群众: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轻信朋友圈内售卖口罩信息、购买防护物品和爱心捐助从正规渠道,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转账、不点开不明链接。心不贪,利不占,诈骗再诡也玩完,牢牢记住给钱不要、要钱不给,不给诈骗分子留一丝机会,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