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一条渠

2019-07-19   庐江融媒体中心

一辈子,一条渠

——记安徽省庐江县舒庐干渠管理所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刘三和

为配套工程把关、为农田灌溉操劳、为城市供水保畅通、为生态补水出谋划策……他为水利事业呕心沥血36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员的无私奉献情怀。

他,就是安徽省庐江县优秀共产党员、舒庐干渠管理所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刘三和。

为了乡邻的企盼,他扎根基层

“三伏天到了,正是农田用水、城镇补水的高峰期,各项水利工程要抓紧时间验收,投入使用,保障农田灌溉和城镇居民用水。”7月18日,冒着35℃的高温,57岁的刘三和带着工作组,来到舒庐干渠庐北分干渠项目现场,督查工程验收情况,“每到夏季,我总喜欢泡在基层,查水情、看工程,心里才觉得踏实,我这一辈就为了这条干渠操劳。”

1983年,21岁的刘三和从安徽水利电力学校农田水利专业毕业,被分配到舒庐干渠万山镇秦楼管理处,当时单位只有六七个人,他最年轻,出外勤的活基本上都是他干。

舒庐干渠庐江灌区属淠史杭大型灌区的组成部分,润及庐江县庐城、汤池、郭河等14个镇,设计灌溉面积61.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0万亩。庐江县是全国商品粮重点县,灌区续建配套施工项目多、任务重。刘三和整天在外面跑,风里来,雨里去,白面书生变成了一个黑小伙。

“刚分配到基层时,有些抵触情绪,觉得好不容易跳出了农门,又回到农村,而且还天天在乡下跑。”刘三和回家时,一肚子委曲向父亲诉说。

父亲劝他说:“儿啊,你可记得小时候,老家每逢干旱时候,眼看到手的粮食因缺水而绝收,乡亲们盼望着水利工程早日能修到家门口,能旱涝保收,现在你干上了这一行,就得干好。” 刘三和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和母亲起早摸晚用水车车水的情景,他向父亲许下了诺言:“一定要让干渠的清水自动流到田里。”

为了大地的丰收,他从不言苦

1984年下半年,刘三和因技术过硬,被调到庐江县舒庐干渠管理所机关,负责全灌区的水情测报、管理配套工程监管。

水情测报是个重要岗位,有时深夜,暴雨突袭时,要把干渠上的界牌闸关了,防止洪水冲下淹没农田和村庄。当时只有发电报去。情况紧急时,他时常深夜打手电筒冒着倾盆大雨到邮局发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每当旱情发生时,各地都强烈要求干渠放水。刘三和必须现场看,根据旱情调水。有一次在庐东干渠灌区查看灾情时,他连人带自行车栽到田埂下,他不顾浑身泥浆,爬起来,扛起车,继续前行。因为在关键时候一碗水、一碗稻,大家心里都着急。

抗旱也是防汛,渠道放水时都处在高水位运行,也有溃破的危险。2016年夏季无雨,当家塘干涸,水库放不出水源,全县50多万农田处于饥渴状态,舒庐干渠从龙河口水库紧急调水,所里全体人员全部压到一线。

由于长时间高水位运行,有一天夜里,在渠道万山镇区段内破了一个大口子有20多米长,水流倾泻而下。刘三和顾不上白天劳累,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抢修。先是通知上游关掉节制闸,然后调集人员和机械进行渠道修补、加固。他在现场呆了三天三夜,不顾蚊叮虫咬、天气炎热,直到把缺口堵好,恢复供水。当看到汩汩清水再一次欢快地奔向远方时,他感到一阵眩晕倒在地上,连续几天的精神高度紧张,一下子放松下来,整个人都瘫倒了。

几十年来,刘三和就是这样奋战在一线,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危险,他就奋不顾身冲在最前面。

为了灌区的建设,他呕心沥血

1986年7月至1992年10月,刘三和参与了西河整治工程、牛屯河分洪道工程、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这三项工程历时6年,有6期工程,共100多公里长堤坝、1000多万方土方量。

“完全靠肩挑人抬,吃住都在工地上。” 刘三和回忆说,“当时我在指挥部工程科,主要负责安排农民工吃住、测量土方量、放线、监督工程质量、清表巡查,有时一天要跑80多里路,晚上到工棚里,倒下就睡着了。”

最艰难的是1991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气温零下10多度。刘三和带领工作队员冒着齐腰深的积雪,深一浅一脚巡查工地,查工程质量,查坝子上的看守人员安全,饿了就啃一口冷馒头、渴了就吃一口白雪。

为了满足灌区的需求,从1998年起,舒庐干渠续建配套工程每年都下达任务,今年庐江县庐北分干渠治父山高山段、盛桥镇山头河续建配套工程属于最后一期,项目全长13.5公里。几十年来,他参与或负责主要水利建设项目庐江县商品粮基地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历年大型灌区国家投资的灌区除险加固工程工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修建了 100多座泄洪闸、节制闸,渠道1000多公里。每一处工程都留下他辛勤的汗水。

“下一步,舒庐干渠要搞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省里正在编制计划,到2035年完成,农民坐在家里,通过互联网自动控制排放水,再也不要往基层跑了。” 刘三和高兴地说,“现在以舒庐干渠为大动脉,各个支渠如毛细血管一样伸到每一片农田,农民种田再也不用为水犯愁了。”

几十年来,刘三和还结合工作写论文。1996年5月在参加研究“杭埠河灌区双季稻增产节水灌溉试验研究与应用”获得安徽省水利厅颁发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省级科技成果;2017年12月在《乡村科技》资源与环境板块发表了“庐江县郭河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区域整体推进分析”论文,2018年1月在《大科技》水利建设板块发表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及发展方向”论文。

“为了这条渠,我奋斗了一辈子,它倾注了我的全部心血,眼看就要到退休年龄了,可我觉得36年来这条渠还没有走够,还想再走它几年。” 刘三和眼里闪着深情的泪光。

出品:庐江县融媒体中心

往期精彩回顾

这么近,那么美!来庐江,过一个凉爽舒适的夏天

他们,真的很温暖......

庐江这些学雷锋典型入选合肥榜单,是你熟悉的吗?

@所有人!庐江市民文明公约征集ing,等你一句话

记者/钱良好

编辑/施杰

投稿邮箱:wjlj2015@163.com

传播庐江声音

展示庐江风采

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