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帝王、将帅指挥大军作战的信物,变身后走进千家万户

2020-09-23     张爱谈情说爱

原标题:昔日帝王、将帅指挥大军作战的信物,变身后走进千家万户

公元前257年,秦国和赵国的国运之战长平之战后三年,秦国再次攻赵,并一举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援,魏国虽然派出大将晋鄙率领十万魏军出兵救援,可在大军行进到魏国边境就停下脚步,或许是害怕秦军势大,也或许是希望秦、赵两国拼个你死我活,反正晋鄙采取观望态度。

赵国丞相平原君赵胜一看要遭,赶紧派人跑到魏国找到他的小舅子、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指责魏国见死不救,魏无忌从魏国的角度考虑,也觉得不能让秦国把赵国给干掉,于是赶紧劝说魏国的国君安釐王命令晋鄙主动出战救赵,可安釐王不敢惹怒秦军,拒绝下达命令。

魏无忌没法,说服安釐王身边的爱妾如姬(魏无忌曾帮如姬报父仇)帮助他偷得魏国国君指挥军队的兵符,然后带着兵符赶到晋鄙军中,不但在晋鄙的猝不及防下默认门客朱亥干掉晋鄙,还以兵符掌控住所有的军队,并挑选出精兵八万,向围困邯郸的秦军主动发起进攻,秦军见赵国有了强援,于是撤围收兵,赵国因此得救。

上述故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信陵君魏无忌在故事中偷到的兵符叫做虎符,是古代帝王专门用来调兵遣将的重要信物,虎符一般用黄铜或者黄金铸造,然后分为两半,一半交给带兵将领,一半留在帝王身边,上文中的魏国将军晋鄙身上就有一半虎符,而魏无忌偷到手的就是另一半,两者合二为一,才能指挥军队作战。

央视纪录片《国家宝藏》中曾介绍过陕西历史博物馆中收藏的战国杜虎符就是战国时期各国普遍应用的调兵信物,不过该藏品仅有左边一半,杜虎符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在虎符上刻有四十个说明虎符功用的文字:

兵甲之符,右才君,左才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之事,虽毋会符行殹

这些文字的大概意思是说虎符的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但遇上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会君王的右符,可直接率兵作战。

这半片被收藏的杜虎符是国宝,普通人只能看不能赏玩,不过现在已经有商家根据虎符推出了相关纪念品,某宝上就能买到,商家把虎符做成了精美的磁帽徽章,可以贴在胸前做胸针,还可以用作磁贴,把留给家人的温馨话语或重要事项用虎符贴在家中任意有含铁器的显眼之处。

虎符在古代是传达军事命令的信物,因此设计虎符纪念品的商家还专门设计有密码小游戏,你可以专门给需要留言的家人留下只有你和他(她)懂的话语,极具个性,整套价格也不贵,几十元就能买到,还有虎符吊坠、钥匙扣、摆件等多种选择,曾经的帝王将相才能拥有的军事信物就这么可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虎符爱好者手中的平常之物,浓浓古风,绝对能让人爱不释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d-_uHQBURTf-Dn50Rg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