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庭书店,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华侨城欢乐里商业街,是原华侨城艺术中心建筑的翻新和重新设计项目,外立面改造中,我们被允许在不修改玻璃外立面的前提下对整个外立面的翻新,室内部分则需要整个重新设计,以满足全新的书店业态的使用。
书店外观夜景
我们在整个建筑中面临的问题,除了外立面的局限性以外,还有的是室内部分众多的柱网结构,而原建筑的四面玻璃结构所带来的,关于建筑内部的私密性的考量也是这个项目的重点所在。
建筑原貌
该项目在华侨城商业区的东南侧,毗邻华侨城欢乐谷,在整个喧嚣的商业街区中占据了一个相对于安静的角落,紧靠着流淌过欢乐谷的河岸,沿着临水的街面走近方庭,建筑外立面覆以白色的渐变玻璃膜,在不影响采光的前提下,隔离了建筑内外的关系,在虚实之间取得一种微妙的平衡。
书店外观
建筑外立面覆以白色的渐变玻璃膜
建筑外摆白色遮阳伞拱形
分析 | Analysis
在方庭书店的设计中,由黑胶唱片螺旋的纹路变化而来的磁场概念融入了整个设计中,在一层和二层围绕柱体,设计了可移动的平台桌,形态从蹄形磁铁演变而来,整个平台可根据使用需求移动位置变更场域范围,彼此彷佛有着互相吸引的磁力而又独立存在,空间的多变使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在华侨城欢乐里商业街区内,紧邻胡桃里(左),一本“渴望之书”抵开了一片斑驳砖墙昭示的入口(右)
首层以四个可移动的马蹄形平台桌划分主要使用区域(左),扩大楼梯平台宽度,增加平台区域作为过度空间(右)
环形墙体和平台桌的碰撞,开辟出了员工的办公室(左),外延部分的咖啡区与阅读区(右)
一层蹄形平台桌
二层蹄形平台桌
现场 | Site
在穿过外摆区,进入书店之前,门口斑驳的砖墙下,一本科恩的《渴望之书》破开墙面,承载起书与音乐的桥梁,昭示了方庭书店的主题。
渴望之书
书店一层吊顶结合圆柱型态,由几个不同尺寸的同心圆构成,看似随机的连接造型给人复古磁带的转动联想。主要背景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延伸马蹄磁铁造型的磁感线想像,用交错扭转的木条拼接手法形成主要视觉造型墙面,可以借由插板零件灵活增加展示内容,兼顾后期的使用需求。
书店一层的吊顶由几个不同尺寸的同心圆构成
一层大厅的主要背景墙,用交错扭转的木条拼接手法形成主要视觉造型墙面
主要背景墙
背景墙细节
走过主要空间,指向二层的楼梯区域将原始楼梯宽度加大,并增加了一个平台区域作为两层楼的过渡空间。畅销排行榜展示面设计为一个个如钢琴击弦槌造型的翻转层架,结合平台展示区域引导人们往中层阅读楼梯空间移动。利用建筑层高以及加宽原始楼梯宽度,增加了一个楼梯阅读空间,夹层形成的偏矮高度以及环绕的书墙带来被知识包围的温暖感受。
楼梯平台,畅销排行榜展示面设计为一个个如钢琴击弦槌造型的翻转层架
楼梯平台
楼梯及其细节
夹层阅读平台
相比于一层,二层以艺术与阅读为主。以磁感线形成的流线,将主要使用区域分为:两层环形的书区,马蹄形平台桌书区,可变换的演讲区,户外咖啡区,员工后台休息和办公的区域。平台桌书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换成演讲区,增加空间的使用功能。
二层空间可移动平台桌
二层大厅,以磁感线形成的流线
二层大厅,以艺术与阅读为主
二层大厅,设有马蹄形平台桌书区
二层大厅局部
二层大厅书桌细节
对于柱网结构的设计部分,柱子承载了整个建筑中重要的结构部分,在方庭中,我们研究了许多种柱网的处理方式,最后选择将柱子放回空间中,既不隐藏也不强调,像一棵树,伫立在空间中。
柱子被放回空间中,既不隐藏也不强调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项目名称:方庭
设计方:A9A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设计:2019年3月
完成年份:2020年1月
主创及设计团队:李岳久,李炳均,沈欣怡
项目地址:成都市金牛区西华大道华侨城
建筑面积:840平方米
摄影版权:建筑摄影:存在建筑,室内摄影:形在建筑
客户:四川方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品牌:杜邦人造石;IKEA;H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