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茶、一缕香、一床琴、
还有一盆菖蒲,
是文人雅士的最爱。
其中,菖蒲以其“耐苦寒,安淡泊”、
“不假日色,不资寸土,
清逸俊秀,挺拔如碧,
具山林之气,无富贵之态。”
的特点脱颖而出。
古人云:
“清气出风尘以外,
灵机在水石之间。”
此为静品,此为寿品,
玩者珍惜,维以观德。
菖蒲的味道清新,
有种乡野之气,
吸入腹中不觉一阵清气上扬。
从唐宋开始,石菖蒲这种植物,就走出溪头涧畔,成为文人案头清供。
菖蒲一名菖斀,一名尧韭。生于池泽者泥菖也,生于溪涧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间者石菖也。
叶青长如蒲兰,有高至二三尺者。叶中有脊,其状如剑,又名水剑。其根盘曲多结,亦有一寸十二节至二十四节者。仙家所珍。惟石菖蒲入药。
菖蒲极爱清水,生长在溪涧之中,生根于白石之上,有山林之气。菖蒲又名溪荪,即溪边香草,很有幽致。风和日丽,白云报幽石,满目苍翠,山间云雾缭绕,少有行人。溪水泠泠处,有菖蒲如青玉。苍苔点点如画,菖蒲枕石漱流,水气弥漫,清气扑鼻。弄香草,移石盆,佐以苍石,清泉,案上幽绿名目,寒碧入心,怡然不已。
菖蒲四时皆宜,正合幽人素心,宜明几幽窗,宜雨入翠微,宜雪夜谈禅,宜月沉碧梧,宜帘影悄静,细叶淡写,室如芝兰,清气淡而袅,薄薄的一层,朦胧地拂上心头。
宋代是菖蒲盆景兴盛的年代,文人极爱这种碧绿的香草,苏轼是其中之一。北宋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途经湖北大冶慈湖,曾采得菖蒲数本,写下《石菖蒲赞》:“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不仅东坡爱菖蒲,弟弟苏辙也很喜欢菖蒲。苏辙蓄有一盆菖蒲多年,忽开花八九多,人以为瑞,苏辙即写诗吟咏:
石贫攒石养菖蒲,沮洳沙泉韭叶铺。
世说华开难值偶,天将寿考报勤劬。
心中本有长生药,根底暗添无限须。
更尔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
苏轼立即写诗唱和:
春荑夏英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
无鼻何由识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饱两蛱蝶,寒意知鸣几蟪蛄。
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𥬞霜须。
菖蒲还有黄金姬、金边、虎须、金钱、野生石等种类之分,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
姬菖蒲
野生石菖蒲
金钱菖蒲
黄金姬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