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酒,没猪肉,没女人,那与和尚有啥区别——真实的伊朗是这样吗

说到伊朗,大家印象似乎都感觉中东国家不安全,因为在通常印象中我们认为那是一个充满战乱和危险的地方。

可我想说:“当真切接触到这个国家的时候,你才会知道,或许你要用新的思维去感受:这个国家很安全,安全到不需要任何戒备;这里的人民很热情,热情的像火一样,让你受宠若惊;这里的文明很古老,古老到需要你重新学习历史;这里的信仰很虔诚,虔诚到你不能再轻视这个民族;这里的风景美丽诱人,让你驻足静静品味。这里的一切都不是你之前想象中的样子。”


有1800年历史的梅博德

1、是什么原因误导了我们对伊朗的印象?

(1)中国历史教科书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世界观,只会偶尔提及一下波斯是一个遥远、模糊的景象,历史书我只知道伊朗就是波斯,是在边塞的边塞。


(2)西方历史教科书中的波斯则是在希波战争中威胁、侵略、险些毁灭了雅典城邦民主的亚洲帝国。


(3)以美国以及西方为主导舆论的国际新闻里的伊朗,只会报道战争、核武器和制裁,使得中国观众了解的就是一片充满危险的地方。

结论:古代波斯当今伊朗难免处在历史读者和电视受众的盲区和误区之中。


革命中的伊朗人

2、伊朗人是怎么称呼中国人的?(曾经某一个时代我们跟伊朗是是一个国家的人)

伊朗古称波斯,历史上的萨珊王朝(时间相当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的疆域就涵盖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据说“斯坦”一词便是波斯语中行省的意思)与中国比邻。

蒙元帝国时代波斯与宋朝同时被征服,伊朗和中国隶属于同一个帝国。在以往的两千多年里伊朗和中国常常是邻国,在元朝的时候甚至我们还可以说是同一个国家的人呢。


居鲁士大帝陵墓

去过伊朗的人清楚,伊朗人称中国人为“秦”。不像西方人用英语中叫“China”,也不象俄语叫“契丹”,到这一声“秦”,你仿佛自己似乎回到了秦国吧!

秦朝是东亚第一个大一统的专制帝国,秦国的崛起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时起,而当时的波斯已是第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一统帝国。秦朝的统一文字、修建公路与驿站、建行省废封建等等治理国家的手段在波斯已经很成熟,从那个时候波斯人就固化了叫中国人为“秦”。

虽然说,世界通称的“四大文明古国”并不包括伊朗,但波斯的历史其实远早于东亚。两千多年来波斯人被异族征服了七次,这个民族的悲情深重令人唏嘘。


3、伊朗是危险or安全,真实的伊朗似乎与大家的印象是不一样的

(1)其实伊朗真的是需要亲身去体验的一个国家,灿烂的波斯文化,辉煌的伊斯兰建筑,以及伊朗人的热情友好都令我们惊喜、着迷、赞叹和感动,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也使得我们对伊斯兰文化和伊斯兰世界有了一个新的全新的认识和新的视角。


(2)去伊朗旅行是安全的,伊朗整个社会是很少有偷盗抢小偷小摸之类的案件或者勾当,我得出的结论是信仰,虔诚的信仰和法律双重约束,使这里的犯罪率很低;


(3)伊朗人民给我的印象是热情和文明的。我去伊朗一个月以来 走过很多地方。从南到北坐过火车、地铁、大巴、公交、的士,都会与当地的市民、农民、军人、商人、学生,从年龄上讲有老人、中年人和年轻人等有广泛的接触,亲身感受到了伊朗人的好客,开朗的性格,也体验到了他们渴望与外界交流的心情,一路上我们曾经接受过许多人的的帮助。说起来你会有点惊讶,除去妇女的地位另说之外,我感觉伊朗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比较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乘交通工具,德黑兰的地铁也像中国的北上广一样人特别多,但没有喧嚣也绝无在车箱里喝饮料和吃东西的,可以说鸦雀无声,人们都在读书看报或者听音乐看手机,公共洗手间始终都放着手纸,绝对不会像中国许多的公厕仅仅是个摆设;


4、伊朗的真实生活状态

(1)关于住和行:伊朗的基础设施虽谈不上高大上,但总体比较完善,城市之间大巴很方便,有些景点没有公交,可以选择包车前往,包车是提前谈好价格,这里 除了气候干燥点,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 。但是我们去旅游,酒店真的很干净,很舒适,很阿拉伯风格,值得体验,而且价格还算便宜。


(2)关于吃:穆斯林普遍都注重卫生,所以吃的可以放心,们一路住过不同规格的酒店 ,吃过不同档次的餐馆,总体来说都还行。说到吃,伊朗是没有猪肉的,但是伊朗还有其他肉类可以选择的。伊朗这边以烤和煮为主,尤其肉类烤的比较多,种类也比较丰富。


(3)至于费用,除去门票伊朗总的来说消费不算贵,比较适合自由行,说到门票原因是近期伊朗政府对本国人和外国人实行两种价格,一般景点都是15至20万里亚尔,常常是一天下来1百多万门票开支,不过算一下20万也就6美元左右,也还算便宜啦,伊朗国民则只需要十分之一或者不到,不过和国内某些景点相比动辄上百元的门票相比那就便宜多了!


(4)唯一让我很不爽的是伊朗的网络,那真的可以说是龟速啊!与其他国家的网络审查不同,伊朗不是“禁止你上什么网站”,而是“只允许你上什么网站”,所以国内的主流新闻网站,游戏网站,电影网站,百度、腾讯是全部被禁止的(奇怪的是,“知乎”不知什么原因成了“伊斯兰友好”网站,竟然允许访问),而且伊朗政府还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主动降低网速的国家,导致我现在这里网速奇慢,WIFI很多时候有信号也上不了网,所以说就算你想发个朋友圈,那是不可能滴,能发个邮件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对于我这种习惯泡网的人来说,如果网络还是这么慢,我肯定不会再来伊朗了,但是对于喜欢自然,修身养性的人来说,最适合不过了。


5、说说伊朗那古老的帝国历史

(1)伊朗,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盛极一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为民族的融合、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时代更迭,帝国昙花一现,公元前4世纪起,伊朗先后遭到希腊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的入侵和统治,然而高傲的伊朗人始终记得当年的伟大,口口相传千年的故事。

(2)埃兰王国 (伊朗第一个王国)

公元前3000年,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卡伦河流域。他们定都苏萨,建立起埃兰王国,而这座王国的遗址就是巴比伦式、高五层、正方形的金字塔:乔加赞比尔,红色砖上刻有大量由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著名的《汉姆拉比法典》也出土于此!

(3)米底王国(伊朗第二个王国)

公元前2000-前1500年,中亚的雅利安人南迁至伊朗高原。公元前6世纪初,米底部落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并灭亚述帝国,其疆域扩至现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东部、现伊朗西部、东部和西南部。(而米底王国的都城就是后来成为丝路重镇的哈马丹)


(4)波斯帝国

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国王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包括70个民族,5000万人口,近70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波斯帝国版图

波斯帝国在公元前492年希波战争后逐渐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东侵,征服波斯全境。


(5)亚 历山大帝国和塞琉西王国统治时期

亚历山大帝国,又称马其顿帝国,是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亚历山大基本沿袭波斯帝国旧规,继承波斯行政划分和管理体制。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三世死后,他所建的帝国分裂,他的部将塞琉古夺得帝国东部大部分区域,并于公元前312年称王,以叙利亚为中心建立塞琉西王国,中国古称条枝。塞琉西王国全盛时,疆域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两河流域、波斯和中亚的部分地区。


大流士三世与亚历山大之战

(6)安息王朝:

公元前247年,波斯的帕尔尼部族打败塞琉西王国军队,在波斯土地上建立了阿萨希斯王朝。中国史称安息王朝,西方史学家称之为帕提亚王朝。而当时安息国的都城就是今伊拉克巴格达的泰西封!

(7)萨珊王朝

公元224年,安息王朝被萨珊王朝推翻。萨珊王朝建立后又向东扩张至印度河中上游,曾一度成为古代伊朗最辉煌的时期。随着同罗马帝国的战争、封建割据、人民起义、中亚游牧部落及阿拉伯人入侵而逐渐衰落。

(8)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哈里发推翻萨珊王朝,占领波斯全境,伊斯兰教取代拜火教。被征服的伊朗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


(9)尔柱突厥人的统治时期

11世纪初,塞尔柱突厥人由中亚兴起,先后征服巴格达、叙利亚、拜占庭帝国,建立起一个东起中亚、西至博斯普鲁斯海峡,包括伊朗在内的塞尔柱帝国,但帝国不久即告分裂。

12世纪末,花剌子模王国(今乌兹别克境内)夺取伊朗东北部,13世纪初占领伊朗全境。其统治疆域还包括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区。

(10)蒙古的侵略和伊尔汗国

成吉思汗于1219年率军西侵,先后征服了花剌子模、中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地,杀死花剌子模国王,掠夺大量财物后撤回蒙古本土。

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率兵占据伊朗并建立以伊朗为中心的伊儿汗王朝。此后,蒙古人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并任用伊朗人为行政官吏。


(11)萨法维王朝

萨法维王朝建于1502年,极盛时版图包括阿富汗的坎大哈、赫拉特。萨法维王朝是伊朗历史上第一个以什叶派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朝代,对什叶派在伊朗的发挥壮大起了重要作用。

而“伊斯法罕,天下一半”的称号正是兴起于此时!


(12)阿夫沙尔王朝和赞德王朝

1736年,来自伊朗的部落首领率军把阿富汗人逐出伊朗,并以马什哈德为中心建立阿夫沙尔王朝。


(13)恺伽王朝

恺伽王朝建于1779年,首次定都德黑兰!

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欧洲列强的侵入,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社会经济衰落,封建统治专横残暴,多次发生人民起义。1921年2月,军官礼萨汗·巴列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建立巴列维王朝。


(14)巴列维王朝及其覆灭(最终导致美国制裁)

60年代初,巴列维为巩固其统治,缓和国内各阶层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提出一系列社会改革计划。但由于脱离国情、触及宗教人士利益导致矛盾激化。


巴列维奉行全盘西化政策

1979年1月,国王被迫出走海外。2月1日,因领导反国王运动而流亡国外的宗教领袖霍梅尼返回伊朗。2月11日,忠于国王的军队倒戈,巴列维王朝覆灭。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现在的伊朗)。


6 “自信而谦卑”的伊朗人

从公元651年开始阿拉伯人征服了伊朗,从此伊朗人改宗伊斯兰教,据说是因为阿拉伯人说安拉就是阿呼拉·马兹德(波斯古老宗教索罗亚斯德教的神),所以伊朗人就皈依了伊斯兰教。但是他们多次提醒我们伊朗人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波斯人。我和伊朗导游谈到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导游幽默的说,那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历史,所以才要翻译别人的东西。

在伊朗90%的人是什叶派,不到10%的人是逊尼派,不同的派别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但是也有的城市两派兼有,比如说在格什姆岛,既有什叶派,也有逊尼派。出租车驾驶员在听到什叶派清真寺中传出的唱经声时摆出了一副不屑的表情。


7 .被制裁并不“自裁”的伊朗人

伊朗被制裁,但是并不“自裁”,并不像朝鲜一样选择封闭。我看到在德黑兰有苹果手机专卖店。

一次在格式姆商城中有一个被同伴们称作“大老板”的人,一年要四次去广州拿货,他故意高声说我喜欢美国,美国的电影、手机、汽车,“是的,我喜欢美国,但我不喜欢特朗普”。


8 .伊朗人如何看待40年前的革命(似乎对目前的政府也是存在诸多怨恨的)

1979年也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伊朗发生了伊斯兰革命,推翻了末代君主巴列维的王朝,扭转了半个世纪的世俗化进程,从此进入政教合一的体制。伊斯兰革命后的40年,伊朗政府在宗教上表现得日益极端,美国与伊朗反目成仇,对伊朗实施打压和制裁。

说到那场革命伊朗人有些人气愤地说:“革命的时候他们对我们说,你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好。现在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他们的子女在欧洲、美国、加拿大。"

一位伊朗年轻人说:“我们问我们的爸爸妈妈,当年你们为什么要革命,他们说他们也不知道。现在政府官员的儿子、孙子都在美国,这是为什么? 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在巴列维时代妇女是不需要戴头巾的。”

革命使伊朗损失了不少的人力资源,不少伊朗人经过迪拜、土耳其去美国。而中东各国里移民以色列的犹太人最多来自伊朗。


9、伊朗人眼中的中国(并不是我们媒体说那么友好,为什么会这样?)

(1)普通伊朗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好不到哪里去。中国在伊朗心中的印象,不过是列强之一。很像清末民初中国眼中的美国。当初美国自以为对中国很友好,却不知道美国在普通中国人眼中,和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列强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有的话,就是还可以再利用一下,这么利用呢,一是在欧美制裁的时候利用中国开一个围堵的口子,二是利用中国的存在向欧美压价。

(2)普通伊朗人眼中的中国,主要是欧美媒体上的中国——欧美媒体对于世界的影响力之大,远不是中国媒体能够比拟的——其实中国眼中的伊朗,同样也是欧美媒体中的伊朗。我们看到的友好只是政治上的需求而已!

(3)中国人绝大部分不懂阿拉伯语化的波斯语,伊朗人也不懂汉语。两国民众只能通过英语媒体,其实也就是欧美媒体来看对方,这就是现实的无奈。

(4)伊朗的新闻媒体更加关注欧洲和美国,东亚新闻中关注日本较多,关注中国相对较少。

(5)当然,一般伊朗人对于中国并不特别友好,但也没有特别的恶感,到伊朗的游客,面对的伊朗人大部分都还很友好——但是如果长期驻扎或者工作的话,可能感觉会有不一样的(“客人和鱼一样,三天之后就不新鲜”,在全世界哪里都一样)。

(6)可以说:除了廉价产品之外,伊朗这个神权国家的子民,对于新兴的亚洲超级大国——中国,仍相当陌生。尽管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和伊朗早已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渊源,但伊朗人民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历史几乎一无所知。


10、说说伊朗的首都——德黑兰

走在德黑兰,让人感觉这个被某些国家妖魔化的国家首都所展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与祥和,它如果不是多年受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制裁,一定会是全世界最繁荣富足的国家之一,这里的人除了出租车司机大都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他们宗教的传统与世俗的欲望交织在一起,女人黑色的头巾与红色的唇膏释放着都市的诱惑,战争的阴影与和平的欢呼只有马路之隔,这里虽仍不能使用银行卡跨国取现,仍不能接受国际汇款,仍不能跨国在线预订机票酒店,网络速度也慢如蜗牛,但仍挡不住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和商人前来。

街上穿黑袍的女人们。其实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前,伊朗的女人是不这样穿衣服的,从当时国内流行的画报来看,那时他们的穿着和欧洲、美国没啥不一样,当时伊朗的女性也可以穿各种颜色的衣服,甚至还可以裸露一些肌肤。


伊朗穿黑袍的女人。她们白天走在大街上一直都蒙着面纱只露出双眼,这样显得她们就象这个国度一样神秘,但据说她们也有放荡不羁的一面,尤其年轻的女性已经开始觉醒,她们在公众场合尽量遵守宗教传统文化,但私底下却开始尝试追求个性自由的生活。她们会在没有男人的场所里抽烟、跳舞,在私人酒吧里喝酒也是常有的事。


说到伊朗女性,不得不说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使得伊朗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战争使伊朗损失了近60万的青壮年男子,所以战后女性偏多。据有关组织调查表明,目前20至29岁的年轻妇女有620万,而25至34岁之间的男性仅有480万。虽然伊朗法律规定,一名男子可以娶四个老婆,在一些偏远地区,娶十几个老婆的也是有的。但事实上,能娶几个老婆的男子是非常少的,因为虽然法律上允许,但同时又规定了娶第二个妻子时,第一个妻子必须同意才行,所以第一任老婆很少有同意的,另外养好几个老婆能力也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



街头悬挂伊朗精神领袖阿里·哈梅内伊的头像,上面写道:美国错了,美国必须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最终胜利属于我们。阿里·哈梅内伊,是伊朗革命的关键人物之一,曾于1981年当选该国总统,也是首位出任该职的神职人员。

住宿:德黑兰的住宿和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相比,并不便宜,酒店宾馆规格不如北京高,但价格却和北京相差无几。由于美国制裁的结果,所有酒店旅馆都不能从网络平台直接在线预定。当然伊朗其他小地方住宿还是比国内低不少的。

最后,德黑兰是伊朗的首都,也是一个现代化城市,高楼林立,清真寺也很多。


11、介绍一下伊朗的旅游景点:(很历史,我认为最能代办中东地区)

1、粉红清真寺

因粉红彩釉而闻名的清真寺,阳光射入祈祷厅时产生的绚丽色彩有如万花筒


2、波斯波利斯

波斯帝国举行盛大仪式的宫殿,伊朗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3、三十三孔桥

萨法维桥梁设计最著名的代表,双层结构,共有33个拱。


4、伊玛目广场

世界第二大广场,世界遗产,周边有两个重要清真寺和伊斯法罕大巴扎


5、古列斯坦皇宫

庞大的王室官邸建筑群,伊朗建筑的精华,世界文化遗产


6、自由纪念塔

高50米,现已成为德黑兰的地标性建筑。倒Y形的建筑,代表了当代伊朗精神,追求自由与和平。广场所在地也是德黑兰的重要交通枢纽,日夜车流不息。


7、奥比扬奈村

卡尚东南方向82公里的一个村庄(南距伊斯法罕市中心约150公里),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保护名单。
这个村子位于卡尔卡斯山脚下一个河谷的山坡上,据说那里的居民从帕提亚王朝时期就住在那里,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仍操古老的巴列维语,被认为是波斯文化的活化石。

8、其他:

伊玛目清真寺、光明王之墓、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四十柱宫、伊朗国家博物馆、纳克歇-洛斯塔姆

... ...太多,太多,整个伊朗可以这么说,到处都是沉甸甸的历史,一时半会根本说不完,每一次都值得去看一下,每一个景点都让你有不一样的体验跟感受!

光明王之墓

纳克歇-洛斯塔姆

12、伊朗入境以及签证:

2019年7月21日,伊朗驻华大使馆 宣布自即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前往伊朗旅游可享受免签待遇,允许逗留时间为二十一日

中国人入境无须办理签证 护照不盖章!(主要是因为伊朗被西方国家制裁,伊朗被认为是邪恶国家,如果你去伊朗了,到时候你签证欧美国家会拒签,所以入境不盖章)


【结尾语】:

波斯的自尊与骄傲源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史浩浩荡荡,王朝数次更迭,只是情怀未曾改变,古老民族从未屈服。这个古老的民族国家,值得我们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