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公布了新认定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我省淮北市濉溪县濉溪镇等5个乡镇,合肥市庐江县石头镇笏山村等50个村入围。其中,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大塘村上榜。
具体名单如下
(亳州市)
示范村:
亳州市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
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蒋李村
亳州市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大塘村
李大塘村位于蒙城县小辛集乡南部一公里处,距离县城仅11公里,南邻阜蚌高速公路,西邻利辛县,东至胜利沟,区位优越。村域范围4.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00亩,林地面积1426亩,森林覆盖率达25%,辖14个自然庄,总人口4017人。民风淳朴,物产富饶,该村是省级美好乡村示范村、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
美好乡村建设以来,整洁的道路,宽敞的楼房,处处都能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受到方便、舒适。
环境优美的农耕园是李大塘村的一个特色和亮点,清幽静谧,宛如一个世外桃源。
菜畦碧绿,鸡犬相闻,是农耕的博物馆,也是李大塘村民的休闲乐园,人们在茶余饭后来到这里聊一聊家常,走一走,坐一坐,此时,农耕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老人、孩子,其乐融融,幸福温馨。
农耕园里半个世纪前的农具撒布其间。
乡村面貌的改变,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村里人的生活习惯,垃圾不再乱扔了,污水不再乱倒了,房前屋后种上了花草,墙上也绘上宣传画。
村里人甚至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走在田间村头,这里处处是风景,处处展现出的是文明生态新农村的美好生活景象。
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大塘村作为美好乡村示范点选取以李寨为中心,坚持“升级改造为主,乡村特色不变,真正引领示范”的原则,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开展村庄整治,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村,唱响美好乡村建设的旋律。
一、坚持凸显特色,共建美好家园
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作用。房子要求采用红瓦、灰檐、白墙的房屋,美观大方,宛如江南文化风情建筑。其次,在门前的空地利用圈上,种植蔬菜。再次,村内树木种植方面,保留了村内年久的树木,种植了大叶女贞、垂柳、红叶石楠、金桂、白玉兰等。
二、保留原屋原木,彰显乡村特色
李大塘村采取因势造型,因形设景,不但保存村里原有的古树名木,甚至把村民以前居住过的破旧老屋和曾经使用过的犁、耙、石磙、石磨等生产、生活工具也保留了下来,这些最原始的农村生产工具作为一种回忆,同时也对后人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同时,农耕园里也保留了体现不同的时代几处建筑:建国初期的土坯房,七八十年代砖瓦房,居住环境的改变充分体现了村民们生活条件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维持村容整洁,改善乡风文明
村规民约规定村民门前实行三包,垃圾分类投放到门前垃圾桶,每天安排一户值班,负责垃圾的清运及填埋,不可回收的垃圾运到县垃圾回收站处理。另外通过文化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采用形象简单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标语,把道德课堂从室内搬到了墙上,向村民宣传科学文明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习惯与方式,营造“建设美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文明乡风氛围。
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李大塘村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开展“一块地”试点工作,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现李大塘村共流转土地3000亩,其中350亩用于旨在打造安徽最大红枫基地的禾枫苗圃基地,2600亩用于禾兴蔬菜基地。以出口与内贸相结合为导向的精益诚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占地19亩,并将于今年七月份全面投入生产,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
来源:综合安徽日报